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席氣候官丨專訪北京金融局王穎:編制金融業“十四五”規劃,出臺綠色金融、科創金融、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政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北京報道 

北京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業是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北京在金融監管、資產管理、徵信評級、支付清算、金融信息、標準制定等領域已聚集了900多家法人機構,居全國首位;北京的金融資產總量超過170萬億元,超過全國金融資產的一半。

近期,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金融服務專題展作爲服貿會八大專題展之一,全面展示金融領域改革開放成果。本屆服貿會上,北京證券交易所宣佈成立。北交所如何能實現差異競爭並形成規模優勢?北交所在首都金融業被賦予什麼意義?北京金融業“十四五”規劃將推動哪些政策出臺?

在服貿易會期間,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王穎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介紹了首都金融業的發展情況。她向記者介紹,目前北京市金融監管局正在高標準編制北京市金融業“十四五”規劃,推動出臺綠色金融、科創金融、支持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措施。

王穎透露,在即將公佈的北京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北京將綠色發展示範作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是副中心的重點和亮點,通過在副中心積極打造一批綠色金融的交流平臺,落地一批綠色金融機構和項目,構建國際綠色金融示範先行區。

綠色金融:建設綠色金融國際中心

《21世紀》:去年,中國向世界作出莊嚴的承諾,中國將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30·60目標同時也爲我國經濟社會綠色轉型和綠色金融發展指明瞭方向。請您介紹北京市綠色金融發展情況。

王穎:北京的綠色金融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截至今年6月末,北京市綠色信貸餘額1.27萬億元,同比增長9.78%。北京地區非金融企業(含央企)全市場發行綠色債券948.27億元,較去年同期(127.14億元)增長6.5倍,佔全國發行總量一半,居全國首位,其中,發行“碳中和債”規模達763.3億元。碳市場建設方面,截至6月末,北京碳市場各類碳排放權產品累計成交6874.6萬噸,成交額19.74億元,成交均價穩居全國第一。2019年國務院批覆的《關於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中就已明確:“支持北京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21世紀》:首都綠色金融發展迅速,北京市金融監管局是如何開展探索和實踐的?

王穎:目前,北京市把綠色金融作爲“兩區”建設全產業鏈開放四個重點領域之一,正加快綠色金融促進碳中和目標實現的進程。

一是推進綠色金融制度創新。北京市正在積極申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同步謀劃實施細則,充分做好政策和項目儲備。

二是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創新。北京綠色交易所正在加緊推進綠色項目庫和氣候投融資平臺建設,研究強化綠色資產交易、環境信息披露等功能,積極打造高水平國際化的北京綠色交易所。

三是推進綠色金融市場創新。北京作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七個試點城市之一,試點開展近八年來,碳市場各類碳排放權產品成交均價穩居全國第一。同時,積極承建全國自願減排交易中心,助力碳市場改革創新。

四是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支持工商銀行規範探索開展跨境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8月30日,由工行牽頭的境內商業銀行首單綠色汽車分期資產支持證券正式通過人民銀行審批,即將面向全球投資者發行。同時,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支持綠色低碳發展作用持續增強。

五是推進綠色金融組織創新。積極推動籌建國際性市場化碳金融機構。大力吸引綠色基金ESG機構等在京聚集,中美綠色基金管理公司、北京北創綠色低碳科技基金等先後在京落地。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在城市副中心成立,引領國內高端智庫。

六是推進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創新。搭建“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中英綠色科技創新與投資中心等綠色金融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綠色金融國際論壇、中國資管行業ESG投資高峯論壇、中金“碳中和2060”論壇、金融支持綠色科技年會等相繼在京舉辦。

七是推進綠色金融標準創新。7月,北京綠色交易所牽頭起草的《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由人民銀行作爲我國首批綠色金融行業標準正式發佈。9月4日,北京萬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發佈萬得ESG評級和中國A股ESG指數成果,爲海內外資管機構提供ESG投資的中國標準;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和騰訊金融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研究的首個ESG基金評價體系正式發佈。

八是推進綠色金融佈局創新。城市副中心是北京的重要一翼,“藍綠交織、水城共融”是副中心的生態佈局,我們積極引導綠色金融資源在副中心加速聚集,打造綠色金融國際交流平臺,助力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和綠色金融先導承載區。

《21世紀》:“十四五”時期,北京將建設綠色金融國際中心,服務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具體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王穎:下一步,北京將鞏固和提升綠色金融領域優勢,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和功能佈局。

在規劃佈局方面,創建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將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爲先導承載地和示範先行區。

在組織培育方面,推動籌建國際性市場化碳金融機構,落地一批以綠色金融爲特色業務的金融機構和組織,引入更多責任投資機構。

在基礎設施方面,高水平建設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全國自願減排(CCER)等碳交易中心,助力全國碳市場創新。

在產品和標準方面,創新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提升綠色債券中心功能,參與制定和應用綠色金融標準,推動與國際接軌。

在國際合作方面,常態化搭建綠色金融國際論壇、城市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金融支持綠色科技年會等交流平臺,發揮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機制作用,推動發出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深入參與綠色金融全球治理。

通過這些努力,推動金融更好支持“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加快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科創金融:打造金融科技創新中心

《21世紀》:北京未來將如何建設好金融科技,併發揮好金融科技的作用?

