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互聯網醫院發展“提速”,如何排除“路障”?

中新網北京9月9日電 (記者 夏賓)近年來,隨着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及“互聯網+”概念的不斷發展,以及疫情常態化管控下面臨的有增無減的患者需求,互聯網診療成爲醫療機構業務發展的熱點。

數據顯示,互聯網醫院已經由2018年底的百餘家,發展到2021年的1600餘家;截至2020年12月,在線醫療用戶規模爲2.15億,佔網民整體的21.7%。

在當前中國互聯網醫院建設腳步“提速”的背景下,建設過程中仍然面臨一些“路障”需要清除,例如上線週期、使用體驗和安全性等方面依舊存在較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業內專家認爲,現階段互聯網醫院仍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互聯網醫院的運營主體有公立醫院,也有互聯網企業等第三方平臺,信息化建設及運營投入參差不齊,建設水平差異較大,公衆認知度仍然有待提高,要實現全平臺“線上預診、線下確診、線下治療、線上複診”的診療模式、提供多維度的醫療服務,路還很長。

據介紹,目前一些醫院在搭建院內互聯網診療業務時,採用的方案會增加醫生的學習成本,適應週期長,影響效率。在院外,採用互聯網醫院平臺融合內網業務接口的方案,需要進行大量的內網安全改造,建設成本高,代價大,導致業務上線週期過長。

銳捷網絡的醫療雲桌面解決方案已經落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及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等超過1500家醫療客戶。銳捷網絡針對互聯網診療這一業務場景,推出了互聯網醫院雲桌面解決方案,無需對原有的網絡進行改造,可以讓互聯網診療業務上線週期縮短50%。

深耕互聯網醫院的卓健科技也是基於醫療場景的深度探索、從患者服務功能的模型出發,爲醫療機構提供“互聯網+”醫療產品,服務於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數百家省級頭部醫院及區域衛生醫療機構。

“總體來看,國家想大力發展互聯網醫院,行業內也有願意投身其中的企業,但要距離真正的互聯網醫院還有些差距,有些醫院還只是提供了基本的掛號、查詢、繳費的互聯網服務,但像與醫生的直接交流、明確的診斷服務等等,則需要將互聯網和醫院內網業務系統有效地結合在同一個終端平臺上,才能真正幫助醫生更順暢、更輕鬆地爲互聯網上的患者提供診療服務。”銳捷網絡醫療行業營銷總監徐偉對中新網記者如是說。

在他看來,要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是業務上線的速度需要得到支持,二是新功能模塊上線時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撐和更強的擴展性。“我們通過雲桌面技術,能讓業務更高效地上線,同時業務的新功能、新模塊能快速地推給所有的業務終端,這樣保證互聯網診療業務能很快地開展起來,還能快速迭代、升級,這個時候可以發現醫院互聯網診療的門診量每天都在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祕書長敖虎山指出,目前的互聯網醫院業務主要爲掛號、問診、會診、開藥等,把線下醫院的部分基礎功能搬到線上實現,更深層次的功能尚不能實現。

“隨着5G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日新月異,大數據應用日益廣泛,互聯網醫院功能要想擴展和突破,需要革新思維,需要研發更多的適應互聯網醫院場景的設備和器械。”敖虎山稱,比如遠程影像設備、各種檢查設備等,既可以遠程操作,也可以實時信息採集,大大提高效率,節約資源,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信息互聯互通,爲互聯網醫院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興業證券計算機首席分析師蔣佳霖提到,還必須考慮目標客戶對互聯網接受度的問題。老年人或是農村45歲以上的羣體,不會用、不信任互聯網,他們的用戶習慣沒有培養起來,偏遠地區的人羣文化程度也相對低一些,再加上IT普及率也不夠,導致這類羣體用互聯網接受醫療服務的難度也很大,解決上述問題也能減少互聯網醫院發展的制約因素。(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