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度】再次5連崩!鳳形股份淪爲資本套現平臺,誰是導演?

記者 | 吳治邦

鳳形股份(002760.sz)近日對外披露了半年報,上半年營業收入達4.1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4122.14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3.62%、41.18%,扣非淨利潤更是同比增長95.37%。從參控子公司的經營來看,主要利潤源於安徽省鳳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達到3707.85萬元。

雖說業績尚可,但鳳形股份在8月份期間,突然經歷了一次閃崩走勢,市值短時間內相較高點直接腰斬,這也是鳳形股份近年來的第二次閃崩。需要指出的是,上一次閃崩被指與前實控人陳氏家族成員陳維新緊密關聯,這一次閃崩的幕後導演又是誰?

在本次閃崩前夕,陳氏家族的陳曉正在籌劃着一宗2.48億元的股票出售。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陳氏家族在2018年,即股票剛一解禁便着急退出,那麼,在主營並未出現劇烈惡化的情況下,陳氏家族爲何着急撤退?另外,泰豪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泰豪集團)爲何不惜以銀行借貸的方式入主鳳形股份,其又得到了什麼?

再次閃崩誰在做局?神祕私募及自然人加槓桿買入

從鳳形股份本次閃崩來看,公司股價自2021年6月1日-2021年9月3日的區間內,上演了一次過山車,區間最大上漲達143.05%,後又經歷5連跌停,最大回撤達-50.54%,累計換手399.05%。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股價過山車期間,圍繞着鳳形股份,主要有兩個大的資本事件,一個是陳氏家族的減持,另一個是鳳形股份自身的非公開發行。有意思的是,在前次鳳形股份的定增過程中,同樣也出現了一次閃崩事件,後被曝出與時任總經理、董祕有關。

2021年6月28日晚間公告顯示,陳氏家族的陳曉擬通過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或協議轉讓的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鳳形股份總股本10.41%,如成行,陳氏家族也將自此退出5%以上股東序列。然而,從披露的接盤對象信息來看,充滿着頗多疑點,一位年逾六旬的女士及剛成立不到一個月的一家合夥企業,將分別支付1.24億元承接5.2058%的股權,轉讓的價格爲人民幣27元/股。在股價出現閃崩後,上述兩宗股權轉讓也宣佈終止。

那麼,此次鳳形股份的再次閃崩又是誰在做局呢?鳳形股份2021年半年報顯示,儘管公司非融資融券個股,但仍有神祕私募及自然人以槓桿的形式買入公司股票,新進成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如第四大流通股東深圳德威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德威資本長盈私募基金通過信用賬戶持有1056000股;第五大流通股東賀光貞通過信用賬戶持有908900股;第九大流通股東郭藝通過信用賬戶持有600000股;第十大流通股東哈森通過信用賬戶持有517600

從龍虎榜數據來看,銀河證券北京頤和園路證券營業部、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融街證券營業部、長城證券重慶金渝大道證券營業部、長城證券四川分公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黃浦區湖濱路證券營業部等交易席位,在6-7月份期間幾乎是同步買入。潛伏了一個月後,又在8月10日-8月13日期間,同步賣出鳳形股份。各種跡象表明,鳳形股份股價的大起大落與這批營業部的買賣有着緊密的關聯。

事實上,泰豪集團爲一家觸角甚廣的企業集團,暫且可稱之爲泰豪系,甚至與鳳形股份部分流通股東也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以深圳德威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德威資本長盈私募基金爲例。深圳德威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深圳市德威佳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爲深圳市德威佳興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執行事務合夥人,而深圳市德威佳興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對外唯一的投資便是北京青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泰豪系旗下的泰豪晟大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則通過江西省創東方科技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間接投資了北京青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陳氏家族着急撤退背後:家族重要成員陷操縱股價風波

鳳形股份於2015611日登陸深交所,由安徽寧國縣的陳宗明家族掌控,在3年限售期滿後,陳氏家族所處公司股票也於2018年6月11日迎來解禁,解禁數量佔到總股本的46.86%。前腳剛一解禁,2018年11月份,陳氏家族成員即與泰豪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及股份轉讓協議書,逐步開始減持套現,並在之後讓出了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作爲一家剛上市不久的公司,按理說,歷史包袱輕、正迎來募投項目的收穫期,爲何陳氏家族就這麼急不可耐的甩賣?需要指出的是,在陳氏家族向泰豪集團甩賣公司控制權前夕,鳳形股份剛經歷一輪股價閃崩,市值一度縮水80%。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該次股價閃崩與陳氏家族的退出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根據鳳形股份過往的公告顯示,時任總經理陳維新及董祕鄧明爲保障公司定增順利進行,陳維新分四次出資給李衛衛等人人民幣9600萬元。儘管陳維新否認合謀操縱股價,但從後續的消息來看,李衛衛將這批資金用於了鳳形股份、大連電瓷等多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操縱。2018年8月,證監會披露的處罰決定顯示,李衛衛等人被認定採取多種違法手段操縱證券市場價格,被罰終身證券市場禁入。

