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次,爲什麼是橫琴 | 新京智庫

區位優勢讓橫琴具有難以被替代的價值。

▲2020年9月,珠海橫琴一角。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文 | 劉曉忠  

近日,隨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橫琴火了。

《方案》再度明確,橫琴新區的初心就是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創造條件。

橫琴的優勢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1

橫琴區位優勢凸顯

橫琴島是珠海市146個海島中最大的一個,位於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側、毗鄰港澳,面積106平方公里。

粵港澳大灣區(部分區域)。圖/自然資源部審查中心。

其南瀕南海,距國際航線大西水道4海里,北距珠海保稅區不到1公里,西接磨刀水道,與珠海西區一衣帶水,東與澳門一橋相通,距離香港41海里。

從地理位置上看,橫琴之於只有32.9平方公里的澳門,就如九龍之於香港。

獨特的地理位置,三倍於澳門的面積,橫琴爲澳門提供了經濟和產業縱深拓展的空間。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不僅有運行多年的虎門大橋,也有穿越港珠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橋,還有即將開通的深中通道。

這三大主動脈,緊密地將珠江東西兩岸聯繫在一起,促進兩岸經濟的深度融合。

尤其是港珠澳大橋,直接聯通了珠江兩岸的出海口,更加凸顯了珠江西岸出海口——橫琴的戰略價值,讓橫琴在繼續接受澳門經濟輻射的基礎上,又可以通過海上通道,享受到珠江東岸香港和深圳的輻射。

在區位戰略上看,橫琴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佈局上的咽喉要地。

珠江兩岸發達的交通網絡和基礎設施,讓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了五指握拳的基礎和條件,區內經濟的互動、互補式發展未來可期。

而橫琴的區位優勢和戰略價值,也愈加凸顯。

2

珠江西岸經濟前沿哨所

近日,繼佈局橫琴之後,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了《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將前海合作區的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到120.56平方公里,在戰略佈局上豐富了珠江兩岸的合作內涵和空間。

▲2021年9月8日的深圳前海交易廣場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2021年9月8日的深圳前海交易廣場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打開地圖,一幅壯麗畫卷躍然紙上。

畫面上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與前海深港合作區,猶如粵港澳大灣區的兩隻“鉗手”。

一隻依託粵港,深扎英語系的經濟世界,一隻依託粵澳,深扎西班牙、葡萄牙語系的經濟世界。

這兩隻“鉗手”,如同粵港澳大灣區的傳感系統,可敏感地感知着外部市場的脈動,爲具有深厚產業基礎的粵港澳大灣區提供靈動性,輸出中國製造、中國服務的影響力。

而處於中間位置的廣州南沙,則如同粵港澳大灣區的中樞處理系統,匯聚並提煉着粵港澳大灣區的靈性,儼然將粵港澳大灣區塑形成兩翼前置、中間深造的經濟地理,可有力服務新發展格局。

可見,橫琴承擔了珠江西岸經濟戰略前沿哨所的重任,這種區位優勢讓橫琴難以被替代。

3

橫琴是個“潛力股” 

在一個活躍的經濟帶裏,一時的經濟窪地容易轉變爲有競爭優勢的發展高地。這就是經濟學上經典的價值窪地效應。

這種現象,在珠江東岸的深圳也發生過。

與橫琴類似,40餘年前的深圳也是一個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小漁村,對面的香港則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國際化大都市。

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深圳這個“經濟窪地”的優勢立竿見影地凸顯而出。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香港附加值較低的產業向深圳轉移,在深圳形成了“前店後廠”的發展格局,香港則實現了經濟和產業結構升級。

隨着深圳羽毛豐滿,香港的產業轉移和經濟輻射開始轉向珠江東岸的東莞、惠州等地,進而將整個珠三角地區融入了國際產業生態鏈,促進了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多年來,珠江東岸經濟高速發展,橫琴島所在的珠江西岸,經濟和產業基礎相對薄弱。

這種差距與自然條件有一定關係,如珠江西岸地基鬆散,建造深水港成本高,同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澳門受地理面積等因素影響,缺乏經濟產業的縱深發展空間,導致珠江西岸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經濟輻射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澳門人均GDP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盧森堡和瑞士。但是,澳門產業結構相對單一,主要依賴於旅遊和娛樂,這也導致澳門經濟的風險可承載能力不強,容易受外部衝擊的影響。

如2020年受疫情影響,當年澳門的GDP萎縮了56.3%。

橫琴新區去年的GDP僅183.6億元,儘管比十年前的2.85億元有了指數級的提升,但即便相對於同屬珠江西岸的中山等地,都屬於明顯的窪地。

隨着珠江兩岸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日益發達,珠江兩岸經濟的快速融合,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落定,澳門-橫琴正在成爲大灣區的“潛力股”。

澳門+橫琴這個“鉗手”的價值窪地效應一旦補上,將爲珠江西岸打開增量發展的可行空間。

4

舊金山灣區的發展啓示

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特點,在國際上也能找到類似的參照物。

在空間佈局上,美國舊金山灣區與粵港澳大灣區頗爲神似。

▲2021年7月,一艘帆船行駛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水面。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2021年7月,一艘帆船行駛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水面。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在舊金山半島上,西部的舊金山與東部的奧克蘭構成了舊金山灣區的兩翼,中部則是硅谷重鎮聖何塞。

而在粵港澳大灣區,東部是香港-深圳-東莞、西部是澳門-珠海-中山爲兩翼,中部是千年商都廣州。

上世紀70年代以來,聖何塞等地的科技企業率先快速發展,迅速形成了強大的輻射力,帶動了舊金山和奧克蘭等地區的崛起。

硅谷重鎮聖何塞強勢帶動舊金山、奧克蘭等兩翼,舊金山和奧克蘭的發展也拓展和加持了聖何塞的科技影響力,成就了現在的舊金山大灣區格局。

舊金山灣區雖然發展有其特點,但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同樣具有啓示作用。

對粵港澳大灣區而言,隨着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和虎門大橋等交通動脈,將珠江東西兩岸經濟聯動起來,澳門-橫琴將不僅發揮珠江西岸經濟橋頭堡的作用,而且也承接起對東岸經濟的輻射和影響的作用,使其成爲珠江東西兩岸經濟互動發展的新中樞,帶動澳門-橫琴經濟的快速發展。

現在,撥動“琴”弦的澎湃力量已經匯聚,橫琴站在了全新的起點上。

文 | 劉曉忠(財經專欄作者,資深金融從業人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