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概念爆炒背後,經濟學家管清友:肯定會出現泡沫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張進

來源:光子星球(ID:TMTweb)

當一羣人都在買無糖飲料時,就算你不會跟風,想着立馬去買上一瓶嚐嚐鮮,但當站在超市的貨架邊,一排排元氣森林引入眼簾,打着大大的“0糖0脂0卡”標籤,潛意識也會促進你在飲料上跟一下時髦。

但其實,在“0糖0脂0卡”飲料推出來前,你也許根本不在乎飲料裏究竟有多少糖,甚至可能你只喝礦泉水,但在這些飲料廠商的廣告轟炸之下,你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地喝飲料,或許你開始養成喝飲料的習慣。

當身邊的朋友都在給自己買各種在線教育課程時,你也許不知道自家孩子需要什麼,但是看到別家的家長都在買,爲了不讓自己孩子落後於人,你還是抗住壓力去報了全網最貴的學科輔導課。

你以爲自己趕上了時髦,也害怕自己錯過了風口,對於市面上那些突然火起來的事物,你也許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到底是怎麼火起來的,似乎有些是一夜之間突然變成了熱點。甚至有點莫名其妙,怎麼一夜之間身邊人都開始討論,這個源頭無人追問,跟風就行。

但是,縱觀這些熱點、風口,如0糖0脂0卡、在線教育、共享辦公、人造肉、新零售、元宇宙的熱議,並不都是由大衆的需求喜好所推動的,很多實則都是僞需求、弱需求,他們在資本的推動下成爲一個個消費主義時代下的“人造風口”。

當大資本開始盯着一個領域,小資本便會亦趨亦步,隨之這些人造風口便開始被炒起來,但當它作用於市場一經檢驗,風口泡沫也隨即破碎,資本市場擊鼓傳花的遊戲也更充滿運氣。

人造風口簡史

翻看曾經的創業風口,歷史的車轍轟轟烈烈壓過之後,留下的都是無數人的創業殘夢。

過去十年,中國創投領域最大的人造風口無疑是P2P,該領域不僅暴雷平臺衆多,被查封平臺涉案金額巨大,中國頂級的投資機構紅杉、IDG、軟銀、順爲等也都全數踩坑。

2012年,P2P作爲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分支,頂着“金融創新”的帽子迅速火遍全國,進入爆發期,比較活躍網貸平臺就有約400家。進入2013年,P2P平臺更是以每天1-2家出現的速度發展,這個高收益高風險的創業風口,迅速迎來行業高光時刻,2015年,彼時正常運營的平臺達3595家。

P2P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爲風口,有着時代推動的烙印。爲鼓勵中小企業發展,進入萬衆創新創業時代,在創業資金需求巨大而銀行貸款艱難的情況下,倒逼P2P這種新興的融資借貸模式發展。

而當時,股票大環境差、央行降準、餘額寶降息,其他理財產品門檻太高,導致許多傳統金融領域投資人開始尋找新的理財產品,高收益的P2P便成爲投資人的囊中之物。衆多資金流入,讓這個行業站在風口之上,一衆投資者的瘋狂擁躉,讓他們忽略了高收益往往伴隨着高風險,特別是在P2P平臺賺錢猶如探囊取物。

但好景不長,資金鍊斷裂,資金供需失衡導致同年“爆雷”的P2P平臺也達到峯值共867家,很多投資人連本金都沒拿回來。

2019年11月12日,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監管通氣會上透露“網貸整治以退出爲主要方向”,P2P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一位曾從事P2P投資的投資經理告訴光子星球,他在2014-2016年見過的十多家P2P平臺創始人中,至少有三個已經進了監獄,還有四五個至今一身債務,僅有一家平臺跑了出來。而他也因爲參與投資了P2P,到後來跳槽時這段履歷成了職業污點,導致換工作屢碰壁,在朋友的力薦下才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做投資者關係。

經歷過如此慘烈的創業風口一役,投資人們對於這種高收益高風險的風口愈發謹慎。同時,如P2P這樣高收益,一度獲得政策默許,有着大時代背景的創業項目越來越少,資本市場急需更多風口。