2018年11月16日的一份法院判決書顯示,部分投資者以時任總經理陳維新涉嫌操縱證券市場,且是職務行爲爲由,向鳳形股份發起了訴訟索賠,法院進行了開庭審理。雖然法院以鳳形股份未被證監會作出行政處罰爲由,駁回了投資者訴訟請求。但從判決書裏透露的信息來看,部分投資者掌握了陳維新涉嫌操縱證券市場的音頻等證據。

《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第六條顯示,上市公司或者大股東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上市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股份;《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第七條顯示,董監高因涉嫌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在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者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期間,上市公司董監高不得減持股份。

操縱股價醜聞曝光後,董祕鄧明離職,總經理陳維新同樣遞交辭呈。據界面新聞記者瞭解,鳳形股份配資案中的部分金主在遭遇嚴重虧損後,持續向監管部門舉報。而一旦陳維新或上市公司被證監會或司法機關立案調查,按上文提及的規定,無疑將直接影響陳氏家族的套現大計。

或正是基於此,操縱證券交易市場責任糾紛一審判決三天後,2018年11月19日,陳氏家族便對外披露,將向泰豪集團逐步轉讓股份,至今已讓出控制權。前述2.48億元的股票出售,正是陳氏家族套現的延續。

鳳形股份已成各方套現平臺:泰豪系盟友悄然收穫4.62億元現金

在陳氏家族賣殼後,目前鳳形股份有雙主業,分別爲高效環保電機及船電集成系統解決方案、耐磨材料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陳氏家族從股權上正在從鳳形股份撤離,但耐磨材料業務從原先各個子公司,被下沉至安徽省鳳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由陳氏家族的重要成員陳曉擔任着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從這個層面來看,陳氏家族一方面套現了鉅額現金,但仍掌控着上市時的主體業務。

接盤方泰豪集團一方的情況來看,其陸陸續續向陳氏家族支付了約6億元,也如願獲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不過,這是一起加槓桿融資操作的併購,部分資金源於江西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昌高新支行專項借款,金額高達3億元,利率爲貸款基準利率上浮47.36843%。2021年半年報顯示,泰豪集團所持鳳形股份75%的股權已被質押。

泰豪集團自身的情況來看,其宣稱是江西省和清華大學“省校合作”推動下,在江西南昌設立的高科技公司,不過,當前爲黃代放實際控制,目前旗下有泰豪科技、鳳形股份兩家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顯示,在正式實施收購鳳形股份控制權的2018年,該公司的賬上現金僅有5.64億元,2019年的淨利潤也僅爲2.8億元。那麼,泰豪集團爲何不惜以加槓桿的方式入主鳳形股份?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鳳形股份的控制權變更與對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併購或爲一攬子交易。在陳氏家族與泰豪集團宣佈進行股權轉讓後不久,鳳形股份便推動了對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購。後續的進展來看,洪小華等人從併購案中累計獲得現金4.62億元。

財務數據顯示,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踩線完成了2019年、2020年的業績承諾。不管從業績表現,還是從與鳳形股份主業的協同性來看,都不足以解釋鳳形股份對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購。

不過,從交易對手洪小華等人的工作經歷來看,或能解釋上述併購的由來。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披露的信息顯示,洪小華1998年6月至2009年10月就職於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歷任樓宇電氣事業部總經理、空調事業部總經理、公司總經理助理、副總裁,後出任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不僅是交易對手,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衆多董事及高管,也皆出自泰豪系。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當時泰豪集團已是鳳形股份5%以上的大股東,但鳳形股份並未將對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購披露爲關聯交易。

縱觀整個過程,這是一起經典的多方共贏的上市公司殼交易。一方面鳳形股份的原掌控方,在經歷了證券市場風波後,平穩的實現了鉅額套現,但仍然掌控着家族的主營業務;另一方面,儘管泰豪集團向陳氏家族支付了約數億元的股權款項,但其盟友過程中也從鳳形股份套出了4.62億元現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