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意義深遠

中央設立第三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且選址北京,既是新三板改革發展的題中之義,又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過程中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已形成了滬深主板、深創業板、滬科創板和北京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等在內的多層次市場結構。籌建於2012年並首批掛牌、2013年1月正式揭牌運營的新三板,甫一開始就採用了先進的公司制運營模式,2014年率先引入做市商制度,2016年推行分層管理模式,2018年正式實施集合競價,2020年明確轉板機制,2021年健全退市機制。儘管有這些舉措,新三板交投活躍度不夠,風險定價能力不強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二、北京證券交易所植根新三板優勢明顯

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堅持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由創新層公司產生,維持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京證券交易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

新三板獨特的分層管理模式,爲北京證券交易所提供了豐厚的上市資源備選庫。

北京證券交易所一出生就不同凡響。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9月2日,新三板共有掛牌公司7304家,其中精選層66家、創新層1250家、基礎層5988家,比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的總和還要多3000餘家。

北京名校雲集,擁有龐大的知識資源。衆多的全國頂級高校,使北京具有批量供給“專精特新”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能力。

此外,北京是創新高地,也是科技企業的搖籃,近些年來,北京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在全國均很亮眼。有“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科技園區,也可爲北京證券交易所提供源源不斷的優質創新型中小企業。

三、中國的納斯達克呼之欲出

以納斯達克爲例,納斯達克交易所能突破紐交所的獨大地位,快速成長,就在於納斯達克依靠電子化的自動報價系統和市場分層結構,全生命週期式陪伴優質上市資源的成長。

我們耳熟能詳的美國上市公司,蘋果、英特爾、微軟、惠普、谷歌、亞馬遜等,都是在納斯達克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

納斯達克通過全生命週期地陪伴這些企業成長,實現了與這些優質上市資源的相互成就。當前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的1400餘家上市公司,有相當一部分是從納斯達克全球市場和資本市場轉板而來的。

優秀證交所的一大功能在於陪伴,讓處於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公司在分層市場中賽馬,讓更多“專精特新”的企業脫穎而出。

四、思考與展望

短期內市場可能更加關注,券商板塊哪些個股最爲受益。截至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7385家,其中排名靠前的10家券商是開源證券(600家)、申萬宏源(560家)、國融證券(287家)、東吳證券(284家)、中泰證券(272家)、安信證券(266家)、長江證券(259家)、東北證券(211家)、興業證券(181家)。總體上,呈現出中小券商佔優的格局,原因在於新三板業務收費偏低,大型投行將業務聚焦在主板、創業板和科創板。

而從長期來看,“貨幣超發+間接融資+大基建+房地產”的增長模式早已經漸行漸遠,而“IPO註冊制+直接融資+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的增長模式呼之欲出。

今日大小指數集體調整,滬指跌0.43%,創業板指跌1.17%,創調整新低,兩市個股紅多綠少,成交額超1.5萬億,連續33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受消息刺激,新三板精選、創投等北交所概念股大漲,風電股繼續衝高。

軍工、煤炭、化工、有色、鋰電、光伏等高位股再遇大跌,相關概念股佔據跌幅榜前列,鋰礦、稀土、鈦白粉、小金屬等資源股更是批量跌停;不過,火電、天然氣股表現活躍,農業股逆勢走高,養殖、旅遊、酒店餐飲、釀酒超跌反彈,蟄伏多日的半導體芯片股回暖,光刻膠概念股領漲。

9月3日,農業種植板塊異動拉昇,截止收盤,華綠生物漲超10%,隆平高科,登海種業、荃銀高科、萬辰生物、農發種業等跟漲。

近日,種子法修正草案審議,擴大了植物新品種知識產權權利保護範圍,用制度導向激發了原始創新活力。種業的制度設計、法律法規修訂、安全證書發放、鑑定技術研發等方面多管齊下,爲轉基因技術商業化的加快落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市場環境。另外,新版玉米、稻品種審定辦法出爐,並擬於21年10月1日起實施。

9月3日,智能電網板塊大漲,截至收盤,萬勝智能20cm漲停,北京科銳率先漲停,之後摩恩電氣、東方電子漲停,雙傑電氣漲超10%。

近日,工信部答覆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4815號(工交郵電類523號)提案稱,科技部將在“十四五”期間實施“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

智能電網是指以特高壓電網爲骨幹網架,利用先進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術,構建以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互動化爲特徵的統一的堅強智能化電網,其本質是以電網輸配電等環節的智能化建設解決能源供給側存在的相關問題。

自2009年國家電網首次提出智能電網概念以來,我國智能電網建設迅速發展,2010年3月,“加強智能電網建設”被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升爲國家戰略。

本文作者:

劉煦然,《天下財經》嘉賓,擅長用大數據分析判斷市場溫度和股票走勢。

作者觀點僅作爲個人研究成果,不代表本欄目觀點,嘉賓觀點僅供參考。文中涉及個股僅作爲案例分析,不作爲操作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