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數據使用“合規時代”的到來,公衆對自身數字隱私、數字權利的重視程度和維護成本不斷上升。9月2日,@微博安全中心 發佈頭條文章,介紹了今年以來,微博對於個人信息數據,採取高標準的技術保護措施,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數據採集、使用、存儲、傳輸等過程中的個人信息與敏感數據安全。

長期以來,廣大用戶既享受了“大數據”帶來的便利,也深受“大數據”其害:在未被告知或誘導授權的情況下就被APP獲取了自己的精準位置、通訊錄、相機等隱私權限,甚至“不給權限不讓用”,強迫用戶“隱私換便利”;有些APP甚至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將這些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強制進行個性化推送、商業化營銷,讓用戶感覺到自己正被實時監控,也爲詐騙、勒索行爲打開了方便之門。

隨着《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實施和頒佈,數據安全保護管理制度落到了實處。 在此背景之下,微博於2021年初成立安全合規與數據安全專職團隊,主動對齊法律規範化要求,制訂了《個人信息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等內部強化管理規定,完善數據分類分級管理與數據安全評估機制,並在公司內部通過線上課程、線下培訓、結課考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宣講貫徹,提高公司員工尤其是敏感數據相關崗位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

具體到用戶關心的“個人信息的知情權、控制權”問題上,微博稱對旗下多款APP進行全面自查和風險排除。同時,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通過梳理近40部現行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分析差距,對標行業最佳實踐,對多款產品進行了數十處功能優化加固,健全了個性化推薦的告知、關閉機制,爲用戶提供個性化推薦關閉按鈕。

此外,微博在文章中還提到了當下APP普遍存在的信息過度收集問題。針對此類問題,微博表示已積極對標法規要求,在各產品線貫徹APP個人信息收集的最小必要原則,完善用戶告知機制、明示同意機制等諸項措施,並對《微博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做了相應更新。

未來,微博表示將繼續做好產品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保護,爲用戶帶來更加安全、舒適的使用體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