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塔利班的“競爭對手”?“伊斯蘭國呼羅珊省”啥來頭?

當地時間8月26日傍晚,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機場附近發生兩起自殺式襲擊爆炸事件,美媒報道稱其目前已造成100多人死亡,包括13名美國軍人和90名阿富汗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省”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呼羅珊省”(下稱ISIS-K)得名自伊朗東部、阿富汗部分地區、中亞南部地區的古稱——呼羅珊(波斯語中意爲“太陽昇起的地方”)。該組織從2014年下半年起開始在阿富汗東部地區活躍起來,後來自稱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中亞和南亞地區的分支。自那時起,該組織的行事風格就以暴力和殘忍著稱。

路透社8月27日援引一些安全事務專家的說法稱,“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最初的骨幹來自巴基斯坦塔利班中的極端分子。由於巴基斯坦安全部隊的高壓態勢,他們從巴基斯坦逃到了阿富汗東部。

與此同時,極端怖組織“伊斯蘭國”也一直在阿巴邊境的阿方一側與阿富汗塔利班爭奪控制權,極端組織在當地進行了很多非法活動,包括販賣毒品和走私。2015年1月,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發言人宣佈成立所謂的“呼羅珊省”,並正式接受了自稱爲“伊斯蘭國呼羅珊省”的極端分子的投誠效忠。

在2016年時,“ISIS-K”的規模擴充到了3000人至4000人,但隨後美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特種部隊加強了對它的空襲和地面進攻,一些骨幹成員被消滅,其人數也降到了1500人到2000人左右。但根據聯合國今年6月出臺的一份報告,從2020年6月開始,“ISIS-K”新頭目沙哈布·阿爾-穆哈吉爾上任,他不斷嘗試招募塔利班內部一些心懷不滿但經驗豐富的成員,以此來擴充實力。報告稱在他的領導下,“ISIS-K”十分“活躍和危險”。

阿塔內部激進分子轉向“ISIS-K”

美聯社此前報道稱,隨着阿富汗塔利班近年來尋求與美國談判,該組織內部許多反對與美國進行談判的人都轉向了更爲極端的“ISIS-K”。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則報道稱,“ISIS-K”早就計劃針對美方人員和其他人士發動襲擊,這也是爲何美國總統拜登不斷重申要按照8月31日的最後期限完成撤軍,他曾多次在演講中提及“ISIS-K”。事實上,就在此次襲擊事件前的數小時,美國和英國的情報部門就發出了喀布爾機場可能發生爆炸襲擊事件的警告。

“ISIS-K”是極端組織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僅常年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區製造襲擊事件,同時也是阿富汗塔利班在資源爭奪、領土爭端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的“仇敵”。《紐約時報》此前報道稱,自今年以來,“ISIS-K”就策劃實施了十多起恐怖襲擊事件,除了平民和阿富汗政府官員之外,塔利班也是他們的襲擊目標之一。

雙方的競爭在“ISIS-K”成立時就開始了。當時“ISIS-K”開始招募塔利班成員,其中一些人還通過極端組織的網絡到伊拉克和敘利亞參戰。在阿富汗內部,“ISIS-K”逐漸將東部的楠加哈爾省(Nangarhar)和北部的朱茲詹省(Jowzjan)作爲大本營,吸納各路人員。

然而,塔利班對此並不樂見,這尤其是因爲雙方的目標有較大沖突。在“ISIS-K”的前頭目呼羅薩尼被塔利班處決前數日,他接受《華盛頓郵報》的採訪時談及了雙方的區別。他表示,塔利班的目的僅僅是重新獲取對阿富汗的控制權,無意大力幫助國際上的極端伊斯蘭組織,但“ISIS”則擁有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目標,“在全球的極端伊斯蘭主義羣體中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雙方出現了重大分歧。

