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訂外賣想看商家信息竟看不了,消費者知情權與網絡安全能否兼顧?

“你好,你的外賣到了!”如今,讓喫飯變得更簡單的外賣幾乎成爲了很多人的生活標配。

國家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1)》顯示,2020年在線外賣用戶規模約4.09億。如何讓幾億人在享受便捷的同時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外賣商家的資質尤爲重要,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下稱“北京鐵檢院”)從外賣商家的資質公示中發現端倪,進而辦理了一起督促保護消費者知情權,推進網絡空間共商共建共治的典型案例。

查詢外賣商家資質信息屢屢受阻

竟是偶然還是平臺設置的“潛規則”

“因爲從事的是互聯網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我平時經常泡在網上找案件線索。當時看到有媒體報道說,一些消費者在通過網絡訂餐時發現線上賣家資質不全,還有一些消費者在查詢外賣店鋪資質時受阻。我們就對註冊地在北京的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排查,系統梳理相關問題。”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北京鐵檢院第五檢察部檢察官助理劉佳談到了這起典型案件的線索來源。

在相關電子商務平臺的小程序及App上,劉佳相繼發現一些外賣商家的營業執照及食品經營許可證沒有公示、資質查詢鏈接無法打開、公示信息識別度低等問題。“外賣商家資質、證照都是關乎食品安全的關鍵信息。這些平臺和外賣商家的做法,明顯違背了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極有可能導致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流入市場,侵害消費者的人身和財產權益。”劉佳說道。

在蒐集證據的過程中,又一現象引起了劉佳的注意。她用平板電腦在某App上點擊查看外賣商家資質,但查詢幾個商家後,再查詢就會收到“出錯啦,稍後再試試吧”的提示,並且多次嘗試都無法再打開查詢頁面。“我一開始以爲網絡有問題。”劉佳回憶,“但明明可以打開其他網頁。後來我又換手機查詢,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爲排除手機型號等因素的影響,劉佳又借來不同型號的手機進行操作,發現查看幾個商家後,同樣的問題又出現了。

查詢外賣商家資質信息屢屢受阻,究竟是偶然還是平臺設置的“潛規則”?就此,辦案組向專業技術公司尋求幫助,通過技術手段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使用不同客戶端進行驗證,結果發現是平臺對消費者設置了外賣商家資質信息查詢障礙。這就意味着,平臺影響了外賣商家資質信息的公開展示,消費者的知情權受到了侵犯。

2020年5月,該院檢察長宋紅偉決定承辦此案。在他看來,“近年來,網絡食品交易的規模越來越大,背後關乎衆多消費者的健康。線索不僅反映出外賣商家存在的問題,還有平臺本身的問題,通過檢察履職維護食品交易安全、規範平臺作用發揮,意義重大。”

監管互聯網新業態下的食品安全問題

再怎麼嚴格都不爲過

從線索看,外賣商家和平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是並未發現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實際後果。這種情況下,線索能不能立案?該院的相關辦案組成員進行了充分討論,最終對立案辦理達成一致意見。

“‘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大事。互聯網的觸角‘無所不及’,覆蓋的用戶面非常廣,監管互聯網新業態下的食品安全問題,再怎麼嚴格都不爲過。”宋紅偉表示。辦案組認爲,發現的問題極可能埋下食品安全隱患,爲了讓百姓喫得更放心,真正落實“四個最嚴”(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最佳狀態就是將問題解決於未然。

2020年5月27日,辦案組對線索立案審查,最終認定2家平臺在其運營的小程序中未公示證照信息、13家商戶公示的資質信息識別度低、1家平臺設置了證照查詢障礙。6月5日,辦案組向涉案電子商務平臺所在地的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對涉案平臺的違法行爲進行查處,加強對轄區內電子商務經營者信息公示的監督管理,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促進完善平臺治理。

問題越來越複雜

這個案子並不如想象中“簡單”

接到檢察建議後,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迅速約談涉案平臺,組織覈查處置工作,並開展了爲期一個月的網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宋紅偉說。

