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情報部門公佈的“溯源報告”,很慫

在費力炮製了90天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當地時間27日發佈所謂“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報告”要點,認爲“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和實驗室泄漏的兩種可能性都不能排除”,並且大肆抹黑中國“阻撓相關國際調查”。中國駐美國大使館28日發表聲明,對這一報告表示堅決反對與強烈譴責。

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科學界與國際關係界學者均表示,美情報部門無法拿出支持“實驗室泄露論”的確鑿證據在意料之中,這份報告的內容也顯出美國對中國的指責底氣不足,所謂的新冠溯源已完全淪爲政治操弄的工具。

當地時間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佈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報告認爲,新冠病毒“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中間宿主傳人,“可能至比較可能”直接傳人,“可能”通過冷鏈食品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但美國卻無視世衛組織的科學論斷,美國總統拜登執意下令讓情報機構炮製並提交“新冠病毒溯源報告”。

本月24日,提交報告90天期限已到。27日,這一所謂“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報告”要點正式公佈。儘管這份報告要點沒有公佈任何關於溯源的證據,但不出所料的是,美情報部門依然強調“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和實驗室泄漏的假設都是合理的”。

這份由美國18個情報機構共同完成的報告宣稱,在病毒起源的問題上,有4家調查機構和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IC)都認爲可能的解釋是“源自自然界”,1家調查機構支持所謂“實驗室泄漏論”,還有3家機構無法得出分析結論。

報道中唯一達成共識的是,新冠病毒並非是作爲生物武器被開發的。此外,這些情報機構認爲,中國政府在新冠疫情暴發前並沒有預知該病毒的存在。

這一由情報機構而非科學家進行的溯源調查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結論,但美方卻將“鍋”扣在了中國身上。該文件宣稱,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新信息,比如臨牀樣本和早期病例的流行病學數據,分析人員將無法提供“更明確的解釋”。美方聲稱,要得出新冠病毒起源的結論性評估,最有可能需要中國的合作,但中國“一直在阻礙全球調查、拒絕分享信息,並指責其他國家”。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28日在一份聲明中強調,該報告是由美情報部門主導杜撰的,毫無科學性和可信度可言。美方聲稱中方不透明,這完全是爲其推動政治化、污名化尋找藉口。

“這份來自美國情報部門的報告無法提供任何新證據,是世界上大多數科學家預料之內的。”一名瞭解新冠溯源工作的國際科學家日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因爲目前沒有任何支持“實驗室泄漏”假說的證據。中國—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的國際專家25日在《自然》雜誌聯名的發表文章也強調,基於專家組得到的相關回復和所有可用數據,他們沒有發現任何線索可以跟進“實驗室泄漏”假說。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家呂祥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分析稱,這份報告凸顯出美方的底氣不足,因爲報告沒有得出美國政府想要的結果,也沒有任何新的結論。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助理教授孫太一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拜登政府選擇在美東時間週五下午這個特殊時間點公佈這份報告,顯然是不想讓美國媒體關注報告的結果。“可以看出,拜登已無心再糾纏這個話題。最開始定下的90天期限很可能也是‘戰術拖延’。”

在上述報告要點發布後,多家美國媒體的相關報道均提到美情報機構在新冠起源上存在分歧,美國CNBC網站等還在標題中強調,“報告中沒有提供任何高可信度的結論”。

呂祥表示,這份所謂的“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報告”本質上是政治性的、沒有任何可信度和價值的“作業”,其目的就是幫助美國推卸責任、抹黑中國。呂祥同時表示,從報告的內容看,美國故意在用模糊的語言試圖拖延新冠溯源工作,要用所謂“不透明”“不負責”來長久地攻擊中國政府。

27日的報告要點發布後,拜登也隨即發佈聲明,宣稱“關於這場大流行起源的關鍵信息存在於中國,但從一開始,中國就努力阻止國際調查人員和全球公衛人士獲取這些信息。直到今天,即使疫情造成死亡人數繼續上升,中國仍拒絕展現透明度的要求,並拒絕提供信息。”拜登還聲稱,美國將繼續與盟友夥伴合作,敦促中國分享更多信息,並與世衛組織合作。

多名分析人士向《環球時報》指出,基於新冠溯源問題,美國將對中國持續發起“政治戰”。持續炒作“溯源調查”可消耗中方外交資源,增加美對華要價籌碼,對沖中國影響力。此前有知情人士向《環球時報》記者透露,美國正糾集盟友,向世界衛生組織及其總幹事譚德塞施壓,要求儘快啓動對華“第二階段溯源”。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28日強調,溯源是科學問題,中方始終支持並將繼續參加科學溯源。中方反對的是政治操弄,反對的是有罪推定,反對的是嫁禍於人。第二階段溯源應該在第一階段溯源的基礎上全面延伸,在全球多國多地開展溯源工作,才能真正找到真相和答案,“美情報部門提供的報告沒有給出美方想要的確切答案,再搞下去,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爲它的調查本身就是子虛烏有、反科學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