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殘奧會何以動人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東京殘奧會

東京殘奧會正在進行中。

殘疾人羣體佔全球人口總數的15%,達12億。殘奧會是他們展示自我的大舞臺。他們在這裏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通過不懈努力,可以實現健全人的技能,也可以成爲他人的偶像。他們是頑強的運動員,更是獨立的社會人。體育是他們前行的能量,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的人生因體育而精彩,更因體育而快樂。

他們在賽場上盡情拼搏,在賽場下過着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這一切,就像相繼參加了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乒乓球選手納塔利婭所說,"我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和他們有着同樣的夢想和目標"。也如中國姑娘盧冬所言,"我們並不特別,我們也愛喫,愛玩,愛鬧,可以自嘲可以玩笑。只有當你們把我們看做人羣中普通的一個,分割彼此的屏障才能被打破。"

東京殘奧會正在進行中。我們選取了幾個故事,一起感受他們的勵志故事和背後的普通生活。

1

"無臂美人魚"的單腿下蹲

和奧運會一樣,殘奧會現場也發生了很多動人一幕,其中就包括"無臂美人魚"合影時的單腿下蹲。

本屆殘奧會上,中國共派出251名運動員參賽,是參加境外殘奧會參賽大項最多的一屆。有"無臂美人魚"之稱的中國選手盧冬就是其中一員。在東京殘奧會女子50米仰泳S5級決賽中,中國選手盧冬以37秒18的成績奪冠,這個成績也刷新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紀錄。賽後的頒獎的合影環節中,考慮到銀牌與銅牌獲獎者都坐在輪椅上,盧冬主動單腿下蹲。網友說,最唯美的姿態不過如此。

據新華社報道,盧冬在幼年時因車禍失去雙臂,在母親的鼓勵下,她學會了用腳寫字、喫飯和彈琴,以及織圍脖、繡十字繡等技能。游泳也是技能之一。盧冬在2004年入選遼寧省殘疾人游泳隊,至今已經參加了三屆殘奧會。

因爲失去雙臂,盧冬在游泳比賽開始前的預備動作,都是用牙咬住毛巾來完成的。而爲了能更快抵達終點,最後衝刺時,她都是用頭用力去撞池壁。有人形容,看殘奧會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先被運動員的激情震撼,再被他們的心靈打動。

2

乒壇"維納斯"的奧運目標

東京奧運會乒乓球女單首輪中,有一場比賽備受關注。對陣雙方是來自波蘭的納塔利婭和澳大利亞選手布朗。結果只用時29分鐘,納塔利婭就以4-0獲勝。這場比賽的特殊之處在於,納塔利婭是位右前臂殘缺的運動員,而她卻在奧運賽場,戰勝了健全的對手。

納塔利婭是同時參加奧運會和殘奧會乒乓球比賽的第一人,人稱乒壇"維納斯"。納塔利婭出生時右前臂就殘缺,發球時要依靠肘部。但她在11歲時就走上了殘奧會賽場,此後創下了殘奧會乒乓球單打四連冠的成績。

不止於此,納塔利婭還跨越了身體的限制,向奧運會發起挑戰。通過努力,她獲得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女團參賽資格,並與隊友一起歷史性地挺進四強。倫敦奧運會上,她參加了女單比賽,並晉級32強。算上東京,她已經四次同時參加奧運會和殘奧會。

納塔利婭出生於1989年,比劉詩雯大2歲,已然是乒乓賽場的一名老將。但她還在奧運和殘奧賽場挑戰着。納塔利婭的人生箴言是,"我和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和他們有着同樣的夢想和目標"。她已經用事實證明了。

3

用嘴開啓的乒乓道路

沒有雙臂,怎麼打乒乓球?來自埃及的哈馬託展示了一種可能。他用嘴持住球拍,用腳向上拋球,再轉動脖子擊球。他就這樣打了30多年,並兩次代表埃及站上殘奧會賽場。

哈馬託在10歲時因一次火車事故失去雙臂,此後的三年時間,他很少外出,就怕遭遇到憐憫的眼光。直到某次接觸到乒乓球,朋友的一句"不要隨便干涉一項你永遠不可能參與的運動"激發了他的鬥志。他試圖參與到乒乓球這項運動中去。哈馬託嘗試了很多種方法,最終,用嘴叼住球拍、用腳拋球成了他運用起來最靈活的一種。