2017年,自滴滴先後與快的和優步合併,共享出行歸於平靜之後,共享單車進入資本視野,由此開啓了新的共享經濟時代。

當時,ofo共享單車橫空出世,龐大的市場讓投資者忽視了這種共享經濟背後,商業邏輯難以實現,其實只是一場“燒錢”經營。風口之下,隨着上百億資金瘋狂湧入,一時間,大街小巷擺滿了黃橙藍綠各色單車。

共享單車的故事結局慘淡,行業經歷大洗牌,ofo等深陷押金大潮,摩拜作爲美團“負資產”存在,整個行業只剩下幾家巨頭,依賴資金維繫着共享單車車輪最後的轉動,彩虹般燦爛的行業最終歸於單色系。

在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至今還處於模糊狀態下,一輛自行車的造價上百元,需要企業持續投入大量資金才能搶佔市場並維護經營,對於共享單車企業來講,沒有足夠多的資金很難維繫持續發展。而且,用戶並不能形成強黏性,對比電商,它不是剛性需求,對比外賣,它並非無可替代。這種需求,可以說可有可無。

而之後一衆追捧共享經濟的企業活得並不滋潤。共享充電寶雖已有企業上市,但其中的資本泡沫質疑一直存在,落地到市場,共享充電寶也難逃共享單車的魔咒,甚至因超高收費引發心理排斥。

此外,以Wework爲首的共享辦公也成爲共享經濟泡沫中的滄海一粟,過去幾年向資本市場講了一個很完美的故事,但是根據光子星球的實地調研來看,這也不過是打着共享辦公的幌子幹着二房東的生意。

一位多年共享辦公租客告訴光子星球,其租用過的WeWork、優客工場、無界空間等所謂的共享辦公,提供的企業服務其實非常有限,比如WeWork幾乎僅限於在節假日前夕做個禮品中間商,優客工場更是談不上什麼服務,更重要的是,由於租客簽約時間短,容易出現空置,這種共享辦公模式很難賺錢。

包括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在內的共享經濟獨角獸企業,最後都逐漸被“招安”,成爲一衆互聯網巨頭龐大商業佈局中的一個小小輔助,不賺錢但可以增加商業盤的的拓展範圍。

雖然風口很多,但當互聯網的人口紅利見頂,最焦慮的當數一衆互聯網企業,他們急需尋找下一個增長點。

當電商、本地生活、遊戲、社交這些與人們息息相關的領域已經被巨頭盤踞多年,根基穩固再難有企業撼動時,這些巨頭不得不絞盡腦汁創造風口。

2016年,馬雲提出了新零售概念,一夜之間,新零售成爲座上賓,被各巨頭紛紛納入下一個增長風口布局。據統計,2017年,新零售行業新成立57家公司,市場規模約389.4億;2018年,盒馬鮮生、7FRESH等十多家新零售品牌共計開店190家。

但在後續的一年時間裏,迅速擴張之後迎來第一波關店潮,很多新零售獨角獸企業成爲互聯網巨頭培育市場的免費宣傳。直到2020年,疫情導致居家經濟開始漲潮,VR、在線教育等迎來一大波發展,這一年也堪稱新零售行業坎坷之年。

以阿里、美團、拼多多爲首的幾家巨頭,瘋狂佈局社區團購,試圖包攬人們的菜籃子,價格戰甚囂一時,憑藉資本的力量攪亂了整個賣菜市場。隨後,無盡的價格戰引發了行業反壟斷大地震,社區團購也終迴歸於平靜期。

一路狂奔之後,新零售獨角獸只殘存着叮咚買菜、每日優鮮,行業熱度退散,只有在爭奪生鮮第一股的新聞出來時引發了一番討論,再無波瀾。

今天看來,新零售風雨飄零幾經坎坷,原因在於盲目燒錢搶佔市場,忽視成本管理,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突破顛覆傳統零售本質。即便是這樣,各巨頭仍然沒有放棄,以阿里爲例,盒馬又衍生出盒馬鄰里服務更下沉市場,但即使面對一線城市,盒馬超市中商品價格在一些用戶看來也很貴。

以買菜爲例,互聯網巨頭開始將目光看到那些並不好講故事的領域,就如同人民日報評論的那樣——“緊盯着民衆的菜籃子,拘泥於一捆白菜”。只因,To C之外,各家玩不轉To B市場。

