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1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地質公園、9個國家森林公園、22個國家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面積達41.22萬平方公里;主要江河湖泊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水域標準;2020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99.4%……這裏是哪兒?

這裏就是西藏。目前,西藏已經成爲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週年。70年來,西藏在各個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創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西藏堅守生態安全底線,正確處理好保護生態與富民利民的關係,在推進生態文明與美麗西藏建設、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取得顯著成績。

圖爲納木錯

據悉,自2016年起,西藏自治區展開的“兩江四河”流域植樹綠化工程。通過集中連片人工造林,保障了雅魯藏布江、怒江、拉薩河等大江大河沿線生態安全。5年的根植呵護,首批31萬畝防護林已綠樹成蔭。同時,“十三五”期間,西藏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全區海拔4300米以下的“無樹村”和“無樹戶”全面消除,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了47%。

目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深入到西藏各族幹部羣衆心中,更是培育出了愛護環境保護生靈的特色生態文化。

據瞭解,在藏北羌塘草原,一支由700多位牧民組成的野生動物保護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只爲守護高原精靈;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開辦了“綠色銀行”,村民們用易拉罐、紙板、玻璃瓶、飲料瓶等廢品,存入“綠色銀行”,兌換方便麪、牙膏、水瓶、垃圾袋等生活用品,既保護了環境,又增加了收入;而在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拉林鐵路沿線,可以看到千里綠色長廊,設計者從規劃設計源頭、施工過程控制、生態恢復等各環節全過程入手,做好全線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這種生態文化在西藏隨處可見。

近些年,西藏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從制度上保障了西藏生態環境的科學治理。從《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到今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數十件法規制度爲西藏建設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保駕護航。

如今,行走在廣袤的雪域高原上,澄淨的湖泊、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雪山、廣闊的牧場遍佈各處,西藏正在構築起一道嚴密的生態安全屏障。(中國西藏網 綜合/王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