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SGX)週四(9月2日)正式發佈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的主板上市規則。規則中,新加坡交易所將SPAC上市所需的最低市值要求降低到之前的一半,以回應市場對之前門檻過高的擔憂。

SPAC也被稱爲“空白支票”公司,是爲了與目標公司合併上市而設立的殼實體。通過此種方式,目標公司能比傳統的IPO更快地上市。

據悉,在新加坡交易所發佈SPAC框架徵求意見稿後,共收到80逾份反饋意見,可能是近期新加坡交易所諮詢活動回覆率最高的一次。這些反饋意見來自金融機構、投行、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企業金融服務公司、私人投資者、律師、審計師及相關協會等。

3月推出的政策框架原本規定SPAC上市時市值不可低於3億新加坡元。在經過幾個月的市場反饋之後,今日公佈的SPAC框架則將標準砍半至不可低於1.5億新加坡元(摺合人民幣約7.2億元)。

除了降低最低市值要求外,新加坡交易所要求SPAC必須在上市後的24個月內完成併購交易。如符合相關規定條件,期限可延長最多12個月。

新加坡交易所還要求在SPAC上市到併購交易後六個月內,發起人股份處於鎖股期;符合相關要求的發起人則得就所持股份的50%履行多六個月的鎖股期。根據SPAC的市值規模,發起人必須在SPAC上市時認購不低於2.5%至3.5%的股份(股票、單位或認股權證)。

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首席執行官陳文仁在新聞稿中稱,“新交所的SPAC框架將爲企業提供更豐富的融資途徑,並且在價格和執行方面有更強的確定性。我們希望通過推出SPAC制度吸引更多高質量的公司在新交所上市,爲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投資機會。

陳文仁稱,“爲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將着重發起人的素質和其過往的記錄。在制度設計上,我們也提升了發起人所涉及的利益與風險,以及發起人與股東的利益相關性。”

新加坡交易希望藉助SPAC交易熱潮吸引更多公司來上市。引入SPAC機制可能有助於提升該交易所在上市方面的吸引力。東南亞最大的上市公司Sea、遊戲硬件製造商雷蛇和其他公司都選擇了在其他地方上市,儘管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都是新加坡人。東南亞估值最高初創Grab已經宣佈計劃通過SPAC在美國上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