其中一次規模較大的衝突發生在2017年,當時朱茲詹省的一名與塔利班關係密切的武裝分子指揮官突然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創始人巴格達迪宣誓效忠,隨後一個主要由烏茲別克人組成的極端組織“烏茲別克斯坦伊斯蘭運動”也加入了這些人的行列。他們當時攻下了朱茲詹省的兩個山谷,還舉起了極端組織的旗幟。此事引發了美軍和塔利班的注意,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美軍、阿富汗政府軍和塔利班三方勢力都對此地進行了打擊,數百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後來向阿富汗政府軍投降。

類似的事件也出現在楠加哈爾省。呼羅薩尼向《華盛頓郵報》回憶稱,美軍和塔利班都對楠加哈爾省的極端組織分子進行了打擊。當時武裝分子控制了一處當年蘇聯軍隊建造的地下防禦工事,爲對付他們,美軍還使用了號稱“炸彈之母”的鑽地炸彈。

目前,“ISIS-K”與塔利班也時有摩擦,在塔利班佔領喀布爾之後,“ISIS-K”還發布聲明譴責了塔利班奪取阿富汗政權。“ISIS-K”前領導人呼羅薩尼一直被關押在喀布爾的監獄中,塔利班在近日佔領監獄後釋放了數百名犯人,但立即處決了被阿富汗政府關押在其中的呼羅薩尼。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塔利班在雙方的衝突中佔據了上風。《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由於獲得了外國和美軍的幫助,塔利班成功打擊了“ISIS-K”,使其成員不得不隱藏起來。喀布爾機場發生的兩起爆炸事件則使美國將繼續向塔利班提供支持。喀布爾機場爆炸事件發生後,路透社援引不具名塔利班官員的話稱,兩次爆炸已造成至少28名塔利班成員死亡。

喬治城大學安全研究負責人布魯斯·霍夫曼在接受美媒採訪時表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以另一種視角看待塔利班,甚至認爲它可能成爲抵抗極端組織全球野心的“防火牆”。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儘管俄羅斯官方依然將塔利班列爲恐怖組織,但近年來大大提升了與塔利班接觸的頻率,而美國情報機構則稱伊朗也向塔利班提供了武器,其中一部分就用來打擊極端組織。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威脅仍存

接連發生的兩起爆炸事件說明,儘管經過了20年的“反恐戰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的威脅仍真實存在。

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紐約時報》評論稱,美國及其盟國確實通過軍事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和“基地組織”獲取地盤,然而這並沒有防止它們繼續進行恐怖主義活動。不管是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還是“基地組織”,都摸索出了適應美國軍事高壓的辦法,它們演化出更加去中心化的組織結構,還尋找到了新的熱點地區繼續輸出恐怖主義。

具體到阿富汗問題上,塔利班迅速奪取政權並不一定意味着穩定的到來,相反,塔利班並沒有實現對各派激進勢力的管控。根據聯合國今年6月份出臺的一份報告,從美國開始撤軍行動前的幾個月開始,已有8000名到10000名極端分子從中亞、北高加索和巴基斯坦等地湧入阿富汗,他們中有部分人與“基地組織”或塔利班存在聯繫,另外一部分則傾向於支持“ISIS-K”。

由於目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地域分佈上呈擴張態勢,其造成的威脅正在增大。來自約旦的恐怖主義和極端伊斯蘭研究者哈桑·阿布·哈尼耶對美國媒體分析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如今擴散到了敘利亞、伊拉克、薩赫勒地區和中亞,這比其他的恐怖組織的影響範圍都大,而且它的宣傳威力也更大。

西北大學副教授王晉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則表示,根據伊斯蘭極端主義的觀點,極端組織在此時襲擊的美國人屬於“入侵者”,襲擊行動符合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此舉也可在伊斯蘭極端世界內產生比較大的震撼。

同時,“ISIS-K”將長期處於競爭關係的阿富汗塔利班視爲“叛教者”,希望通過此次打擊來破壞塔利班治下阿富汗的國際形象。王晉認爲,“ISIS-K”想要通過此次爆炸事件破壞阿富汗塔利班營造的“阿富汗已經穩定”的國際形象,並向美國高調宣佈:阿塔並沒有完全掌握局勢,二者的衝突會在未來加劇。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