王穎:近年來,北京在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方面成果豐碩,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排名中持續保持領先,在畢馬威發佈的中國領先金融科技企業100強中佔據29席,全國最多。

一是加強體系化推動。發揮市級統籌、區級聯動的機制作用,在產業培育、企業服務、項目落地、政策配套、監管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金科新區加快建設,打造金融科技創新和專業服務示範高地。同步推進副中心智能金融、豐臺數字金融、房山金融安全等金融科技業態發展,本市“一核多點、特色發展”的生態格局基本形成,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

二是加強創新性引領。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設,人民銀行“監管沙箱”累計3批22個項目完成公示,已服務市場主體的創新應用在穩企業保就業、推動復工復產、優化首都營商環境、推動數字化轉型、實施普惠金融、夯實金融安全基礎等方面成效明顯。推動證監會率先在京啓動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已審覈23個項目待公示。圍繞冬奧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推進數字人民幣全場景試點,舉辦“數字王府井 冰雪購物節”“京彩奮鬥者 數字嘉年華”試點活動,推進交通出行、餐飲住宿、購物消費、旅遊觀光、醫療衛生、通信服務、票務娛樂等領域試點建設,累計覆蓋用戶587萬人,應用場景34萬個。

三是加強前沿性攻關。面向風險管理、資產定價、開放銀行等金融場景需求,指導金融科技研究院、智源研究院、微芯研究院聯合開展課題合作、協同研發、集成攻關。構建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支持華控清交、矩陣元等公司佈局隱私計算技術,探索金融數據流通安全機制;依託“長安鏈”搭建小微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推進企業金融電子身份共識認證;調動一批學術帶頭人、獨角獸、隱形冠軍企業科技力量,推動人工智能、5G、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與金融場景融合應用。

四是加強平臺化合作。配合人民銀行制定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組建方案,推動在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範區落地國家金融科技檢測認證中心、金標院、金融網關等重要基礎設施,在朝陽、石景山落地人民銀行金融信創實驗室。推動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豐臺設立國家數字金融檢測中心。打造國家金融科技標準策源地,承接國家級金融科技創新服務標準化試點,上半年發佈行業標準3項,在研29項,推進綠色金融科技標準創制,主動融入國際標準研製體系。推出“京彩工程”金融科技系列品牌活動,與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市政協經濟委等合作,開展加速營、會客廳、首席架構師微課堂、路演大賽等活動,促進場景對接和孵化加速。

下一步,北京將緊盯技術發展趨勢,持續完善服務管理機制,圍繞數字經濟、基礎研發、場景應用、標準創制、人才引培、機構落地、監管創新、開放生態等領域持續發力,構建完善高開放性、高容忍度、高風控能力的金融科技發展生態體系,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創新中心。

緊抓“兩區”建設: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

《21世紀》:近期,北京證券交易所宣佈成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對北京有何重要意義,在貫徹落實方面,北京又有何具體考慮?

王穎:證券交易所是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標誌着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邁出關鍵一步,是首都金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件大事,在提升首都金融國際影響力、優化首都金融業結構、促進首都金融高質量發展中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市金融監管局將以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爲契機,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爲北京證券交易所後續建設發展提供服務保障。目前,北京證券交易所已完成工商登記註冊。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配合做好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儘早投入運營,打造以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爲特色的證券交易所。同時將加強北京證券交易所與各區域性股權市場、私募股權份額轉讓平臺等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快形成支持創新創業的耐心資本、長期資本的形成機制。

《21世紀》:在北京“兩區”建設中,金融領域是分量最重的部分,請問目前進展如何?

王穎:“兩區”方案獲批以來,北京作爲全國唯一同時建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貿區的城市,成爲金融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在“兩區”建設中,金融領域是分量最重的部分,推出102條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已落地81項,落地率79.41%,多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是落地一批標誌性中外資金融機構。一年來,落地中外金融機構68家,外資金融機構17家,其中包括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持牌支付公司;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全國第5家資產管理公司等等。

二是創設一批創新性金融市場平臺。設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平臺、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金融市場平臺,打造全國首個基於互聯網的涉企信用信息徵信平臺——京津冀徵信鏈,積極探索私募股權、大數據、自願碳減排等交易模式,爲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提供新型功能載體。

三是推出一批首創性跨境金融服務和產品。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本外幣賬戶合一試點等政策率先在京“破冰”;外債便利化改革試點額度提高至1000萬美元,QDLP額度增至100億美元,均爲全國最高;率先落地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實施貿易外匯和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金額突破770億美元等。

四是形成一批引領性金融科技項目。北京版“監管沙盒”累計發佈3批22個項目;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首批23個項目已經啓動。圍繞冬奧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開展數字人民幣全場景應用試點,對數字人民幣使用開展了最廣泛最深度的壓力測試。聚焦強化金融科技基礎力量,國家金融科技檢測認證中心和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在京成立,已經具備了創制和輸出引領國際的金融科技標準的基本能力。

五是實施一批示範性金融業營商環境政策。實施國際證券期貨類執業資格認可機制,境外證券期貨專業人才在京從業可施行特別程序,豁免法律以外的其他考試,大大提升了高端境外金融人才在京從業便利度。進一步深化金融業“證照分離”改革試點,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效。

《21世紀》:如何構建首都金融監管體系和金融安全基礎設施?

王穎:一是完善金融法治。3月18日,北京金融法院掛牌成立,高起點、高標準發揮金融審判職能作用,加大對首都金融改革創新的司法服務和保障。7月1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首都金融法治環境不斷完善。

二是構建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加強高效的地方金融監管和監管執法隊伍建設,修訂“7+4”類地方金融組織行業監管辦法,加強現場檢查和科技賦能,促進行業合規發展。

三是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推動金融機構加強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持續開展“蜜蜂計劃”“百千萬宣教工程”等品牌活動,提高金融消費者風險防範意識和風險辨別能力。

四是佈局金融安全基礎設施。設立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與監管創新聯合實驗室,大力推動監管科技應用與落地,有效探索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實施路徑與監管領域的改革與創新。

(作者:李德尚玉 編輯:包芳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