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介紹《上海市先進製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相關情況

市政府新聞辦9月9日舉行市政府新聞發佈會,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介紹了《上海市先進製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關情況,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市科委副主任王曄、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葛平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爲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上海市於近期制訂了《上海市先進製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一、關於《規劃》編制的總體考慮

“十三五”時期,是上海製造業承前啓後、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五年,全力打響“上海製造”品牌,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名品、名企、名家、名園,在民用航空、高端裝備等關鍵戰略領域取得了新的突破;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加快發展,湧現出一批創新成果;引進培育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總部機構、龍頭企業、功能平臺等。2020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7萬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9657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25%,順利完成“十三五”目標。

“十四五”時期,是上海製造業向高質量發展奮力邁進的關鍵階段。在《規劃》制訂過程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考慮:一是承擔製造業發展新使命,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產業競爭與合作。二是落實製造業戰略新要求,圍繞製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碳達峯碳中和等國家重大戰略,緊密結合上海建設“五個中心”、強化“四大功能”、打響“四大品牌”、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等重點任務,增強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能力。三是順應高質量發展新形勢,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着力破解制造業發展瓶頸,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爲上海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提供強勁動力支撐。

在總體目標上,《規劃》明確:以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全力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爲主線,到2025年,產業基礎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高端產業重點領域從國際“跟跑”向“並跑”“領跑”邁進,協同長三角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羣,爲打造成爲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高端製造業增長極和全球卓越製造基地打下堅實基礎。展望2035年,實現更多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優勢明顯增強,“上海製造”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名片,基本建成高端製造業增長極和全球卓越製造基地。

同時,《規劃》還從經濟密度、創新濃度、品牌顯示度、數字化轉型等4個維度,提出了18項具體指標。比如,保持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基本穩定,夯實實體經濟發展的根基;核心基礎零部件產業化突破數量達到300項,努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品牌引領示範企業200家,打響“上海製造”的名企品牌;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提高100臺/萬人,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數字化水平。

在發展重點上,《規劃》提出構建“3+6”的新型產業體系。一是發揮三大先導產業引領作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要加快落實三個“上海方案”,協同長三角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羣,到2025年,力爭三大先導產業實現規模倍增。二是着力打造六大高端產業集羣,發展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推動製造向服務延伸,加強產業細分領域佈局,促進產業集羣化、生態化發展。此外,前瞻佈局下一代通信、類腦智能、新型生物製造、氫能高效利用、深海空天開發等未來產業;積極發展總集成總承包服務、研發和設計服務、產業電商等知識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到2025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三分之二,爲製造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在空間佈局上,根據本市產業地圖,進一步優化製造業佈局。一是“一極”戰略引領,將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爲全市制造業發展的戰略增長極,對全市制造業增長貢獻率達到1/3以上。二是“三帶”集羣支撐,逐步形成沿江、沿灣、滬西三條高端產業集羣發展帶,形成品牌突出、錯位協同的產業格局。三是新城持續發力,推動五個新城加快建設“一城一名園”,提升製造業能級和規模。四是特色載體驅動,加快建設市級特色產業園區,推動產業基地、產業社區以及重點區域轉型升級。

二、關於《規劃》的主要任務

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總目標,《規劃》提出了加快產業數字賦能、提高產業創新能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推進產業鏈現代化、強化項目投資牽引、培育卓越製造企業、促進產業人才匯聚、加快塑造產業名園、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服務雙循環新格局等10項重點任務,可以簡單概括爲“五個化”,即高端化、數字化、集羣化、品牌化、綠色化。

一是堅持高端化發展,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圍繞高端產業,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的創新生態鏈,推動一批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增強核心技術供給能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基礎工業軟件、基礎材料、基礎製造工藝和裝備、產業標準與基礎技術檢驗檢測系統等“五基”領域,打造具備更強韌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十四五”期間再建設5-10傢俱有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和市級創新中心。

二是堅持數字化賦能,構建發展新優勢。實施智能製造、“工賦上海”行動計劃,推進數字技術全面賦能製造業發展,提升企業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製、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能力,加快建設智能工廠,深化5G+工業互聯網應用。

三是堅持集羣化建設,打造特色產業鏈。圍繞大飛機、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等具有基礎優勢的重點領域,促進集羣集聚發展,打造一批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產業鏈。強化項目投資牽引,建設100個以上產業能級高、產業鏈帶動性強、社會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力爭“十四五”期間工業投資規模累計達到8500億元左右。

四是堅持品牌化提升,打響“上海製造”品牌。持續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園。“名品”要加大製造精品供給,促進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名企”要實施世界級領軍企業、鏈主企業、硬核科技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的梯隊培育鏈,滾動培育5000家左右“專精特新”企業;“名家”要引進培育產業人才、產業領軍人才和產業英才,力爭三大先導產業人才規模實現倍增;“名園”要加快推進品牌園區、特色園區的建設體系,培育50個左右的市級特色產業園區。

五是堅持綠色化轉型,打造綠色製造領跑優勢。全面推進製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水平,聚焦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製造體系,全力支撐做好全市碳達峯碳中和工作。持續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堅持調整和引入相結合,加快低效企業結構性調整,以綠色低碳爲導向,引入更多高成長性項目。

此外,“十四五”時期,上海將進一步強化製造業發展保障,加強改革創新、開放合作和企業服務,加大土地、人才、資金、數據等要素資源的支撐。

總的來看,《規劃》爲未來五年上海製造業的發展明確了重點目標、主要方向和任務舉措。下一步,上海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落實國家戰略部署,持續發力穩增長、抓項目、擴投資、調結構,全力抓好規劃的落實落地,確保完成各項任務目標,着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爲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