2020年7月29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向該院回覆稱,他們對檢察建議書中指出的資質信息未公示、公示不清晰、識別度低等問題進行了查處,並督促涉案平臺加強整改。但是,針對平臺爲消費者查看平臺內外賣商家的資質信息設置障礙的問題,平臺反饋:用戶短時間內多次點擊查看商家資質,出現“出錯啦,稍後再試試吧”的提示是平臺出於保護商家信息安全的考慮,對疑似爬取數據的設備及賬戶進行了訪問限制。該部門認爲,有必要在執法依據和標準上進一步予以釐清。

“由於現行法律法規不明晰,相關各方在認識上存在分歧,加上涉及到新業態新問題,這是案件推進的癥結所在。”劉佳坦言,隨着反映出來的問題越來越複雜,她感到這個案子並不如想象中“簡單”。

消費者知情權與網絡安全能否兼顧

如何實現辦案“三個效果”相統一

平臺的做法是否違反了法定的資質公示義務?消費者知情權與網絡安全是否不可兼顧?辦案組開始琢磨如何能夠解決分歧,實現辦案“三個效果”相統一。

當時,恰逢最高檢下發文件鼓勵檢察機關靈活運用磋商溝通、圓桌會議、聽證等方式,督促行政機關主動履職整改。探索對該案進行公開聽證的想法,開始浮現在辦案組成員的腦海裏。

檢察機關的監督不是你錯我對的零和博弈,而是共同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努力實現雙贏多贏共贏。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責任是共同的,目標是一致的,只要充分溝通思想,面對面把事情說開,相信能夠消弭分歧、達成共識。”“公開聽證,既是一種積極探索,也可以公開聽取各方意見,爲檢察機關依法公正處理案件提供參考。”“互聯網領域的新業態新問題,需要共商共建共治。以公開聽證的方式,一方面是對檢察建議及落實情況進行評估和監督,對於檢察工作幹得怎麼樣,聽聽外界的意見;另一方面,開誠佈公,以客觀公正的立場充分聽取多方意見,有利於幫助我們找到案件的最佳處理方式”……

在“頭腦風暴”中,辦案組成員找到了化解分歧、凝聚共識的良方,但挑戰也隨之而來。當時,公益訴訟公開聽證還沒有出臺相關規則,在檢察建議發出後開展公開聽證的案例也少之又少。

沒有先例可循,那就探索成爲先例。辦案組成員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攻堅。

“當時公益訴訟公開聽證還只是一個概念,沒有明確的程序。所有的流程和細節都需要我們自己琢磨。”爲此,劉佳把當時網上有關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檢察聽證的新聞信息都蒐集過來,希望從中有所借鑑。“這些新聞大多數都是一個簡短的宣傳稿,具體聽證會上的程序並沒有過多介紹。還有很多是在制發檢察建議前的聽證,更類似於圓桌會議,和我們的案子不一樣,借鑑意義不大。”劉佳便又從刑事申訴案件、行政檢察案件等其他類型案件的聽證中尋求借鑑。

“在籌備公開聽證的時間裏,從聽證的程序、邀請哪些人員參與聽證、辦案組成員在聽證中如何分工,甚至聽證參與各方如何稱呼等細節,我們都進行了探討,反覆論證,最終逐步完善了聽證的具體流程。”宋紅偉介紹說。

除此之外,對於檢察機關在公開聽證中的釋法說理,辦案組成員也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爲‘喫準’法條,我特地買了相關法條的解析書,還向法學界的老師和同學進行諮詢,確保我們的發言在法理上站得住腳,在情理上也能服人。”劉佳說。

資質信息如果不能

讓消費者便利、完整地查看,

屬於未完成法律法規規定的公示義務

經過前期籌備並統籌考慮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10月16日,北京鐵檢院圍繞“電子商務平臺爲消費者查看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信息設置障礙是否應予糾正”這一焦點問題組織公開聽證,搭建對話和溝通的平臺。

爲確保聽證的客觀公正性和論證角度的多元性,檢察機關和行政機關共同溝通後確定了邀請專家名單,並獲涉案企業認可。最終,聽證會邀請了法律領域、信息技術領域的3名專家及6名北京市人大代表、2名人民監督員參與,公開聽取意見。

