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教育事業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向同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離不開一大批擁有堅守崗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好老師。

成爲一名好老師,是每一位人民教師的理想和追求。你心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相信每個人的回答都會不盡相同。有人說“好老師”是信念,鍾南山詮釋醫者使命,教導學生“醫學一途,關鍵是要頂天立地爲人民”;有人說“好老師”是堅守,張桂梅以弱小的身軀,點亮了大山女孩們的求學夢想,“讓學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有人說“好老師”是創新,竇桂梅立足講臺34年,不斷探索教學改革,用兒童視角“培養完整的人”……好老師雖然沒有統一的模式,但卻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成爲一名好老師,要不忘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使命,努力做學生成長道路上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心懷天下,心繫人民。“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自站上三尺講臺始,教師就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肩負着爲國家建設培養生力軍的重任。只有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切實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度認同的好老師,才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去引導、去推動更多莘莘學子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中,才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新生力量,爲國家的未來蓄力。

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授”,而其所教授的不僅限於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授爲人處世之道、道德良善之心。只有在是非曲直面前站得住腳,在善惡義利面前立得住身,在順逆得失面前定得住心,遇事明事理、守原則、有修養,才能夠爲學生樹立學習之榜樣,以言傳身教之功達耳濡目染之效,才能爲學生搭建起一個健康的精神家園,爲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創造條件。

勇立潮頭,做“智慧型”教師。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隨着時代的快速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在和合共生和相互交融中不斷發展,新的知識、新的理論、新的突破日益增多,這也促使教師由“教授型”向“智慧型”轉變。只有不斷處於學習的狀態,努力破除思維與教學模式的僵化,主動了解學科內前沿動態、學科外發展趨勢,才能夠讓自己的學識更紮實、更符合時代所需,才能夠爲學生打牢知識基礎,開闊眼界與思路。以教師身後的“一潭水”去滋養學生手中的“一碗水”,只有這樣,才能爲復興路上的文化創新、科技創新等提供精神動力和知識儲備。

仁而愛人,做學生的“仁師”。“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青少年正處於人生的起航階段,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正處於關鍵的塑形期,此時不僅需要教師能夠給予正確及時的引導,而且需要以合適的方式去引導。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做到嚴愛相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真誠和真心去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用尊重、理解和寬容去感化學生、引導學生,讓其發自內心地“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神聖使命和重要責任。新時代的好老師,須擁有胸懷天下、心繫人民的堅定理想信念,能夠自覺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將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能夠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勇立時代潮頭,樂於接受挑戰、擁抱變化,以實際行動去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厚植家國情懷,立志成爲黨和人民需要的人才,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