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其實就是用一個難題把所有的事情弄複雜的過程。

無論主人公能否實現目的,其後果都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傷害。情感上的喪失感將會造成一種後果,擊碎主人公的世界觀。

因此,情節難題必須能夠殘酷無情地打擊主人公,迫使他發生改變,或者不做出改變便誓不罷休。

事實上,如果主人公可以輕易放棄,即使什麼都不做,後果也不會讓他肝腸寸斷,那麼我們就沒有抓住故事。

只有抓住了故事,很多精彩、有用的細節纔會瓜熟蒂落,等待擷取。


一、積極應對變化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有拖延症,總喜歡把今天可以完成的工作無緣無故地推到明天,有時是因爲懶,有時卻是因爲不想改變。

拒絕變化是人們的一種正常心理狀態,有時更像是一種自我寬慰,我們天生就喜歡千方百計地與變化作對,我們長期以來的生存機制就是拒絕變化。

主動改變,並非由不可抗拒的外界力量引發的改變,有時只是爲了活着,爲了安全。

有些情況下,變化勢不可擋,它由不可抗拒的外界力量引起,任何抵抗都是徒勞無功的。

主人公可能對變化的緊迫性認識不足,一拖再拖,甚至故意置之不理。其實,他是在讓變化變得更加合理。有時是有意爲之,但多數時候是一種本能,他覺得自己是在有組織有計劃地認識世界,因勢而動。

我們應當主動考慮採取什麼方法去發現和應對變化,而不是抱着“絕不動搖”的原則,不去改變,這樣才能順利完成故事。


二、難題要持續升級

故事的開頭要定下需要解決的難題,這個難題必須具備長久的阻力,難題也不能輕而易舉就被解決。

雖然有時候這個問題看起來很容易被解決。但在解決這個簡單問題的過程中,可能在不經意間把問題複雜化,從而演變成了更加複雜的問題。

故事的開始未必要做到石破天驚,因爲重點不在於你的難題是否驚天動地,而在於你的難題能否持續發展,不斷升級,並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找到首要難題。這個難題不但能不斷地自動升級,還能與其他難題產生內在的統一。

對於難題要進行一些測試,包括:這個難題能從第一頁延續到最後一頁嗎?這個難題能促使主人公內心發生變化嗎?只有順利通過測試的難題,纔是故事要確定的難題。

但是,很多作家創作的情節只是幾個相互孤立的難題,一個難題對應主人公內心矛盾的一個方面。每個難題在難度上接近,在意義上相差無幾,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簡單地重複。

這雖然看起來非常符合邏輯,但並不能使故事變得更好看,而且主人公在解決第一個難題時獲得的經驗,很難應用到解決第二個難題上,讀者也很難理解作者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

主人公每次解決完一個難題之後,讀者就會感覺故事該結束了。因爲沒有懸念,讀者找不到繼續讀下去的理由。

對於一直處於變化之中的難題來說,只有震撼力還不夠,它必須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難題,會造成一定的後果。這個不斷升級的難題一定具有真切的、具體的、直接的後果,使主人公無路可走,被迫去面對,被迫去改變。

其他難題要能夠讓首要情節難題分解並延伸開來,保持活躍並逐漸複雜化,這樣才能將故事層層推進。

我們可以自由想象,把你想寫的情節寫出來。然後從列表中選取一些想法,越多越好,有些想法已經清晰明瞭,有些則剛剛形成,有的甚至看起來很不着調,但它們都有可能成爲故事的首要難題。

我們不用擔心無法梳理,現在的目標是儘量去羅列。最後有些想法可能會被捨棄,但即便不是首要的難題,也可以是二級難題,會進入情節並向前延展。

一定要牢記,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三、開啓你的故事

故事從什麼時候開始?具體來說,什麼事能引發連鎖反應,一切隨之發生?什麼事能激發主人公邁出離開舒適區的第一步?我們需要找到的就是最終迫使主人公行動的那一個時刻,以此來開啓故事的開篇場景。

通過潛入主人公的過去,我們知道了故事從哪裏開始,以及爲什麼從那裏開始;知道了主人公最在乎的是什麼,以及它對於主人公來說有什麼意義。更神奇的是,我們知道了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什麼。

一般來說,當你問一位作者,你的故事寫的是什麼,他們會激情澎湃地把情節裏發生的事情講一遍。儘管他們對整個浩大的寫作工程抱有真誠與熱情,但他的故事聽起來只是發生了一堆事情,而不是發生了一個故事。

這不得不讓我們產生某種懷疑,這些事和故事有什麼關係?

如果,我們已經有了創作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的素材,而且對故事的內容已經瞭然於胸,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開始創作情節,爲故事注入生命力和活力。

故事是大腦的語言。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寫作上,弄清楚什麼樣的內容可以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從而瞭解和掌握故事的獨特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