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場監管總局出手 共享充電寶太貴或成過去式?

市場監管總局出手

共享充電寶太貴或成過去式?

羊城晚報記者 沈釗

8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消息稱,在市場監管總局的行政指導下,哈囉、青桔、美團、怪獸、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8個共享消費品牌經營企業已經積極整改,取得成效,共享消費領域價格漲勢得到有效遏制,標價逐步透明化、規範化。

記者注意到,在過去,提起共享充電寶,“貴”“暴利”是廣大消費者的第一印象。但另一方面,淨利奇低、企業哭“窮”也確實發生在這個行業當中。爲何在這麼“暴利”的行業中企業賺不到錢,消費者的錢究竟進了誰的口袋呢?

入場費、分銷費用高企 相關企業掙錢難

不久前,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公佈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其第二季度營業收入9.72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2.9%,連續五個季度盈利。然而,本季度怪獸充電淨利潤爲820萬元人民幣,淨利潤率僅爲0.8%。

有着近10億元營收的怪獸充電,爲啥賺錢賺了個寂寞?細究數據不難發現,怪獸充電2021年第二季度銷售與營銷費用爲7.710億元,佔營收比例約爲79.1%,同比增長64.6%。

原來,現階段共享充電寶企業通常採用的是與渠道商或代理合作來進行網點鋪設,怪獸充電的“銷售與營銷成本”佔比營收近八成,也說明了行業正處於點位爭奪的白熱化階段。

作爲行業頭部,怪獸充電的日子已經算不錯了。數據顯示,另一家共享充電寶上市企業小電科技日子更“慘”:2020年,營業收入爲19.1億元,淨利潤虧損1.04億元。

有行業人士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除了入場費以外,共享充電寶企業的點位營收是要與商戶進行分成的。“6-7成是很普遍的現象,個別極端的情況商戶要分走9成的收益。”該人士表示,入場費高、分成低,再除去運營成本、人力成本,共享充電寶企業的盈利實在艱難。

對此,艾媒諮詢CEO張毅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共享充電寶點位入場費高、分成高的現象其實不能完全責怪商家,這主要是行業內部惡性競爭造成的:“假設A品牌給商戶的入場費是5萬元,B就開口給10萬元,C可能願意給15萬元。”“解鈴還須繫鈴人”,行業自律是關鍵。此外,國家的相關部門也應該對這種情況進行監督規範,多方努力來解決問題。

價格小幅回落 定價更趨合理

據瞭解,今年6月3日,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會同反壟斷局、網監司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哈囉、青桔、美團、怪獸、小電、來電、街電、搜電等8個共享消費品牌經營企業限期整改,明確定價規則,嚴格執行明碼標價,規範市場價格行爲和競爭行爲。

此次參加整改的6個共享充電寶品牌共有機櫃426萬臺,佔市場份額約80%。

從整改結果看,街電有8萬臺機櫃降價,小電、搜電、怪獸、美團分別有數千臺機櫃降價。目前各品牌平均價格爲2.2-3.3元/小時,每小時3元及以下的機櫃佔比69%-96%。

相對而言,處於熱門旅遊景點等相對封閉區域或者繁華商業區的機櫃價格仍然高於均價。杭州市西湖景區88家共享充電寶商戶中有23家降價,最高價格由10元/小時下降到8元/小時。

記者8月31日通過多個小程序測試共享充電寶價格時發現,在廣州地區,多數共享充電寶價格相對平價。以珠江新城商戶爲例,怪獸、小電、街電等品牌的充電寶價格都在2-3元,很少有定價超過3元的商戶。此外,黃埔、海珠、越秀等多地商圈的價格也基本如此。

張毅表示,在普通的消費場景中,共享充電寶的定價是相對合理的。定價高的點位主要存在於酒吧、星級酒店、旅遊景區中。這些場景中,商戶們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的使用是剛需且“別無選擇”,因此定價會高於其他場景。

共享充電寶充電慢 疑似主觀故意?

記者留意到,除了處理的價格問題外,有關共享充電寶產品老、充電慢的情況格外受到消費者關注:“充電兩個小時,還不如我自己的充電寶充一個小時”,“有時候覺得企業是故意的”。

張毅表示,目前市面上共享充電寶的充電效率是低於自用充電寶的平均水平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的技術儲備,是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消費者認爲企業方存在主觀故意的成分,不去對充電寶的充電功率進行升級,這是合理的猜測,也是市場監管部門應該着手調查的方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