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網遊“陪玩”黑幕:暗示可付費裸聊,還招募未成年人

原標題:未成年人玩網遊僅限週末節假日每日1小時

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針對未成年人過度使用甚至沉迷網絡遊戲問題,進一步嚴格管理措施,堅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通知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各級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有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遊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答記者問

所有網絡遊戲必須接入防沉迷系統

國家新聞出版署有關負責人就通知答記者問表示,近期,不少家長反映,一些青少年沉迷網絡遊戲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希望採取切實可行措施,嚴格落實實名驗證,進一步限制、壓縮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段時長。

針對社會反映的未成年人過多過度使用網絡遊戲問題,國家新聞出版署在新學期開學之際印發了通知,對網絡遊戲防沉迷工作提出具體明確要求,着力推動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會效果,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通知主要提出四方面舉措:

一是在原有規定基礎上,進一步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段時長,要求網絡遊戲企業大幅壓縮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的時間,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週五、週六、週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一律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二是在國家新聞出版署網絡遊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已建成運行後,重申嚴格落實網絡遊戲賬號實名註冊要求,明確所有網絡遊戲必須接入該系統,所有網絡遊戲用戶必須使用真實有效身份信息進行遊戲賬號註冊和登錄,網絡遊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含遊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註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遊戲服務。

三是加強對防沉迷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針對網絡遊戲企業提供遊戲服務的時間限制、實名註冊、規範付費等方面要求的落實情況,出版管理部門將加大檢查頻次和力度,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遊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四是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行動起來,切實承擔監護守護職責,共同營造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形成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工作合力。

對未成年人用戶堅決執行消費金額限制

如何更好地推動企業落實通知要求?

通知強調,遊戲企業是防沉迷工作的主體,必須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堅決落實防沉迷工作各項要求。此次通知對遊戲企業防沉迷責任再次作了明確,所有遊戲企業都要嚴格遵照執行,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全面設置防沉迷系統,嚴格開展實名驗證,對認證爲未成年人的用戶,堅決執行時段時長控制和消費金額限制,以實際行動和成效,向全社會展現誠意誠信和責任擔當。

這兩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加大企業防沉迷排查處罰力度,2020年共檢查遊戲上萬款,會同各級出版管理部門約談處理企業50多家,查處問題上千條。

通知印發後,將進一步加強監督巡查,開展專項集中整治,組織各地對遊戲企業進行逐一排查,推動防沉迷工作常態化機制化,對心存僥倖、敷衍應付的企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決不允許任何打折扣、搞變通的行爲。

下一步,國家新聞出版署還將根據通知落實情況和社會反映,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舉一反三、查漏補缺,推動防沉迷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切實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家長需加強監護督促 學校應加強教育引導

家庭、學校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方面應發揮哪些作用?

有關負責人指出,網絡遊戲沉迷是一個社會問題,防沉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國家新聞出版署防沉迷實名驗證系統建成後,爲企業和用戶提供權威準確的身份驗證,推動防沉迷工作邁出了關鍵一步。但同時,一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身份信息或購買成年人身份信息繞過實名認證,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時段時長限制無法發揮作用,成爲影響防沉迷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問題的解決,迫切需要家長加強監護督促,學校加強教育引導,更好地幫助指導未成年人瞭解掌握法律規定,嚴格執行相關要求。我們也將督促網絡遊戲行業加強與家長、老師、學校的聯動溝通,共同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文/本報記者  王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