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張明:收入分配問題爲何成爲焦點

要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外乎兩大政策。

去年底發佈的2035遠景規劃指出,要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今年8月的中央財經委會議更是集中討論瞭如何促進共同富裕問題。共同富裕涵蓋了地區發展差距、城鄉發展差距與收入差距等重要層面,包括但不限於收入分配問題。那麼,爲何收入分配問題在當前這個時點成爲了國內政策關注焦點呢?

首先,從國內來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連續四十多年持續高速增長,不僅成長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人均GDP也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然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居民部門收入分配失衡也逐漸擴大。例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中國收入基尼係數達到0.465。這個指標在全球範圍內位於較高水平,顯著高於美、英、日、德等發達經濟體。又如,根據瑞信《全球財富報告2021》,2020年中國財產基尼係數達到0.704,雖然低於巴西、俄羅斯、美國等國家,但高於法國、意大利與日本等。上述數據說明中國收入與財富分配失衡均達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視的程度。從歷史經驗來看,收入分配問題沒有解決好,是很多發展中經濟體最終受困於中等收入陷阱的最重要原因之一。這一教訓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其次,從全球層面來看,全球收入與財產分配失衡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抬頭,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明顯加劇,併成爲最近十餘年來全球深陷“長期性停滯”(Secular Stagnation)的重要原因。

從學者的相關研究中可以發現,技術進步、教育不平等、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深化是加劇收入分配失衡的最重要原因。

其一,技術進步將會顯著提高高技能勞動力的就業率與工資水平,但同時會壓制低技能勞動力的就業率與工資水平。

其二,教育不平等(例如初等與中等教育投入不足)會提高高學歷勞動力的工資水平,但同時也會壓低低學歷勞動力的工資水平。

其三,貿易全球化會顯著壓低發達國家低技能勞動力的工資水平。

其四,金融自由化與金融深化有利於已經擁有較多收入與較多資產(抵押品)的人羣。

國際經驗顯示,收入與財富分配失衡加劇將會造成如下負面後果:

收入分配失衡將會降低具有更高邊際消費傾向的低收入羣體的收入水平與消費能力,從而導致消費增速放緩,進而造成總需求不足。收入分配失衡將會導致中低收入階層用於人力資本等長遠投資的支出比例下降,並帶動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升,從而最終導致社會階層流動性下降。收入分配失衡通常會導致一國國內受損羣體的疑慮、抵制、憤怒情緒上升,從而加劇社會動盪。爲緩解國內受損羣體對本國政府的不滿,一國政府通常會採取民粹主義與單邊主義的經濟外交政策,傾向於在本國之外尋找替罪羊,而這些政策將會導致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受阻、全球化速度放緩。事實上,特朗普政府之所以發動貿易戰,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將本國受損羣體(低收入白人藍領工人)的負面情緒向外引流。

再次,妥善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對中國經濟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至關重要。在全球經濟陷入長期性停滯與中美博弈註定長期化持續化的外部壓力之下,在中國經濟體量突飛猛進並達到美國GDP的70%的內部動力之下,中國政府在2020年提出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實現“以內促外”,關鍵在於暢通並擴大內循環。筆者認爲,內循環的暢通與擴大建立在三大政策支柱之上:一是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二是產業結構升級與國內技術自主創新;三是要素自由流動與新一輪區域一體化。不難看出,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對暢通並擴大內循環而言非常重要。

要實現消費擴大與消費升級,從供給層面來看,就要爲中國家庭提供更高質量與更廣範圍的消費選擇,即要大力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從需求層面來看,歸根結底是要持續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衆所周知,中低收入家庭的邊際消費傾向更高,如果他們的收入能夠持續增長,那麼他們就會將更多的收入份額用於消費。

而要提高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不外乎兩大政策。

政策之一,是努力爲中低收入家庭增收。一方面,考慮到中國的中低收入家庭大部分分佈在農村,因此,如何持續提高農村家庭收入、持續緩解城鄉發展失衡就變得非常重要。這就意味着戶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務均等化、農地流轉、鄉村振興等改革必須儘快推出並加速實施。另一方面,考慮到民營企業吸納了中國80%的就業,要擴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就必須確保民營企業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民營企業家有充足的信心擴大生產經營。

政策之二,是要在居民部門內部實施更大規模、更有成效的轉移支付政策。從全球經驗來看,基於財產而非基於收入的、具有累進性質而非累退性質的財產稅,是很多國家進行收入再分配的有效工具。從這一角度出發,未來10~15年,諸如資本交易利得稅、房產稅甚至遺產稅等直接性財產稅,都有可能逐漸推出。值得指出的是,在加徵財產稅的同時,中國政府還必須通過制度建設與制度監督來保證這些稅收收入能夠公平、透明地轉移到中低收入家庭。

筆者相信,在未來15年內,中國政府將會在共同富裕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不僅有助於提振中國經濟潛在增速,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而且有助於讓中華民族在全球的崛起之路變得更加堅實、更可持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