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軌道號》讀後感

潮陽金堡中學 鄭舒彥

《中國軌道號》是一本科普型兒童科幻小說。這本書將現實生活與幻想故事相結合,處處可見對“五科”(科技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以及對社會正反兩方面作用)的普及。如徐德霞老師所說,它集兒童性、文學性、科學性於一身的,是文學氣韻與科學精神的完美結合,是兒童生活與成人生活高度融合,是輕與重、大與小、深與淺拿捏得很好的一部力作。

書中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72年,空軍裝備研究所接到軍委緊急命令,要在兩年內把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中國軌道號送上太空。軍裝所的孩子爲此歡欣鼓舞,但又必須守口如瓶。這些從小就立志要飛向藍天保衛國家的少年,在父母一輩模範的引導下,最終將自己融入偉大的事業,並由此成長爲努力、堅守、正直和懂得關愛的新人。而他們所參與的那些發明和發現,不但會讓中國人在太空中畫出一條自己的軌道,還將會在更多的方面改變這個世界的面貌。小說從一羣孩子的眼中,觀察了中國航天技術在一個獨特時代的發展景觀,呈現了一個國家創新能力上升過程的縮影,傳遞了勇於創新的築夢精神和堅持不懈的逐夢精神。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兩位典型的老一輩科學家——顧阿姨和老汪。他們的性格截然不同。從海外歸來的科學家顧阿姨身上帶有那個年代的學者所獨有的氣質,“彷彿有青春永駐的祕訣,各種磨難都沒有磨滅她對生活的熱愛”。她低調而又謙和,爲了讓自己融入軍裝所的大集體中,拒絕了爸爸專門給她安排的住所;她頂着各方壓力,堅持正確選人用人的原則,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交代的科研任務;她十分關心大院的下一代,大膽地爲鼕鼕嘗試全新的治療方案。可以說,這是作者傾注了很多筆力塑造的理想人物。與顧阿姨相反,老汪是一個性格孤僻的“科學怪人”。他雖然不善於與人交流,但是卻擁有極強的理論功底與動手能力。儘管不被大多數人理解,但他還是在天台上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用簡陋的自制儀器研究飛船的通信問題,努力爲“中國軌道號”項目獻出自己的力量;他是小巖的老師,也是小巖的忘年之交的朋友,他不僅教會了小巖數學、天文知識,更培養了小巖的科學思維。他們的形象正是老一輩科學家的真實寫照——愛國、奉獻、治學、修身。他們爲祖國和人民留下了偉大的科研成果和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軌道號》不僅繼承了新中國老一輩科幻作家的中國特色科幻傳統,還使之發揚光大,它不僅是把文學作爲普及科技的一種工具,而且,對作品的文學性有很高的追求,將小說的文學性與科普型科幻的科學性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合成一個整體。通過這本書,我們應學習主人公小巖勇於創新的築夢精神和堅持不懈的逐夢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