但這種方式,需要很多部位的協調。比如球拍不能在牙齒之間移動,必須牢牢咬住,否則擊球會很不穩。還有脖子和腿部必須要加強力量訓練,否則難以承受發球和回球的壓力。哈馬託原本還熱愛寫書法,但隨着年齡漸長,需要減少給牙齒、下巴的壓力,他放棄了寫字,專注於乒乓球上。

哈馬託曾作爲嘉賓出現在2014年乒乓球團體世錦賽上,並與馬龍交手。他也是如今殘奧會賽場上唯一一個用嘴打球的運動員,每當比賽結束,他便會親吻地板,感謝乒乓球帶給他的另一番生活。他所理解的殘疾,不是失去了雙腿、雙手或其他東西,而是失去了對生活的希望,"對自己想要做的事都能輕言放棄的話,這纔是一種真正的殘疾"。

4

"無臂射手"的花樣生活

"是時候瞄準金牌了"。雖然國際疫情持續緊迫,但美國著名的"無臂射手"馬特·斯塔茲曼早早就對這屆殘奧會充滿了期待。斯塔茲曼曾參加過兩屆殘奧會,並在倫敦殘奧會上獲得一枚銀牌。他自26歲起開始練習射箭,今年,他非常希望能在東京殘奧會上收穫自己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斯塔茲曼出生時就沒有雙臂,醫生告知他的父母,撫養好他需要花掉百萬美金。金錢的壓力迫使他們找了一個家庭來領養他。斯塔茲曼的養父母認爲,斯塔茲曼終有一天要到社會上去,他必須具備社會生存能力,於是從小爲他提供的都是健全人的教育,向他灌輸"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想辦法去做到,我們相信你能做得到"的理念。

在家裏,斯塔茲曼需要和兄弟姐妹們做着同樣的家務,去農場撿雞蛋、給奶牛餵食等。這讓他擁有了和健全人一樣的生活能力。他能自己喫飯、接電話,也能自己開車、換輪胎、騎摩托,在家還能給兒子理髮。除了射箭,跳傘、跳水、檯球這些運動也都難不倒他。他覺得自己無法成爲喬丹的理由,是因爲身高不夠。

斯塔茲曼今年39歲,他覆盤了自己的人生,"我從來沒有渴望過我有胳膊,我也並沒有覺得有了雙臂會讓生活變得有多簡單。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我希望我還是現在這個樣子,沒有胳膊。不過身高倒是可以再高一點"。

5

"你是我的榜樣"

丹尼爾·迪亞斯是巴西著名的殘疾人游泳運動員,也是小孩們的偶像運動員。他出生於1988年,天生上肢和下肢畸形,他在16歲時因看了游泳比賽開始游泳,僅用時2個月便學會了四種泳姿。

迪亞斯參加的第一屆殘奧會是在2008年,拿下包括男子100米自由泳S5級冠軍在內的9枚獎牌,其中有4枚是金牌。之後到倫敦殘奧會,他奪得6枚個人項目金牌,還打破了數項殘奧會和世界紀錄。上屆里約殘奧會,他總共贏得6枚獎牌,其中4枚是金牌。迪亞斯獲得的獎牌數,是殘奧游泳歷史之最。

東京殘奧會大概率是他參加的最後一屆殘奧會。迪亞斯說,他很想給別人帶去能量,"在里約時有這樣一件事,一個沒有任何殘疾的小孩走過來跟我說,丹尼爾,你是我的榜樣。這讓我有種很特殊的感覺,因爲一個健全的小孩把我視爲榜樣,是運動讓這有了可能。那個小孩看到的不是我身體的殘疾,而是我的精神以及我的能力,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影響。"

關注並 星標 有馬體育

一起以有趣對抗無趣

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