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周軍

卸下過重負擔、逃離題海戰術,讓孩子們“返璞歸真”,這纔是童年該有的樣子。暑假即將結束,很多同學真切感受到了“雙減”帶來的“驚喜”——校外培訓做“減法”,業餘時間做“加法”,孩子們有更多時間去追尋童年的“詩和遠方”。今年秋季學期是中小學全面落實“雙減”有關部署要求的第一個學期,“雙減”大禮包爲孩子們送上開學“見面禮”,家長們也更加期待全新的打開模式。

開學季,如何讓“雙減”在校園裏與暑期有機銜接,持續推動減負政策在校園裏落地,孩子關心,家長關注,全社會關切。教育部門、學校應把“雙減”政策貫穿到新學期的教育任務當中,精心準備好“雙減”第一課。把各項“硬舉措”落地落實,首先要深刻把握“雙減”重點,對標對錶,把舉措與實踐有機銜接起來,嚴格把控好書面作業量,探索推出延時託管服務等,讓“雙減”政策與教育改革同頻共振,打開更多新場景,爲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創造更加良好的條件。

“雙減”落地,關鍵看行動,更要看力度。各地要細化措施,從嚴監管,讓好政策見到好效果。當前,不少地方積極採取行動,紛紛推出“課後服務細則”,讓“雙減”走進校園擁有更具體、更有針對性的政策“工具箱”。比如,江蘇推出暑期託管“服務套餐”,規範課堂教學,不超綱、不超標、不超進度,幫助雙職工核心家庭解決“三點半難題”;西安推出“三個課堂”,通過名校幫帶、好課推優、名師領航等質量提升系列行動,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向課堂要質量,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上海嚴禁組織中小學生參加聯考、月考,着力破除“唯分數”“論排名”等功利性教育行爲。

開學季,是推動“雙減”從文件到實施的重要節點。減輕作業壓力,卸下過重學業負擔,重點要提升課堂質量,讓校園和課堂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陣地”。各地應在課程優化、教學改革、師資配置等方面下功夫,用足用好有限的校園時間,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創造性,提升課堂“含金量”,讓孩子們在校內享受優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家校減負合力。

“雙減”政策從推出到現在,僅有一個多月時間,目前尚處於探索實踐階段。教育系統、各地方應把“雙減”作爲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來推動,種好“試驗田”,及時總結經驗,推廣有效做法。根據安排,“雙減”政策在北京、上海、瀋陽、廣州、鄭州、長治、威海、南通、成都九個城市試點,其他省份至少選擇1個地市開展試點。試點城市應主動改、大膽試,爲全國更廣範圍推行提供更多的經驗參考。試點城市當好“頭雁”,引領“羣雁”齊飛,讓朗朗書聲充盈校園,讓課堂真正成爲教育的“樂園”。

推動“雙減”落地見效,要預防“一刀切”,要充分運用好“黑白名單”制度,堅持好校外培訓公益屬性,科學用好優質校外培訓資源,在特長挖掘、素質教育補充上留有空間,讓孩子們快樂成長有更多的選擇自由。“雙減”,關鍵是減負擔,重點是升質量。我們希望看到學生負擔“減”的同時,更希望看到教育成效的“增”。新學期新氣象,讓我們合力爲孩子創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環境。(周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