一眼看完濃縮版

在首屆“ESG全球領導者峯會”上,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蔡建春表示,上交所將以實現“雙碳”目標爲契機,加快推進交易所綠色金融市場發展。深交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沙雁表示,深交所將從構建適應“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創新資本形成體系等四方面助力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8月26日,首屆“ESG全球領導者峯會”以線上形式進行。

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蔡建春圍繞“發揮資本市場力量助力可持續發展”發表主題演講。蔡建春表示,交易所作爲資本市場的組織者和一線監管者,獨特的功能和優勢決定了其在助力“碳達峯碳中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可以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上交所將以實現“雙碳”目標爲契機,加快推進交易所綠色金融市場發展。

深交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沙雁則在首屆“ESG全球領導者峯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深交所將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加大直接融資支持,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提高綠色金融服務質效,助力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實現綠色低碳經濟高質量發展。

交易所在ESG領域發揮着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蔡建春指出,作爲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交易所連接着投資者、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等市場多方,在ESG生態鏈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加強ESG信息披露、豐富ESG投資產品、參與ESG國際標準制定、培育ESG投資者、帶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近年來,在全球普遍重視ESG理念的大背景下,交易所積極成爲這一理念的踐行者、貢獻者和引領者。

首先,加強ESG信息披露。據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UN SSE)統計,全球已有26家證券交易所要求強制性ESG信息披露,更多交易所在積極鼓勵自願披露。有60家證券交易所專門發佈了ESG報告指南,積極引導發行人進行ESG信息披露,還有多家交易所計劃發佈ESG披露指南。

其次,豐富ESG投資產品。隨着全球機構投資者逐漸將ESG理念納入投資策略,交易所行業也積極佈局豐富ESG投資產品,便利ESG投資。目前,全球已有42家證券交易所建立了ESG相關的債券板塊,品類從傳統的綠色債券,拓展到可持續發展債券、社會債券等創新品種,ESG指數和指數跟蹤ETF也成爲衆多證券交易所大力發展的投資品種。

同時,參與ESG國際標準制定。爲制定全球統一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便利發行人和投資者,近年來全球證券交易所通過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理事會(IFRS)等機構,積極參與政策討論和標準制定,增強ESG披露的可比性、應用性。

再者,培育ESG投資者。去年,全球58家證券交易所爲發行人、投資者提供了ESG培訓課程。交易所行業還攜手共同組織了“世界投資者周”等全球性活動,積極在全球範圍內普及ESG投資理念。

此外,帶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目前全球已有106家證券交易所加入了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57家交易所發佈了自身可持續發展報告。全球證券交易所紛紛通過組建專門的ESG團隊、發佈ESG戰略規劃、倡導綠色辦公等方式,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爲市場參與者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上交所高度重視、積極助力可持續發展

蔡建春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綠色發展成爲我國五大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上交所於2017年成立了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推進領導小組,對外發布了《服務綠色發展 推進綠色金融願景與行動計劃(2018-2020年)》,積極行動、全面助力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

一是支持綠色企業及項目融資。

持續優化股權融資服務,加大對綠色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過去三年,累計有38家新能源、節能環保企業在上交所上市,IPO融資額合計374億元。擴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推進綠色債券品種創新,自試點以來,共計237只綠色公司債、290只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在上交所發行,發行規模達3100億元。爲精準支持綠色低碳發展需求,今年2月,首批碳中和綠色債在上交所落地,4月全國首單融資租賃類碳中和資產支持證券也在上交所成功發行。

二是持續完善ESG信息披露要求。

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制度規則裏,主動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上市申報過程中強化環境信息披露要求,並在科創板上市規則中專設社會責任章節,對科創板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強制披露要求。2020年,全部科創板公司和近900家滬市主板公司在年報中披露了履行社會責任、加強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約佔滬市公司總數的60%;600餘家滬市公司發佈了社會責任報告,披露比例約爲33%。

三是開發綠色指數及指數跟蹤產品,豐富ESG投資工具。

截至目前,上交所已與中證指數公司發佈了50多個綠色相關指數。2020年,中證指數公司還正式公佈了ESG評價方法,爲國內上市公司評級和ESG投資提供了重要基礎。同時,上交所積極加強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動ESG相關ETF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已有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ETF、招商滬深300ESG基準ETF、上證社會責任ETF等10只ESG相關基金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四是共建ESG良好生態。

積極連接境內外投資者、上市公司及市場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建設ESG生態的合力。廣泛開展針對境內外投資者的綠色投教和推介活動,培育綠色投資者,引導投資機構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推動上市公司踐行社會責任,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組織開展ESG賦能上市公司培訓,提升上市公司ESG能力。

五是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主動參與在ESG相關全球標準制定和政策研究,在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亞洲金融合作協會和世界交易所聯合會(WFE)中積極貢獻上交所力量,包括:牽頭世界交易所聯合會制定《可持續交易所原則》;作爲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顧問組成員,參與制定《全球發行人氣候信息披露指南》;與盧森堡交易所共同打造綠色債券信息通,成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的新範例;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綠色企業,在中歐國際交易所和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等參股交易所發行綠色債券。

六是積極踐行社會責任。

秉持“服務”“奉獻”的核心價值觀,上交所積極履行對環境、員工和社會的責任。自2018年起,連續4年發佈《上交所社會責任報告》。發揮公益基金會平臺作用,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脫貧攻堅,組織開展教育、醫療等各類公益慈善活動。持續推進節能減排,今年以來,按照國際標準對自身碳排放、物料消耗等進行全面統計,進一步優化節能減排設施,積極運用新技術、新材料全方位節能減排。

