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頻頻“消費”中國,幾分是爲競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邢曉婧 徐可越 趙瑜莎】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進入倒計時,“官宣”的三位候選人彷彿掌握了“流量密碼”,爲吸引眼球頻頻“消費”中國。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日本問題專家表示,在日本社會對華不友好的輿論氛圍中,對中國“放狠話”不失爲一種贏得支持的“競選語言”。但長此以往,這將嚴重毒化中日交往的民間基礎,形成惡性循環,預計競選結束後,日本的反華情緒應該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斂,日本政客不要“玩火自焚”。

13日,日本前外相、自民黨總裁候選人岸田文雄在一場關於外交-安全保障政策的記者會上再次表示“對抗中國”,聲稱“中國在軍事、經濟兩方面的存在感日益增強”,將在閣僚中新增負責人權和經濟安保問題的相關職位。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13日報道,岸田文雄在提及中國時稱“中國的權威主義、獨裁主義體制正在擴大”,將“堅決應對”臺海局勢,以及香港和新疆的“人權問題”,主張“堅守”所謂的“民主主義、法制和人權等基本價值觀”。時事通訊社評論稱,岸田文雄表現出與中國對抗的姿態,旨在贏得黨內保守派的支持。

岸田文雄近來再三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在社交媒體上與日本網民互動,多次就對華關係進行強硬表態。據日本NHK電視臺13日報道,就在12日的一場直播中,岸田文雄還聲稱“要與美國等盟國聯合,堅決應對中國”,並計劃在閣僚中新增負責人權問題的內閣總理大臣輔佐官等職位。

除岸田文雄以外,日本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日本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先後表示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圍繞中國的言論同樣爲二人博得不少眼球。據日本《產經新聞》13日報道,高市早苗12日在富士電視臺的一檔節目中,再次強調“即使當上日本首相,也會繼續參拜靖國神社”,妄言“這是對爲國捐軀的人表示‘敬意’”“不可能成爲外交問題”,宣稱要對“中國等國充分解釋自己的想法”。

作爲日本政壇的極右翼政客,高市早苗是靖國神社的“常客”。2007年8月15日,時任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的高市早苗公然參拜靖國神社,成爲第一次安倍內閣中唯一一位“拜鬼”的現任閣僚。2014年10月18日,在第二次安倍內閣中擔任總務大臣的高市早苗再次參拜靖國神社。此外,高市早苗還曾在2016年、2017年、2020年以及今年多次高調“拜鬼”。

另一位自民黨總裁候選人河野太郎1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不會用新的“談話”代替其父河野洋平於1993年發佈的“河野談話”,稱“會繼承自民黨政權一脈相承的歷史認識”。不過,作爲“鷹派”的代表人物,河野太郎在其8月27日出版的新書《推動日本前進》中稱,爲應對軍事力量急速擴張的中國,應維持並強化日美同盟,並尋求與持有共同價值觀的亞洲各國建立同盟組織。

美國《新聞週刊(日本版)》網站12日報道稱,河野太郎關於“河野談話”的表態看似“對中國利好”,是因爲接下來面對的無非是自民黨總裁選舉。暗示其如果勝出,可能在更需要“國民度”的衆議院選舉中調整策略。美國《華爾街日報》則稱,河野太郎曾擔任防衛大臣,經常強調緊急出動日本軍用飛機以阻止在日本附近的中國戰機,是首批將中國稱爲“威脅”的日本高級政府官員之一。

針對自民黨候選人頻頻“消費”中國的行徑,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1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自民黨內保守派勢力增強、對華遏制和對抗心理加劇,諸如“對抗中國”等對華強硬表態有助於贏得選票,可以理解爲基於政治實用主義的“競選語言”。

“不過,這種舉動也被認爲是自民黨作爲日本執政黨,其中長期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正在發生轉型。”笪志剛解釋說,日本正在與友好的對華態度漸行漸遠,逐漸轉向防範、遏制以及對立。而且,受到日本輿論的負面影響,包括在野黨在內的日本社會保守氛圍日趨增強,已經對“遏制中國”達成某種共識。

英國廣播公司(BBC)13日報道稱,在緊鑼密鼓的競選角逐中,對華政策正成爲候選人贏得選票的關鍵。在目前美中關係緊張以及臺海局勢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候選人都傾向以更強硬的態度對待中國,這爲已經緊張的中日關係蒙上陰影。報道稱,鑑於美日兩國在安全保障方面的同盟關係,日本的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對華政策的影響。中美兩國的激烈競爭,以及中國在處理南海、臺灣等事務上的日益強勢,令自民黨黨內正在形成對華強硬的共識。而且,國際環境的變化令日本執政黨候選人普遍對華強硬。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超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當前社會氛圍確實對華充滿敵意,自民黨總裁候選人拿中國“說事兒”,發佈敵視中國的言論,主要出於競選考慮,是一種爭取選票、甚至贏得選舉的重要手段。

不過,即便如此,日本政客妄圖通過“罵中國”搏上位的做法十分短視。呂超說,中國是日本的鄰國,也是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在日本國內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與中國千絲萬縷的經濟聯繫顯得更爲重要。即使是右翼政客一旦真正出任首相,往往忌憚於與中國的關係徹底搞僵,“不敢太過分”。

笪志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達了擔憂說,在選舉背景下“消費”中國,迎合所謂“民意”的做法,實際上嚴重毒化了中日兩國的民間基礎,形成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對日本經濟、外交、國際地位以及周邊安全等各方面都沒有好處。

呂超則表示,競選結束後,日本的反華情緒應該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斂。因爲從日本自身角度出發,一味爲了美國“飛蛾撲火”“火中取栗”,有損日本本國利益。日本政客必須對此保持“清醒認識”,不要“玩火自焚”。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