風口開始虛擬化

當衣食住行各方面的故事都無以爲繼時,各巨頭開始轉向虛幻縹緲,例如最近爆火的元宇宙。

8月末,字節跳動被報道擬斥資50億收購獨角獸VR遊戲公司Pico,這不是字節跳動第一次佈局VR,今年4月便斥資1億投資了代碼乾坤,這是一家元宇宙概念手遊公司。

頻繁有互聯網巨頭佈局元宇宙。早在2019年騰訊便開始和國外沙盒遊戲平臺Roblox接觸,成立合資公司、投資、成爲代理商。Roblox是一家擁有VR遊戲體驗的遊戲公司,也是首家將“元宇宙”寫進招股書的廠商,今年3月上市後,估值更是一夜之間從40億暴漲10多倍,上升至450億。

“元宇宙第一股”的噱頭,百億估值,徹底讓“元宇宙”火了。努力扒開元宇宙的神祕面紗,才發現這些努力爲元宇宙搖旗吶喊的企業,都跟VR與遊戲緊密相連。

國內第一批進軍VR的企業中,遊戲行業佔大頭,包括騰訊、網易、米哈遊、莉莉絲等遊戲領軍者紛紛入局。

而迄今爲止,Roblox、Facebook等一衆鼓吹元宇宙的鼻祖企業,並沒有實實在在通過元宇宙盈利,基本都是依賴售賣VR遊戲和VR設備。

相反,梳理VR的發展路徑,2020年疫情迎來VR元年之後,各廠商似乎窺見了下一個商業陣地,兼具技術創新和商業價值,讓VR披着元宇宙的噱頭橫空出世,一時間,元宇宙概念股暴漲。

但元宇宙還只是一個概念,更像是一個美麗的科幻故事,而被看作是通往元宇宙世界的入口VR並未普及,甚至算得上是一個小衆消費,同時支撐VR商業化最重要的一環——生態內容,也只能看見遊戲,但遊戲發展並未達到最佳狀態。被稱爲能帶動VR遊戲市場,質量處於最高級別的3A遊戲都尚未成爲主流,擁有最高硬件配置的雲遊戲技術也仍處於開發試驗初期。這些都與VR遊戲體驗息息相關。

一位VR創業失敗者告訴光子星球,他在2016年創辦了一家VR企業,試圖給各大遊樂場提供頭盔設備,兩年內花完了投資人出的幾千萬資金,最後產品無人問津公司倒閉,今年元宇宙概念火了之後他以爲機會真的來了,於是又去研究了一下,最後發現這不就是披着一層皮的VR?看起來概念炫酷,本質還是換湯不換藥。

可以說,被資本大肆追捧的元宇宙只是VR炒冷飯。基於價格和應用場景,VR本來更適合遊戲廠商、電影院等B端市場,但爲進一步擴大應用市場,急於轉向C端消費者市場,資本開始炒作“元宇宙”概念,試圖爲VR創造一個新風口。

從國內廠商佈局來看,國內遊戲發展趨於停滯,巨頭們一直毫無創新點,遊戲行業急需下一個突破口,VR遊戲便被他們選中。

這些企業和VR行業相互作用,遊戲公司有能力填充VR匱乏的遊戲內容,VR反過來可推動遊戲行業變革。而字節跳動也被認爲是想要通過VR在遊戲、社交、辦公、視頻等領域實現超越發展。

國家監管,反壟斷持續產生作用,燒錢經濟很難大規模進行,賣菜之後,互聯網巨頭開始轉向硬科技領域,商業故事一下躍升到虛擬世界。

扎克伯格在7月初的採訪中提到,自己經常會通過VR會議和同事溝通工作,未來辦公也將可以在元宇宙中實現。

“但你可以將元宇宙想象成一個具體化的互聯網,在那裏,你不只是觀看內容,而且你就身在其中。”在扎克伯格的口中,元宇宙要打造一個虛擬互聯網。

可爲什麼要費盡心力來打造一個虛擬的互聯網呢?因爲現實互聯網世界已經很難有故事可講了,從穿衣、買菜、遊戲、社交再到辦公、出行,每個領域都有巨頭。內卷便開始了,當互聯網開始內卷,同時也意味着內耗,反壟斷監管越來越嚴,平臺經濟所擅長的先用低價搶佔市場,再進行收割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在新故事匱乏,好標的稀缺的大背景下,VR、元宇宙就成爲資本追捧的對象之一。若將想象力的閥門關閉落地到市場上,VR的故事沒有元宇宙概念很難再次翻紅。