聽證會由宋紅偉主持。在檢察機關介紹案情並提出聽證事項後,行政機關和涉案平臺分別介紹對檢察建議的落實情況和對聽證焦點問題的認識。之後,與會專家、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對焦點問題發表意見,並再次聽取行政機關、涉案企業意見,讓聽證程序形成閉環。

對於電子商務平臺爲消費者查看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信息設置障礙是否違反了法定的資質公示義務,現行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解釋空間。涉案企業代表介紹,在一定時間內無法再次查詢商家資質信息,是因爲多次查詢觸發了反爬技術。“因爲網絡爬蟲不僅會擠佔服務器資源,還會給平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如果被獲取的數據遭到非法利用,會給商家數據安全、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帶來挑戰。”涉案企業代表進一步就反爬策略進行了解釋和說明。

與會專家和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分別從法律規範原意、行政執法實務、網絡食品交易安全現狀、技術發展情況與人民羣衆需求、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對爭議問題進行解讀和分析。聽證員評議認爲,資質信息如果不能讓消費者便利、完整地查看,屬於未完成法律法規規定的公示義務;電子商務平臺爲消費者查看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信息設置障礙的行爲,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應予糾正。

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如何兼顧網絡安全和消費者知情權?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曉春教授建議,在監管的時候不要過於機械地理解“公示”,實質上能夠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就可以,而企業也可以從技術上設置更有效的反爬策略來保障消費者知情權。

北京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蔡錕表示:“希望企業通過技術手段的調整,適當犧牲自己的利益,讓消費者觸發反爬機制的可能性降低。”

“可以考慮通過複雜驗證碼或者手機短信驗證碼的方式對消費者和機器進行識別……”最高檢信息中心檢察技術管理處處長趙憲偉也爲平臺升級反爬策略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路徑。

公開審查的方式得到與會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的認可。“各方充分發表意見,一起探索着解決問題,形成共識。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更好的監督,也更具有人情味。”人民監督員、首鋼集團有限公司人才開發院黨委書記石淳光說。

2020年10月20日,最高檢發佈《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聽證工作規定》,明確了聽證的範圍、聽證會參加人、聽證程序等內容。北京鐵檢院的探索性做法與該文件基本契合,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場聽證會的成功實踐。

實現了維護消費者權益、

促進行業治理、推進網絡空間

共商共建共治的雙贏多贏共贏

“北京的企業就要成爲全國的標杆,勇於做全國同行業企業踐行法治的先行者。作爲首都的檢察機關,我們在護航企業健康發展方面義不容辭。”公開聽證結束後,辦案組又與涉案平臺進一步溝通,助力整改落實。最終,涉案平臺深入研究專家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建議,升級原有的技術路徑,將產品權益向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作出更多傾斜,擬定多版解決方案。經多方調研驗證,涉案平臺確定了重新配置商家詳情頁的最優反爬策略,爲同行業企業作出了示範。

至此,檢察建議書中提出的所有問題全部得到整改落實,相關社會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護。2020年12月11日,北京鐵檢院決定對該案終結審查。在後續的“回頭看”中,辦案組成員不時在涉案平臺上多次查看外賣商家資質公示情況,確保問題得到切實整改。

回憶起案件的順利辦結,劉佳對專家發揮的作用印象深刻,“技術的發展和法律法規的完善可能並不同步,藉助‘外腦’力量來推動行業治理就顯得尤爲重要。通過聽證,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專家提供智力支持,促進檢察機關公開透明、依法高效地履職,行政機關依法依規強化監督管理,互聯網企業積極採取措施對違法違規現象予以處置,實現了維護消費者權益、促進行業治理、推進網絡空間共商共建共治的雙贏多贏共贏。”

“維護社會公益絕不能靠檢察機關單打獨鬥,需要多方充分溝通、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在案件處理上,檢察機關可以靈活運用不同方式,推動問題得到實質性解決。”宋紅偉深有感觸地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