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國防報

美方公佈的近程激光防空系統想象圖

美《防務新聞》網報道稱,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爲美陸軍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項目研製的50千瓦級近程激光防空系統原型,在試驗中多次出現故障。據悉,故障與電源和熱量管理系統有關。這意味着美陸軍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發展遇阻。

負責上述項目的美陸軍快速能力與關鍵技術辦公室表示,希望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完成近程激光防空系統原型的後續試驗,維修等費用由該公司承擔。隨後,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宣佈退出。至此,該項目參與方僅剩雷神公司一家。

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屬於美陸軍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爲2020財年開始裝備駐歐美軍的早期型機動近程防空系統,兩者均採用“斯特賴克”裝甲車。其中,早期型機動近程防空系統使用頂置武器站,以機炮、機槍、“毒刺”防空導彈和“長弓地獄火”反坦克導彈作爲打擊手段。

此前,受作戰環境變化、軍種利益等因素影響,美陸軍大幅裁撤近程防空系統,僅保留肩扛式“毒刺”防空導彈。近些年,隨着無人機和小型制導彈藥的迅猛發展以及遠程火箭炮、巡飛彈、巡航導彈的普及,美陸軍發現其近程防空能力存在問題,因此,加快研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試圖以較低成本填補近程防空能力缺口。

客觀而言,上述防空系統確有優點。比如,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以激光取代傳統機炮、導彈,每次發射成本僅約30美元。不過,機動近程防空系統也存在一系列問題,能否加強美陸軍近程防空能力,仍需進一步觀察。

首先,激光武器尚未成熟。激光武器應用的一大難點是能量使用效率低、散熱需求大。美媒報道稱,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的50千瓦級激光發射器面臨冷卻和熱能挑戰。發射過程中,僅有約1/3的能量轉化爲激光,其餘能量被浪費並轉化爲熱量,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上述故障很可能與此相關。如何解決能量利用效率和散熱問題,決定未來激光武器在戰場上的實際使用效果。

其次,早期型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的設計過於“湊合”。該系統採用的M230LF30毫米鏈式機炮,前身是航空機炮,在彈道性能、射速等方面都不如專用小口徑高炮,雖然可採用智能空爆彈打擊小型無人機,但對巡飛彈和巡航導彈等目標打擊效果有限。相關研究表明,高射速直接殺傷方式對巡飛彈和巡航導彈的毀傷效果更好。“毒刺”防空導彈和“長弓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組合,相比美陸軍早先退役的“復仇者”近程防空系統,性能並沒有顯著提升,只不過一定程度增加了反坦克能力。

再次,機動近程防空系統的整體思路存在問題。機動近程防空系統是美國防部針對“均勢對手”提出的項目,但無論是“高端”的定向能機動近程防空系統,還是“湊合”的早期型機動近程防空系統,都注重非對稱戰爭下的反無人機、反火箭彈攻擊,打擊巡航導彈、精確制導彈藥等的能力有限。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包括美陸軍和空軍之間的軍種利益鬥爭、缺乏近程防空武器系統技術積累、國會與軍方的博弈等,而其中,發展思路模糊、設計定位不準是根本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