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象”北生態學家陳克林談野象羣遷徙

◎ 文 《法人》全媒體記者 李遼

連日來,15頭野生亞洲象在雲南一路北遷的消息刷屏各大媒體。截至6月2日20時,北遷亞洲野象羣到達雲南玉溪與昆明邊界。6月6日,野象羣在昆明市晉寧區夕陽鄉附近小範圍原地休息徘徊。此處臨近玉溪市易門縣,距離晉寧區主城40公里,距昆明市主城區80公里。

野象羣“大部隊”進入雲南玉溪

從2020年3月開始“出走”,野象羣已離原有棲息地西雙版納勐養子保護區400餘公里。如果按傳統意義我國亞洲象活動分佈範圍來看,今年4月16日,野象羣已突破了我國亞洲象研究有記載以來傳統的活動範圍。不過,網友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大象要去哪裏”“大象爲什麼遷徙”。

爲此,曾任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司副司長、溼地國際中國辦事處主任,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和溼地研究40餘年的著名生態專家陳克林接受了《法人》記者專訪。他認爲,中國政府在自然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讓大象“放心”尋找新的棲息地。

大象另闢棲息地不必恐慌

15頭原本生活在雲南西雙版納的野生亞洲象,在40余天時間裏一路向北,踏過山林,蹚過河谷,光臨人類居住的村莊與城鎮,走到了省會昆明,總路程達400多公里。沒有人知道它們要去哪裏和爲何離家,更沒有人阻止得了它們北上。種種猜測與爭論中,人們對這羣亞洲象的好奇心被無限放大。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網絡傳播,雲南15頭亞洲象的“奇幻漂流”,儼然成了一個帶有奇幻色彩的冒險故事。

陳克林對記者表示,大象家族此次打破常規北遷、另闢棲息地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人們完全沒必要恐慌。“野生大象是遷移動物,中國雲南大象多數常年定居在西雙版納至緬甸狹長山谷裏,北遷意味着它們覺得北邊環境很好。”同時,他不乏幽默地說,“現有大象棲息地已不能滿足每年大象數量增加所需的棲息環境,它們必須要走出去‘闖關東’,尋找新天地。”他還認爲,國家和雲南省各級人民政府在自然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得到了大象的“充分肯定”。

陳克林試着揣測了大象的心理:“人類終於不再拿着槍獵殺我們了,人類沒有再毀林開荒,無序擴大自身領地,相反卻保護了森林。我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好了,與人類和諧共處了。”

人類應“疏而不堵”

“既然目前西雙版納外圍生態環境改善、食物充足,爲什麼大象還要擁擠地生活在百年棲息地,爲何不能像人類一樣出去‘闖關東’呢?”陳克林繼續他的猜想,“大象羣領導經過協商,先派出一支小分隊出去打探,如果一切順利,今後就可以在新天地裏生活。新領地會有更多大象出現,爲種羣繁衍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聽起來像是玩笑,但陳克林認爲,這應該是大象此次出征的真實想法。他說:“100多年來,中國大象數量從未像現在這麼多。原來只有幾十頭,現在增加到了幾百頭。戰爭時代,兵荒馬亂以及偷獵行爲,對大象生存產生極大威脅。當獵殺被禁止後,大象似乎感到不再危險,開始勇敢大膽地尋找新領地。”

另一些專家提出 “大象迷路”的觀點,陳克林很不認可。他說:“人類千萬不能小看大象,大象是最大陸生哺乳動物,其智商是人類無法想象的。它們的識別能力、記憶能力非常強,甚至可以說超越人類想象。如果有人傷害了它們的族羣成員,多年以後大象還能準確識別這些人和其親屬,並採取報復行動;如果某地有人獵殺一頭象,這件事馬上就會在象羣中被傳開,整個象羣會對這個地區產生高度警覺;有些地方用電線電擊大象使其避退,只要被電過一次,它們絕不可能上第二次當,甚至會找到沒有電的電線樁將其一把扯掉;大象家族非常團結友愛,如果家族成員受傷了,其他成員會分工明確——有的將受傷成員保護起來,有的報復攻擊傷害大象的人;如果有大象處於垂死狀態,其他大象會轉圈守護,最後再用樹枝把屍體埋起來。”

給予野生大象發展種羣空間

有專家提出,大象北遷是因爲人們在西雙版納種植了大量橡膠樹使大象生活空間變得狹小,應該砍掉一些樹冠,給大象開個“天窗”。這一觀點也沒有得到陳克林的認可,他認爲,西雙版納面積很大,並不狹小,亞洲象本來就習慣生活在森林裏。

陳克林對極端環保主義持反對態度。他認爲,野生動物與人類一樣,需要得到一定的生存空間,與人類和諧共處。人類的發展,需要良好生態環境,野生動物與人類發展有着密切關係,保護好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因此,對於野生大象,人類“應該瞭解和理解大象,因勢利導,給予野生大象進一步發展種羣的空間”。

“如果大象真的想進千萬人口的大都市,目睹人類社會,這不僅是世界一大奇蹟,也說明中國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就。”陳克林認爲,這一奇蹟正好爲今年即將在昆明舉辦的“世界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獻上中國保護自然的最好禮物,“相信大象不會不知道人類的好,也更相信人類會處理好人象關係。”(責編 王茜)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