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爲什麼這樣鮮

爲什麼這樣鮮

哎 鮮得使人

鮮得使人不忍離去

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開學第一課》的舞臺上,14歲的塔吉克族女孩都爾汗·拉齊尼和12歲的弟弟拉迪爾·拉齊尼用塔吉克語唱起《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讓主持人撒貝寧落下熱淚。他們是“時代楷模”、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的一雙可愛兒女。

撒貝寧爲姐弟的歌聲落淚

一家三代,堅守祖國邊境72年

在節目現場,都爾汗爲我們介紹了她的家鄉——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祖國最西邊帕米爾高原上的紅其拉甫執勤點。我國的陸地邊境線長達2.2萬多公里,護邊員的工作是協助邊防部隊守護祖國,維護邊境的安全和穩定。他們雖然不穿軍裝,不是戰士,卻同樣戍邊衛國。

紅其拉甫執勤點

紅其拉甫海拔高、自然條件惡劣,巡邊路上要翻過8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蹚過80多條冰河。然而,這條充滿艱險的路,拉齊尼一家三代已經走了72年。

拉齊尼一家三代

1949年,紅其拉甫邊防連剛剛成立,解放軍戰士給當地人民送來了牛羊、幫他們蓋起了新房,但這裏自然災害頻發,邊防巡邏的任務難以進行,塔吉克族牧民凱力迪別克自告奮勇,擔任解放軍巡邏隊的義務嚮導,一走就是23年;1972年,21歲的兒子巴依卡代替年事已高的父親,踏上了巡邏線;32年後,拉齊尼又從父親手中接過了護邊任務,他曾說,“我要爲祖國守邊四十年。”遺憾的是,拉齊尼的誓言沒能實現。2021年1月4日,他爲了解救落入冰窟的孩子,不幸英勇犧牲。當人們把拉齊尼從冰冷的湖水中擡出來的時候,他的手仍保持着託舉的姿勢,這是英雄留給世界最後的姿態。

時代楷模,五千米雪原上的一抹紅

小時候的都爾汗經常看見爸爸帶着一身傷回家,額頭流血、手指骨折,最嚴重的一次甚至被拉到醫院搶救了三個小時。在一次巡邊路途中,陪伴爸爸十年的白犛牛“英雄”因爲意外倒下了。都爾汗第一次看見三十多歲的父親哭的像個孩子,但爸爸卻告訴她:“犛牛死了可以再買,解放軍叔叔的安全第一,一定要把他們平安地帶回家。”

拉齊尼也會帶兒女去巡邊。每年解放軍和拉齊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用筆給界碑上的“中國”兩個字描上最鮮豔的紅色。“每到這個時候,他十分仔細,低着頭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描紅,好像就是要把這抹紅色印刻在心裏一樣。”

拉齊尼與解放軍爲界碑描上紅色

今年3月,見義勇爲的英雄、黨員拉齊尼·巴依卡被追授爲“時代楷模”。

拉齊尼·巴依卡生前遺物

“我想,如果我的爸爸還在,他一定會繼續守邊四十年,”都爾汗說。

雄鷹展翅,英雄的理想代代傳承

當拉齊尼與解放軍圍坐在篝火邊、唱着塔吉克族傳統歌曲《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影像出現在《開學第一課》現場的大屏幕上時,都爾汗和拉迪爾都哽咽了。他們與父親隔空對唱這首他生前最愛的歌曲,也留下了自己堅定的誓言。

拉齊尼生前唱《花兒爲什麼這樣紅》

塔吉克族的名字是自己的名字和父親的名字連在一起,在塔吉克語中,“都爾汗”的意思是“紅花”,父親“拉齊尼”的意思是“雄鷹”,紅花和雄鷹,這兩個帕米爾高原上最美的意象,就好像這對父女從來沒有分開。“我長大了,想要當一名軍醫,既是軍人又是醫生。您放心,總有一天,我會回到紅其拉甫。到那個時候,鮮豔的紅花與展翅的雄鷹,一起守護我們的家鄉,守護我們的祖國!”

這是一個英雄的家庭。凱力迪別克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一批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塔吉克族老黨員;巴依卡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拉齊尼更是用生命踐行了自己入黨的誓言:隨時準備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而現在,12歲的拉迪爾,夢想就是成爲第四代護邊員。

“爸爸,請放心,我一定會考上大學,長大當兵,退伍後當一名優秀的護邊員!”

從1949年到今天,拉齊尼一家爲了一個共同的理想,與雪山爲伍,與冰峯爲伴,英雄的精神在帕米爾高原上代代傳承,書寫着一段又一段熱血傳奇。“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這是一家人最常說的一句話。

身披鎧甲、馳騁疆場是英雄,立足本職、默默堅守亦是英雄,他們堅守着使命,堅守着信念,堅守着承諾,堅守着身後的大地。今天,祖國的邊境線上有許許多多和拉齊尼一樣的護邊員,當我們享受着此刻的安全和幸福時,請不要忘記,有這樣一羣英雄,如同雪域上鮮豔的紅花與展翅的雄鷹,在守護着祖國的大地,守護着每一個你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