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正酣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本週末迎來賽事的高潮,女單決賽今天凌晨上演青春對決。18歲的拉杜卡努擊敗19歲的費爾南德斯,以連勝十場且不失一盤的完美表現成功登頂。

具有1/2中國血統的拉杜卡努以No.150的排名問鼎美網女單,成爲英國近44來首個女單大滿貫冠軍。

要知道,溫網開賽前拉杜卡努的世界排名僅爲336名,最高級別的冠軍是ITF25K印度浦那站,冠軍獎金3935美元。如奪冠後她的排名升至No.23,收穫250萬美元獎金。這樣的體壇神蹟恐怕小說也寫不出來。

被中國球迷親切稱爲瀋陽大妞的拉杜卡努在奪冠後用中文錄製了一段感言,表達了對球迷的感謝,屬於她和費爾南德斯這些00後的時代,纔剛剛開始。

明天凌晨的男單決賽更具看點,誰能在阿瑟-阿什球場摘得本年度最後一項大滿貫的榮耀,懸念即將揭曉。半決賽苦戰五盤晉級的德約科維奇將爭取自己的第21個大滿貫冠軍,如能奪魁,他將在大滿貫冠軍數量上實現對納達爾和費德勒的超越,同時完成年度全滿貫的榮譽。

不過,男女單決賽的開賽時間都是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4點。對於不少中國來說,想要看直播,早睡早起恐怕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話說,看美網,中國球迷一直以來都非常辛苦。畢竟12小時的時差,連續兩週的比賽,不只考驗球員,時差黨們也會隨着比賽的進行,感受着自己的眼圈越來越黑,精神頭越來越差。

不過這一次,中國球迷驚奇的發現,美網爲中國球迷給出了特殊的福利:在微博和抖音上線了日播的《早安,美網》節目。每天一小時的時長,14個比賽日的精華和前瞻盡在掌握。

這也是有史以來,四大滿貫賽事第一次在國內製作原汁原味,符合當地收視時間和用戶觀看習慣的節目內容。

美網一高層興奮的表示, "我們非常自豪能夠爲中國粉絲提供一檔娛樂性和教育性兼具的日播節目。我們的目的是讓中國球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美網,能夠成爲首個連續14天實現這種直播形式的大滿貫賽事,充分說明了美網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自制節目開先河

美網自2017年在微博上開通以來,已經在中國運營了四年的社交媒體。目前,美網官方在微博和抖音上都有社交賬號,各平臺共有126萬粉絲。過去美網所呈現的形式和內容,和其他三大滿貫大同小異。而這一次推出自制節目,毫無疑問是一次頗有膽量的嘗試。

本屆美網的比賽時間,承接奧運和全運,在這兩週的主要賽事時段,並沒有其他重頭賽事與之抗衡,是一個提升影響力和擴大中國粉絲的絕佳機會。

當然,也由於和全運會撞車的緣故,中國選手只有張帥一人亮相法拉盛,如何在沒有太多中國球員亮相的情況下,繼續吸引球迷的關注。一檔原汁原味,接地氣的節目在這個時候出現,無疑有它的必要性。這對於美網本身,也是一個測試中國球迷和市場的好機會。

爲什麼這麼講?因爲客觀說,這一類圍繞賽事的自制節目在全世界幾乎只在足球領域有比較成功的案例。節目播出的頻率也都是圍繞賽事本身採取周播形式,比如BBC著名的Match of the Day。

以大賽而言,也只有世界盃,歐洲盃這樣的頂級賽事纔會有日播節目,能夠形成真正的影響力和死忠用戶。而在國內,除了《天下足球》,筆者很難想到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體育自制節目內容。

到底是節目本身的問題,還是球迷年齡結構的改變使得這一類節目不再受到青睞,此前沒有人做過調研。

網球領域,即便在歐美,四大滿貫也很少圍繞某個國家或地區推出一檔符合當地特色的自制內容。美網這一次的做法無疑具有開創性和建設性。

事實上,以擁有網球四大滿貫版權的愛奇藝和騰訊爲例,雖然有賽事直播的權益,但由於往往只夠買國際信號或官方信號,根本無法提供真正意義全場次的直播,球迷也就無從瞭解除直播場次外其他賽事的進程。

這種缺失在大滿貫前幾輪比賽中尤其明顯,別忘了,首輪男女單就有各64場比賽,你的直播能覆蓋幾場?每日對賽事做整體的回顧,把籤表中的重點交鋒進行介紹無疑有他的必要性。

相比其他三大滿貫,美網存在天然的時差上的劣勢,對於不少中國球迷而言,每天熬夜看球並不現實。這就爲節目的存在提供了必要性。《早安,美網》在14個比賽日後的次日傍晚7點播出,屬於國內的黃金時間,這個時間紐約就是當日的上午7點,也凸顯了節目標題"早安"的意味。節目的開啓,預示着新一個比賽日的到來。

通過著名球評陳君樂和主持人張莉瑩對賽事的覆盤前瞻,最大程度減少看不到直播的遺憾,通過街頭採訪加強和普通球迷的交流,最大程度拉近節目和球迷的距離,讓用戶真真切切感受到"美網在中國",而不是以往的"哦,美網正在打"。

美網目標對準年輕人

從數據來看,前12期節目的累計播放量超過2900萬,獲得了17萬人的訂閱。到了決賽日,《早安,美網》預料會獲得更多球迷的關注。

把自制節目放在新媒體和短視頻平臺,美網這一步收穫了好評和持續的關注。相比於傳統的電視端,節目僅能通過固定時段收看,錯過就無法重新觀看的情形。在抖音,微博的播出投放效率更高,也更容易吸引年輕粉絲。

在ITF發佈的《 2019年全球網球報告》中,中國網球人口占世界網球人口總數的22.5%,約爲近2000萬人。

網球粉絲在中國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體育商業日報》2018年的調查,中國網球公開賽70%的觀衆年齡在40歲以下,而美國ATP和WTA觀衆的平均年齡分別爲61歲和55歲。這一數據無疑說明,在這項老齡化明顯的運動中,中國網球消費人羣更加年輕,這意味着更長的增長週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止看球,而是身體力行的參與到了網球運動中。

誰能夠贏得年輕人的關注和認可,未來這一類賽事在國內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雖然在李娜退役後,中國網球取得的成績確實沒有過去出色,但這不妨礙優秀的網球苗子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女子的王曦雨、王欣瑜,男子的吳易昺,商竣程,都被人寄予厚望。在疫情前,國內舉辦的大小國際賽事多打幾十站(包括ATP WTA ITF各級別),中國網球市場發展呈現幾何數量爆炸級的增長。網球粉絲和消費者也愈來愈多。美網走出了擁抱他們的第一步,其他大滿貫賽事,要跟上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