不僅在VR領域創造故事,在新消費等領域資本也不落下。

主打“0糖0卡”新式茶飲的元氣森林便是最好的例子。在可口可樂、哇哈哈等一衆巨頭盤踞多年的飲料市場,一些精通營銷之術的企業開始另闢蹊徑,瘋狂營銷“無糖”,以此散發焦慮,搶佔消費者心智。此舉還真跑出了元氣森林這樣一個獨角獸。但後續被曝光“無糖”實爲虛假宣傳,品牌聲譽一落千丈。

看到先例,騰訊、美團等開始將眼光落到新消費領域,推出了喜茶、和府撈麪等新消費品牌。但實質上,當海底撈都已面臨日落西山的境地,奶茶、麪條又能有什麼故事可講,這些也只是又一個被資本炒出來賽道罷了。

某知名VC機構投資總監告訴光子星球,他所在的團隊原本對於新消費、餐飲這些賽道很排斥,但是機構募資完成後就需要把這些錢投出去,實在沒有好標的情況下,就只能跟風去投一些新消費或餐飲企業。

真正充滿價值的賽道被挖掘完畢,整個商業進程發展趨於停滯,沒有耐心等來下一場技術革命成熟期,但資本市場急需更多風口,內卷便越來越嚴重,人造風口增多,同時泡沫也越來越薄,一戳即破。

然而,即便這些人造風口是僞需求、弱需求,還能引得一衆消費者追捧。

人造風口的形成,已然是一個個閉環。資本、廠商通過不斷擴散焦慮製造賣點,推動了一個個風口的形成。這些人造風口藉由各種手段,媒體、廣告、代言人等具有影響力的途徑,形成了一個物慾橫流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人人難逃消費主義的陷阱。

上述投資總監告訴光子星球,這些風口項目是不是僞需求其實並不重要,對於VC來講重要的是這個項目在你手中賺到錢就行了,大家要做的就是快進快出,比如在A輪投進到B輪或C輪時就可以轉手,必須找到一個接盤俠,否則就只能陪伴公司成長直到上市或併購退出。

隨着網絡傳播的發展,在人人都是網絡上的主持人、人人都可輸出觀點、直播生活的一個時代,種草博主、帶貨博主、明星代言人,這些在普通人中,擁有一定影響力的KOL,也成爲消費主義時代發展中,最有力的營銷手段和推動者。

這也是爲什麼網紅一度成爲很多人人生目標,看看張大奕、雪梨這些古早網紅的發展之路,成名之後,憑藉自己的影響力,大多開始賣貨,開網店,賣東西,代言產品。對於這些由素人發展成爲一方領域的紅人,無論哪路網紅,他們的盡頭都是賣貨。

在這個素人、網紅、明星界限逐漸變得模糊的世界,一旦某個紅人開始“恰飯”,一衆擁躉便會被影響而買單。而這些背後,是一個個廠商、資本在操控,他們要賣東西,賣飲料、賣課程、賣VR產品,爲了自己平臺的流量不斷湧入,通過明星代言、製造熱點話題,引起討論來引導消費者的行爲。

所以爲什麼今天,“黑紅”也能成爲一股風,在資本的追捧下,纔有類似監獄門外擁着一堆MCN機構,爭搶廣西偷盜男子周立齊的荒誕現象,只因其曾口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名言而走紅,擁有流量。

身處流量時代,最怕的不是槽點滿滿,而是無人問津,因而馬國保、郭老師等人才能風靡一時,一切皆因流量爲王的魔咒。

在這個被資本插足的世界裏,普通消費者很難保持清醒和理智,面對各種風口,我們只能選擇跟風,很難獨善其身而“遺世獨立”。在消費主義時代,人人都是待宰的羔羊。

警惕人造風口,警惕消費主義捆綁。只要我們明白這些流量背後的消費主義,不爲其買單,流量魔咒便不攻自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