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險行業性虧損出現:前7月車險綜合成本率超100%

本報記者 冷翠華

9月2日,據《證券日報》記者從相關渠道得到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全國車險綜合成本率爲100.93%,其中,賠付率爲73.35%,費用率爲27.58%。這意味着從全行業來看,車險經營陷入了暫時性的全面虧損局面。

分析人士認爲,車險綜合成本率超過100%,既有車險綜改的政策因素影響,也有7月份部分地區突發暴雨災害的影響。長期來看,行業車險持續虧損的可能性不大,但經營將承受壓力,且各險企之間分化會加大,部分公司或面臨較大風險。

政策和突發事件雙重影響

今年年初以來,險企車險綜合成本率持續攀升。

“全國車險綜合成本率爲100.93%,意味着從行業整體來看,車險經營陷入了暫時性的全面虧損,但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險企間的分化明顯;二是7月份河南等地暴雨災害對車險經營產生了短期重大影響。”一家財險公司車險部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車險綜改對險企車險經營產生了多大的影響?根據銀保監會年中工作座談會透露的消息,截至2021年6月末,整體車均保費較改革前下降17%,綜合賠付率上升了15個百分點。

不同險企間分化明顯。據險企半年報披露信息顯示,上半年,人保財險的車險綜合成本率爲96.7%,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其中,賠付率爲70.3%,同比上升12.7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爲26.4%,同比下降10.8個百分點。平安產險的車險綜合成本率保持在97.4%。太保產險的車險綜合成本率爲99.0%,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其中,賠付率72.7%,同比上升13.1個百分點;綜合費用率爲26.3%,同比下降11.9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上述3家大型財險公司上半年車險綜合成本率儘管有所升高,但都維持在100%以下,這意味着車險承保尚有利潤。而對於部分中小財險公司來說,車險承保或需面對虧損的結果。相關數據顯示,除了3家自保公司以外,上半年全行業市場化運營的財險公司僅有13家實現了車險承保盈利。

同時,7月份河南等地暴雨對車險綜合成本率產生了較大的短期衝擊。據河南銀保監局介紹,截至8月10日,因暴雨災害車險報案23.81萬件,估損金額63.9億元。據悉,今年以來,截至7月底,河南的車險綜合成本率達125.84%,居全國首位,其中,賠付率高達100.26%。

增量市場看新能源車

近幾年,車險市場規模脫離高增長時代,今年以來,截至目前,更是出現負增長,同時車險綜合成本率持續走高,險企經營壓力明顯加大。對於未來走勢,業內人士認爲,整體上看,車險市場進入到存量競爭時代,增量市場主要有賴於新能源汽車車險。險企的車險經營必須迴歸理性經營,提升質量。

據銀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行業車險保費收入3744億元,同比下降了8.28%。財險“老三家”車險保費也同比下降,其中,人保財險實現車險保費1207.55億元,同比下降7.8%;平安產險實現車險保費收入約890.15億元,同比下降6.9%;太保產險實現車險保費446.42億元,同比下降6.9%。

中國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近日表示,車險綜合改革給車險經營帶來一定壓力,但也倒逼保險公司精細化經營、精益化運營、精確化管理,特別是提升客戶經營水平,中國太保上半年便通過客戶經營有效對沖了車險綜合改革帶來的壓力。

另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表示,車險綜合改革既要讓利於消費者,提升保險公司經營水平,同時也必須考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儘管當前車險出現了行業性虧損,但應該是短暫性的。隨着車險綜合改革實施將近1年,無論是保險公司還是監管部門,都將對改革成效、問題等進行總結,並持續完善相關政策,使行業平穩度過改革“陣痛期”,逐漸走上平穩發展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