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市消保委

在多個宣傳材料中,“派學車”被稱之爲“互聯網駕校”,是駕校這個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產物,網上的“智能約車系統”“教練管理系統”是其特色。暑假通常是學車高峯,但互聯網技術並未帶來預期中的飛躍。僅8月份以來,“12345”就收到了百餘個市民投訴:一方面,許多市民反映平臺上約不到教練;另一方面,“派學車”陸續推出的“AI教學”“VR教學”等替代教學手段遭到了部分學員的抵制,產生了更多的投訴。

“互聯網駕校”究竟靠不靠譜?能不能成爲駕校行業的未來趨勢?

爲什麼教練一直約不上?

陳女士是一名教師,她想趁暑假期間把車學了。7月初,“派學車”微信公衆號打出的“最快45天拿證”廣告吸引了她。在網上主動諮詢後,一名教學顧問加了她的微信,對話中承諾在“派學車”平臺學車可以享受到“10大練車場地”“一人一車一教練”“練車時間自由,提前21天預約”等待遇。7月6日,陳女士前往“派學車”的七莘校區繳費下單駕培課程。爲了讓自己儘快學出駕照,她選擇了5980元的“不限學時”最貴一檔,並簽訂了一份一年期的3方合同。合同中,甲方爲“派學車”平臺運營方上海林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丙方爲提供駕培服務的上海恆星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有限公司。

△“派學車”微信公衆號打出的“最快45天拿證”廣告。△“派學車”微信公衆號打出的“最快45天拿證”廣告。

△教學顧問向陳女士承諾:“10大練車場地”“一人一車一教練”“練車時間自由,提前21天預約”。△教學顧問向陳女士承諾:“10大練車場地”“一人一車一教練”“練車時間自由,提前21天預約”。

按照正常流程,陳女士考過科目一後,就可以在“派學車”小程序或者公衆號上預約教練上車實操,學習科目二的課程。但她告訴記者,8月初考過科目一後,她不管怎麼嘗試,始終無法成功預約教練。她給記者發來了幾張預約界面的截圖,截圖中,她選擇的“七莘校區”一週內均顯示爲“已約滿”,超過一週則“未開放”。據稱“派學車”平臺系統每週三下午2點會集中釋放課程,陳女士也曾嘗試掐着點搶課,但結果發現,“不到一分鐘就約光了”。期間,她曾反覆向客服求助,但被告知“客服沒有預約的權利”,只能“9月1日以後再嘗試”。無奈之下,8月21日,陳女士前往“派學車”位於靈石路695號的總部討個說法,但依然未果。

△周女士在“派學車”平臺爲孩子報名了4480元的駕培課程,圖爲付款記錄。△周女士在“派學車”平臺爲孩子報名了4480元的駕培課程,圖爲付款記錄。

△周女士提供的預約界面截圖中,“安亭校區”週一到週五的科目三課程也都“已約滿”。△周女士提供的預約界面截圖中,“安亭校區”週一到週五的科目三課程也都“已約滿”。

“派學車”的智能約車系統號稱“顛覆了傳統駕校約車的方法”,爲何教練這麼難約?陳女士認爲,原因在於“派學車”暑期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低價促銷,拉來了大量學員,但卻沒有匹配的教練和車輛來開課。據記者瞭解,“派學車”通過天貓、京東、微信公衆號以及線下等多個渠道銷售駕培課程,價格依套餐不同從4000餘元至6000餘元不等,優惠力度大,相比市場上七八千的價格確實較有吸引力。但線上拉來的學員終究要到線下消化,申城目前依然限定駕校必須實行按教練和車輛確定的基數“一出一進”的滾動開班制,投訴市民們普遍認爲,線下消化能力有限、每週放出的名額太少是約不上課的主要原因。

