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主義創始人道歉: 將賠償消費者 承認能量被低標

近日,迅速崛起的網紅麪包品牌田園主義“翻車”了。

8月30日、31日,上海市消保委連續兩天發文指出,田園主義全麥麪包營養成分實測值和標示值存在較大偏差。

9月5日,田園主義創始人公開道歉,表示因測算錯誤導致了碳水化合物等能量的實測值遠高於產品包裝上的標示值,同時給出賠償方案。

近年來,全麥麪包被不少人奉爲減肥養生“法寶”,不少商家宣稱其具有“熱量低”“飽腹感強”“無油無糖”等功效。

但是在全麥麪包走俏市場的同時,中國新聞週刊在市場走訪時發現,目前全麥麪包中全麥粉含量各不相同,而且有的標註,有的不標註,甚至還有同品牌下全麥麪包脂肪含量比普通麪包還高的情況,消費者只能“盲選”。

那麼,全麥麪包裏到底該有多少全麥成分?五花八門的標註背後又暴露了哪些問題?

減肥麪包卻成增肥

8月30日,上海消保委官方微信公衆號發文表示,經專業機構檢測,田園主義全麥麪包碳水化合物檢出值爲45.7g/100g,比標稱多出約36%,減去膳食纖維含量後多出16%;所含能量實際檢出值爲1060kJ/100g,比產品標稱的746kJ/100g 高出40%。

按照田園主義的說法,其原味全麥麪包能量爲155大卡/個,而根據專家依照樣本實測值測算,同款產品的能量實際爲901千焦,約等於215大卡/個。

當晚,田園主義回應稱,其產品標準符合並遵守國標《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相關法規。不過對於產品實測值與標示值之間的偏差,田園主義並未作具體解釋。

次日,上海消保委再度發文稱,在專家的專業解讀後,田園主義全麥麪包碳水化合物實測值是標示值的116%;能量實測值是標示值的131%;蛋白質實測值是標示值的256%;鈉實測值是標示值的233%。

此事讓熱衷減糖、減脂的輕食羣體大跌眼鏡,很多網友紛紛表示:本來買全麥麪包就是爲了減肥,結果這下越喫越胖了……

9月5日,田園主義通過官方微博表示,由於實驗室測算失誤,誤判爲沒有超出標籤標示管理規定的誤差值,所以沒有進行及時送檢,更沒有把數據更新到包裝上,進而導致了上海消保委對這款原味全麥麪包的檢測結果與標示出現了較大差異。

同時,田園主義也提出了賠償方案:對8月1日以後所有購買全麥麪包原味產品的消費者進行賠償,賠償方案可以是直接選擇退款或待產品整改完成後等量賠付最新產品,在9月30日前完成全部售後。

公開資料顯示,田園主義誕生於2018年5月,2019年切入輕食市場。截至2021年5月,其內裝小袋全麥麪包銷量已突破3600萬袋。2020年12月,元氣森林入股田園主義,目前持股20%,爲其第二大股東。

在上海市消保委看來,這種低標行爲不僅是不誠信的體現,更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

江蘇法德東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藍天彬律師表示,田園主義全麥麪包在各大平臺廣泛營銷,但產品的實際營養成分與標註不同,且差值較大,涉嫌虛假宣傳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可以要求田園主義承擔民事責任,包括更換、退貨、退還貨款或者賠償損失等。如果查實田園主義有欺詐行爲,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

全麥食品亂象頗多

全麥麪包領域的亂象,不止於此。

近年來,我國烘焙市場增長迅速。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烘焙食品零售額達到1700億元,2020年達到2569億元。而隨着人們對於健康越來越重視,以全麥麪包爲代表的粗糧類烘焙產品增長很快。

晚上6點,位於北京的一家烘焙蛋糕店,麪包蛋糕類的產品有幾十種之多,諸如全麥吐司、全麥貝果等類型的全麥麪包並不少見,且多被擺放在銷售區顯眼的位置,挑選的顧客絡繹不絕。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全麥類的產品非常走俏,基本上7點以後就賣光了。

