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初中生兩年來反覆嘔吐,曾做5次胃鏡查病因!這種“學生病”近期正高發

上海一名初中生小夏兩年來反覆多次出現嘔吐症狀。

一開始是有時去學校會嘔吐、腸胃不適,但回家後情況就會好轉

父母剛開始覺得,孩子可能是早上起來有點不舒服,腸胃出了問題,帶着孩子去醫院做了胃鏡檢查。

之後,他的嘔吐症狀不僅沒有緩解,反而越來越頻繁:

從一開始的去學校會出現嘔吐,到後來在家寫作業時或是考試前都會出現嘔吐和不適。

兩年時間裏,反覆嘔吐,家長帶着孩子跑了幾家醫院,先後做了5次胃鏡,想找到嘔吐的原因。

但醫院均表示,孩子身體沒有什麼問題,只是很輕的淺表性胃炎,不會造成長期、反覆的嘔吐症狀。

最後有醫生建議家長帶孩子去看看心理醫生

最後,在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小夏被診斷爲焦慮引起的嘔吐

另外,據該院醫師透露:

這種病例並非個例。而且近日,門診正迎來就診“小高峯”

“開學綜合症”

最近,娃有沒有煩躁、發脾氣、日夜顛倒、一個人躲在房間裏、不跟家人講話、拼命玩手機,並抱怨“不想上學了”……

其實,娃這是患上了“開學綜合症”

該病症最主要表現就是“厭學”

長此以往,得不到重視和有效紓解,就會引發小夏這樣身體上的直接不適。

如果讓家長們說出最煩惱的事,那麼孩子“厭學”肯定榜上有名。

小到上幼兒園,大到上中學,每年開學前後孩子都要患上一回,令不少家長暴跳如雷、苦惱不已。

那麼,我們的孩子到底爲什麼會“厭學”?

孩子爲什麼會“厭學”

孩子“厭學”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不同的孩子可能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

這就需要家長去深入瞭解孩子,追根溯源,但大體原因,分爲以下幾種:

01

不知道爲什麼要學習

很多孩子從小就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學習,若是問一個孩子:爲什麼要讀書呀?

他們的回答可能是:

因爲爸媽要我讀書,爲了讓他們開心;

因爲成績好的話,就會有很多表揚和獎品;

因爲考上好大學了,就能掙好多好多錢;

因爲大家都在讀,所以我也要讀書......

很少會有孩子說,因爲喜歡讀書,喜歡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喜歡通過學習瞭解更大更美好的世界,所以他們也就難以有自發性學習。

這些“不知道爲什麼要學習”的孩子,他們目標不明確,難免會越學越迷茫。

這些孩子,多半是爲父母、爲老師、爲考上好大學才學習的,只有大人逼他們才肯動一動。

若大人完全不管,他們就會完全不學。

02

自尊心受挫

一般來說,孩子厭學往往基於學習上的挫敗體驗。

經常考差的孩子,會下意識覺得自己笨;

經常被家長批評的孩子,會從心底裏牴觸學習。

在學習這件事上,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發揮着極爲重要的作用。

主動學習的孩子,成績遠遠高於被迫學習的孩子。

當孩子無法從學習上得到成就感,他對自己的評價就越來越低,於是就“自暴自棄”了。

03

對學習不感興趣

許多孩子從小沒有培養學習興趣,就被送去學校讀書。

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就是聽課、寫作業、考試這樣無聊的事情。

當學習沒有快樂感,又使孩子失去了娛樂,孩子就會只想玩、不想學習。

直到有一天,孩子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最終“自暴自棄”。

04

父母的焦慮嚴重影響孩子

有的孩子,即使開始能感受到知識的樂趣,也在父母緊張焦慮的情緒中一點一點被消磨殆盡:

害怕孩子落後於他人,便總拿他與別人作比較,明明是想促進孩子學習,結果語出傷人,總讓孩子覺得父母更喜歡別人家的孩子;

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課,佈置大量額外的課外練習,嚴格控制孩子玩的時間

孩子考好了就特別開心,考差了就情緒爆炸……

明明是父母內心的焦慮感在作祟,卻總投射到孩子身上,結果一提到學習,孩子潛意識裏的反應就是:在爸媽心裏,學習比我更重要。

孩子“厭學”怎麼辦

孩子“厭學”,對不少家長來說,簡直是觸到了“逆鱗”,更有家長採用的解決方式,極其錯誤粗暴。

在紀錄片《你好,兒科醫生》中,有一期令不少觀衆氣憤不已。

一位媽媽因爲生氣而踹了孩子的襠部,傷到了孩子的敏感部位,而且不是普通的撕裂傷。

當醫生詢問媽媽,是不是本來打算踢孩子屁股時,沒想到媽媽很堅定地說就是猛踹的,想狠狠治治不愛學習的兒子

因爲孩子“厭學”就下此“毒手”,實在是太過沖動,萬幸孩子的手術成功。但這樣的粗暴教育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厭惡”學習。

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喫苦”教育也不是萬能良方。

近年來,想通過喫苦教育,讓孩子好好學習的家長越來越多。

有帶孩子上街撿垃圾的:

有讓孩子去體驗放羊的:

有帶孩子回鄉挑糞的:

有些孩子的確通過體驗生活不易,改變了對學習的態度。

但這個方法一定要注意的是:

讓孩子早點體驗勞動的辛苦,有所思考和體會,早點獨立,這樣很好,但不要過度,一旦父母掌控不好喫苦教育的力度,那麼很容易起到反效果。

除此之外,針對孩子的不同“厭學”原因,要採取有針對性的紓解方式:

01

不知道爲什麼要學習:

明確學習目的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學習的目標,從一天的目標到一月的目標,再到一學期的目標。

目標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最好是孩子衝刺一把就能實現的,一個個實現了目標後孩子就有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有了目標,就要教會孩子做每一天的學習計劃、做每個單元的學習計劃、做每個學期的學期計劃。

在計劃的指導下,孩子能夠培養出學習的條理性,主動安排好自己的學習。

02

自尊心受挫:

引導得當、及時鼓勵

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厭學”情緒,瞭解他對學習的看法,給他一個擁抱及暖暖的安慰。

喪失信心的孩子,並不會立刻放棄學習,這時候家長要多肯定孩子、鼓勵孩子,給他樹立自信心。

這樣,孩子就覺得自己的努力是被看到的,即使成績一時上不去,也能在父母的肯定下繼續努力。

03

對學習不感興趣:

讓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

家長必須瞭解,學習興趣不是被逼出來的,而是一點點激發出來的。

當孩子心情愉快時,他會比較喜歡學習,當孩子得到成就感時,他會樂意主動學習。

當家長髮現孩子能力不及時,就要想辦法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不要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畏難心理。

平時也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而不是一味注重成績。

04

父母的焦慮嚴重影響孩子:

多一點鼓勵、少一些期望

家長對孩子要有正確的期望值,擴展對孩子的評價方式。不要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讓孩子承受過大壓力。只有家長放鬆下來,才能讓孩子覺着自己是在爲自己學習的。

最後,沒有什麼是“言傳身教”解決不了的。

安徽有一位老爸,爲了讓孩子不沉迷遊戲玩物喪志,他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一點效果也沒有。

反而被孩子問道:“你有能力你學點文化,你怎麼不考大學!”

聽兒子這麼一說,楊國軍發覺自己要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於是他決定報名參加高考,提升自我素養,以此對兒子進行言傳身教。

所以,孩子“厭學”不要慌,不要用壓力強逼孩子,家長要多關懷、多鼓勵、多做榜樣,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學習之路上越走越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