電腦“AI教學”效果遭質疑

爲了解決教練少、課難約的問題,“派學車”提供了替代方案。

市民李女士今年5月在“派學車”位於川橋路180號的“金橋校區”支付了5100元,報名了“一人一車一教練”的駕培課程。8月29日,她按照約定,前往校區首次上車學習科目二課程。她告訴記者,與教練碰上頭後,她被帶上一輛教練車。教練告知她,他要同時帶4輛車,因此只能爲她提供“智能教學”。車上,副駕駛位置前方有一塊豎着的液晶屏,教練點開了屏幕,先讓她觀看了多段車輛基礎操作視頻,再實車講解演示了具體操作,全程不過10餘分鐘,隨後便將車輛交給了她。交車前,教練又點開了屏幕上的“自主學習”,稱須按照屏幕發出的“AI提示”來操作車輛,並囑咐她“別擔心,遇到障礙物車會自己停的”“這有個攝像頭,我能看到你的操作,看到不對會通過喇叭喊話”……

△圖爲提供智能教學的教練車,車上副駕駛位置前方有一塊豎着的液晶屏。△圖爲提供智能教學的教練車,車上副駕駛位置前方有一塊豎着的液晶屏。

沒有教練在旁,坐在車上的李女士有些不知所措。考慮再三後,她自忖無法接受電子設備教學,熄火下了車。自己明明選的是“一對一”套餐,憑什麼變成了AI教學?李女士認爲“派學車”存在違約,向客服提出退款。

在訓練場內,記者詢問了多名學員對於AI教學的接受度。幾名學員均告知是由教練手把手教會後,再由電腦輔助自己練習,“完全電腦來教可不行!”在場地裏側,一名教練正站在一旁指導學員倒車入庫,他也認同:“電腦只會提示動作,但不會說明做動作的關鍵點位,這些細節只能我們教練來教。教會了,再在電腦輔助下自己琢磨琢磨。”

△川橋路180號的“金橋校區”內,13輛教練車正在練車,但場內只有3名教練,教練車上都只有學員。△川橋路180號的“金橋校區”內,13輛教練車正在練車,但場內只有3名教練,教練車上都只有學員。

再互聯網化,也要尊重消費者

無法接受AI教學的李女士提出退款後,“派學車”告知要扣除45%的費用。而就在雙方尚未就退款達成一致時,李女士又發現,她的“派學車”小程序界面上教練預約模塊已被鎖定,只能選擇新出現的20個學時的“VR訓練艙預約”。即必須先在VR模擬器上完成訓練,才能預約實車。

△李女士發現,她的“派學車”小程序界面上教練預約模塊已被鎖定,只能選擇新出現的20個學時的“VR訓練艙預約”。△李女士發現,她的“派學車”小程序界面上教練預約模塊已被鎖定,只能選擇新出現的20個學時的“VR訓練艙預約”。

8月31日,記者在“派學車”靈石路的一處VR室內教學點看到,VR教學設備有些像模擬駕駛的遊戲機,訓練者需按照屏幕的提示完成各種動作。工作人員告知,VR訓練設備是按照真車1:1製作,效果很好。新學員都必須先在VR訓練設備上熟悉車輛和操作,通過模擬考後,才能預約實車訓練。但對於強制大家接受VR教學、AI教學,李女士則十分牴觸,她認爲這都是教練不夠時的“緩兵之計”,是不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我付了那麼多錢,不是爲了上‘網課’的。這樣能學好車嗎?”

△“派學車”靈石路的一處VR室內教學點內,學員正在模擬器上學車。△“派學車”靈石路的一處VR室內教學點內,學員正在模擬器上學車。

“互聯網駕校”作爲新事物,產生如此多投訴是否說明模式存在不妥?記者也就此諮詢了多名業內人士。他們認爲,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理應提升效率、讓服務更人性化。在駕培行業,AI教學、機器人帶教等新手段確實在逐步調試推廣中,但就目前來說,這些還只能是輔助手段,需要一個逐步改進完善,進而讓大家接受的過程。業內人士指出,一些平臺或駕校“打價格戰”拉客戶,再強推機器人帶教等技術手段來彌補教練不足,這恐怕有違互聯網技術運用的初衷。

△教練正在給記者演示AI教學中的“模擬考試練習”功能。△教練正在給記者演示AI教學中的“模擬考試練習”功能。

另一方面,駕培行業作爲服務行業,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在無法提供基本服務的情況下退款,都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基本原則。再怎麼互聯網化,這些原則不會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