上交所從四方面加快推進交易所綠色金融市場發展

當前,隨着碳達峯、碳中和被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中央相關部門、地方政府都在緊鑼密鼓地制定“雙碳”行動計劃。蔡建春表示,上交所將以實現“雙碳”目標爲契機,充分發揮交易所在優化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優勢,加快推進交易所綠色金融市場發展,重點圍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大力支持“雙碳”融資。

股權融資方面,要加強與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綠色產業集中地區的服務對接,支持和鼓勵符合條件的綠色低碳企業在上交所上市融資、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債券融資方面,進一步降低綠色債券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的融資成本,不斷擴大綠色債券的種類和規模。前不久,上交所修訂了特定品種公司債券相關審覈規則,新增了“碳中和綠色公司債券”“藍色債券”等內容,下一步,上交所還將繼續研究完善相關標準規則,優化綠色企業、綠色債券發行上市安排,爲“雙碳”融資提供便利。

二是持續開發“雙碳”投資產品。

目前,上交所正聯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中證指數公司,以國內A股上市公司爲樣本,共同編制“碳中和”投資指數,並基於該指數開發ETF產品。未來,上交所將進一步加強綠色指數開發,鼓勵資產管理機構設立跟蹤綠色證券指數的產品。研究探索基於碳排放權、排污權等相關衍生產品,爲投資者管理投資風險提供市場化工具。同時,加大綠色投資者培育力度,合理引導投資者投資上交所“雙碳”產品。

三是研究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

上交所將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在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內容和要求,提高環境信息披露數據的質量和有效性。

四是深化“雙碳”領域國際合作。

上交所將繼續參與可持續相關國際組織活動,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參與研究制定可持續相關特別是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指導原則、規則標準和最佳方案,講好中國資本市場的綠色金融故事。繼續加強與全球主要交易所、集聚綠色金融產品的交易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易所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綠色證券市場雙向開放。

深交所從四方面助力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沙雁在發言中指出,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碳達峯、碳中和”在打破傳統工業生態的同時,也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大規模研發、應用和推廣,給衆多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她表示,“十四五”是實現碳達峯的關鍵期、窗口期,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納入深交所戰略發展規劃。下一步,深交所將從四個方面助力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一是構建適應“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創新資本形成體系。

爲符合“碳達峯、碳中和”目標要求的優質企業提供從IPO到持續發展的全鏈條服務,爲符合條件的發行主體提供股權、債權、REITs等全產品線服務,把支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服務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有效激發PE、VC等社會資本投資綠色科技企業的熱情,引導各類創新資源聚集新能源等綠色產業領域,推動提高綠色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綠色創新資本生態體系。同時,密切關注“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下產業發展機遇,分行業評估對上市公司業績、產業結構轉型的具體影響,找準資本市場發揮功能作用的契合點和關鍵點。

二是推出更多支持綠色產業的創新產品。

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佈局產品線,充分匹配投融資兩端需求,加大產品創新供給,積極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打造多元包容的固定收益市場,持續推動國內綠色債券標準統一,大力發展碳中和專項債等綠色債券,持續推動知識產權、基礎設施公募REITs及資產證券化等領域綠色產品創新,創新推出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轉型債券等新產品,加快培育專業綠色債券投資機構。推進“碳達峯、碳中和”主題指數研發和指數產品體系建設,推動碳中和系列基金產品、ESG指數ETF等在深市落地,爲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投資標的。

三是打造體現綠色低碳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羣體。

秉承“市場至上、服務爲本”理念,加強與“碳達峯、碳中和”政策相關企業服務對接,做好碳排放信息披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專題培訓及政策普及。加大對“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發行人審覈力度,從嚴審覈,引導發行人綠色低碳發展。支持上市公司用好資本市場工具、整合要素資源,服務綠色產業轉型升級。借鑑國際最佳實踐,完善綠色金融信息披露及標準體系,進一步明確碳排放信披要求,提高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引導上市公司重視環境保護、履行社會責任,完善公司治理體系,促進公司綠色生態、社會責任和發展目標的共同持續穩定達成。加強對上市公司管理層培訓服務,積極倡導最佳實踐,探索建立正向激勵機制,發揮示範引導作用。

四是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引導綠色金融發展。

堅持互利共贏、合作發展原則,積極參與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組織有關工作,研究制定氣候信息披露相關規則,爲實現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加強與境外交易所交流合作,完善綠色金融跨境服務機制,優化深交所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平臺功能,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綠色產業務實合作,促進全球綠色產業、技術對接與協作,更好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等領域發展。分享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理念與實踐,通過開展國際路演、融資論壇、境外投資者關係管理等活動,引導更多國際資本流向我國綠色產業。

沙雁指出,目前,深市從事綠色產業的上市公司超過260家,累計股權融資超過7900億元,總市值超過6.9萬億元,佔深市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8%,涵蓋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行業。

2016年啓動綠色公司債券試點以來,深交所大力推進綠色固定收益產品試點與創新工作,目前,深市已累計發行56只、428億元綠色公司債券,16只、198億元綠色ABS,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清潔能源、生物質發電、環境治理等綠色產業領域。

沙雁表示,深交所將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平臺功能,持之以恆深化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打造綠色金融的創新引擎,與各方一道,共同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回答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考卷,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編輯:邱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