“怪獸不厭食”無糖烘焙創始人張譯萌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全麥概念迎合了日益普及的健康消費觀念,所以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從公司內部檢測數據看,消費者對全麥類的產品關注度很高,這也給了企業更大動力研發相關產品。目前“怪獸不厭食”旗下的全麥產品數量能佔到所有產品數量中的65%到70%。

資料顯示,全麥粉是指將整粒小麥,不去掉外面麩皮和麥胚,直接研磨得到的麪粉。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表示,與精製穀物相比,全穀物保留了胚芽、麩皮,膳食纖維含量更高。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風險、緩解便祕、控制體重等,所以建議每天適當增加全穀物食物的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建議全穀物每日攝入量爲50g-150g。

不過雖然都叫全麥麪包,但彼此的差別卻很大。

通常來說,烘焙產品的配料按照加入量的遞減順序在配料表中依次排列。然而梳理目前市場上一些全麥麪包的配料表,排在首位的並非全麥粉。

以好利來的全麥吐司爲例,全麥粉排在配料表的第三位,標註含量不低於10%;而味多美的全麥粉則排在所有配料中的第九位,且沒有標註含量。

由於全麥含量不同,這些全麥麪包的營養成分也大不相同。

中國新聞週刊發現,桃李麪包旗下的“全麥醇熟切片面包”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別爲4.7克/100克、41.6克/100克;而桃李旗下另一款“醇熟切片面包”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別爲2.8克/100克、48.7克/100克。

爲何全麥麪包脂肪含量比普通麪包還要高?中國新聞週刊就此聯繫桃李麪包,但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覆。

到底何爲全麥麪包?爲何不同品牌的全麥麪包中全麥粉含量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很多消費者對此備感困惑。

無強制標準是癥結

對此,張譯萌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從工藝上看,全麥麪包要從口感、價格、消費者認知三方面取平衡點。據她介紹,目前怪獸不厭食旗下主要有兩類全麥麪包,一種是全麥粉的含量不超過40%。“我們做過反覆試驗後發現,超過這個數值,產品的口感就會明顯發乾發硬發柴,大衆不太容易接受。”另一種則是100%全麥麪包,礦物質、麩皮含量都高出不少,但售價也相對較高,定位偏高端和小衆一些。

在業內人士看來,部分品牌在全麥成分標註上含糊不清甚至不標註,一方面是蹭全麥熱點,提升銷量,另一方面則是爲了節約成本。張譯萌表示,從成本的角度來說,由於工藝更加複雜,全麥粉比小麥粉要貴出50%,因此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全麥粉成本肯定會更低。

然而這種行爲涉嫌傷害消費者權益,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行爲將反噬行業自身。

一位烘焙行業從業人士表示,自家用45%的全麥粉生產全麥吐司,售價是24元,如果把它降到10%的含量,售價可以變成15元左右,口感還會更鬆軟。“消費者如果只看價錢和口感,而不知道成分的話就容易出現誤導,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全麥食品市場亂象的背後,則是我國全穀物食品行業尚無強制性標準。

中國新聞週刊查閱資料發現,我國目前僅有的一份全麥相關標準,是2018年12月發佈的《全穀物焙烤食品》團體標準。根據該標準,團體標準對焙烤食品(含糕點、麪包、餅乾)全穀物含量的要求規定爲≥27%,即每30克產品中含8克或以上。然而由於不是強制性標準,因此業內按此執行的企業鳳毛麟角。

張譯萌無奈地表示,由於全麥麪包沒有專門的執行標準,所以市面上只放5%的全麥粉成分的也在宣稱全麥麪包,但實際上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全麥粉低於30%都只是“概念性添加”,起不到全麥真正的作用。

此外,在劉少偉看來,強制性標準在執行時還面臨很多困難。市面上所售全麥粉主要是復配製粉,就是按照小麥籽粒麩皮、胚芽及胚乳比例添加。“因各地、各季小麥成分含量不同,因此各全麥粉生產企業回填成分時採取的比例也不盡相同,執行的企業標準也是五花八門,無形中又增加了標註的難度。”

爸爸糖手工吐司高級研發技術經理韓寶表示,在沒有行業強制標準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對照配料表選購。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10%至20%全麥含量的麪包即可;而對於有減脂增肌的強健身需求的消費者來說,則可以考慮全麥含量更高的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