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我愛書畫》欄目組和著名畫家史國良將繼續帶您探尋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背後的祕密。本期節目,我們體驗宣紙生產的多道工序,感受一張宣紙的“誕生”。古話說“紙壽千年”,指的便是宣紙,爲何宣紙可以保存如此之久?宣紙的製作需要經歷哪些“水深火熱”的工序?又是如何讓墨在宣紙上呈現五色的變化?

BTV文藝 8月30日19:30

《我愛書畫》“筆墨尋宗”——紙之韻

精彩內容

即將揭曉

累到“氣喘吁吁”

宣紙主要以青檀樹皮和矮稻草爲原料。檀皮決定紙的韌性和拉力,稻草決定紙的潔白與柔軟,兩種原料相互融合,使紙呈現一種獨特的潤墨性。來到安徽小嶺,宣紙的發源地,爲了能從源頭瞭解宣紙的製造工藝,史老師來到一片檀樹林,拿起鐮刀,體驗了一把砍樹的艱辛。

經歷 “千錘百煉”

宣紙是中國文人千百年來抒發情懷的載體,那麼一張宣紙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歷哪些艱苦的過程呢?紙的原材料是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但從原料變成紙需要經過108道工序,從原料到工廠的第一道工序被稱爲“千錘百煉”,爲何這一道工序會令史老師淚流滿面?

體驗“水深火熱”

造紙有兩個環節,一個是撈紙,一個是曬紙,人們把這兩個環節稱爲“水深火熱”。那究竟什麼是“水深火熱”呢?史老師爲何在體驗時屢屢失敗?

向造紙工人三鞠躬

三十多年前,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曾對造紙工人鞠躬,身爲李可染先生的學生,史老師對此記憶猶新,體驗完整套造紙環節,史老師也對造紙工人鞠躬,表達深深地敬意。

對話王濤 講述好紙的奧祕

史老師對話老同學——著名畫家王濤,兩位藝術家現場合作了一幅《牧豬圖》,關於好紙,倆人展開了一系列討論,爲觀衆解讀宣紙性能應如何體現。王濤甚至拿出了三十年多年前史老師送他的作品,這幅作品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BTV文藝 8月30日 19:30

《我愛書畫》

敬請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