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推進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在發佈會上指出,互聯網發展一定要能夠使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助力各方面發展,最終促進互聯網行業、平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趙志國指出,怎樣保障合法的網址鏈接正常訪問,這是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要求,無正當理由限制網址鏈接的識別、解析、正常訪問,影響了用戶體驗,也損害了用戶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

據媒體報道,9月9日下午,在工信部召開的“屏蔽網址鏈接問題行政指導會”上,就着重提出了有關即時通信軟件的合規標準,並要求9月17日各平臺必須按標準解除屏蔽,否則將依法採取處置措施。我們看到,隨着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的深入,超級平臺損害用戶體驗、破壞行業規則的“扎籬笆”圈地自肥行爲終於在監管部門的強力整頓下,迎來“拆籬笆”時刻。

一直以來,互聯網平臺利用技術措施、平臺規則實施自我優待、屏蔽競爭對手鍊接等行爲讓消費者多有詬病。平臺封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給用戶造成了不利影響。比如,不知從何時開始的互聯網企業之間出現的“以鄰爲壑”現象,不同平臺不再互聯互通、相互開放,“這一APP的鏈接,在另一APP不能正常打開”的現象越來越常見。這種封閉、不兼容的格局給用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掌握了海量用戶的平臺可以通過鏈接屏蔽,把更好的產品拒之門外,“脅迫”用戶只能使用本平臺的同類產品。“扎籬笆”的圈地行爲與互利共贏的平臺經濟發展目標相悖。根據《中國消費者報》近期的調查,平臺封禁給超九成受訪者帶來影響,有超七成受訪者認爲平臺封禁行爲會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工信部出手,正當其時。當前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與此同時,一些行業亂象也不斷呈現,不僅侵犯用戶權益,也嚴重影響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平臺經濟領域諸如強制“二選一”“大數據殺熟”等行爲,早就引起社會的強烈關注。超級平臺之間封鎖、屏蔽鏈接的“封禁”行爲,更是讓廣大網民怨聲載道。“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監管部門早已釋放出“拆籬笆”的信號。7月底,工信部啓動“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整治惡意屏蔽網址鏈接、干擾其他企業產品或服務運行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惡意屏蔽網址鏈接並不是新問題,而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由來已久的亂象。亂象難治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互聯網發展速度太快,行業規則的制定存在滯後性,導致監管執法存在一定的難點。好在監管層針對互聯網領域弊病的整頓早已形成共識。近段時間以來,多個監管部門都對互聯網領域的涉嫌壟斷行爲,展開了針對性的治理。比如4月13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召開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強調應“嚴防網絡平臺企業實施系統封閉行爲,確保生態開放共享”,旨在引導形成開放互通、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動行業規範健康高質量發展。8月17日,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爲規定(徵求意見稿)》,其中第三章將“無正當理由,對其他經營者合法提供的網絡產品或者服務實施屏蔽、攔截、修改、關閉、卸載,妨礙其下載、安裝、運行、升級、轉發、傳播等”列入不正當競爭行爲;並在第四章中明確表示,經營者不得利用技術手段,通過影響用戶選擇、限流、屏蔽、商品下架等方式,減少其他經營者之間的交易機會。

從這些舉措可以看出,互聯網領域反壟斷的力度在不斷加強。對惡意屏蔽等擾亂市場行爲的治理,有利於強化反壟斷成果,形成互聯互通、兼容共享的互聯網格局。眼下,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項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紛紛落地,很多亂象過去是監管盲區,但現在已經有法可依。我們欣喜地看到,隨着治理力度的加強,互聯網行業正在發生一些顯而易見的變化,比如網上誘導性廣告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設立“青少年模式”等,互聯網的新秩序正在建立。

同時,我們要看到互聯互通是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基礎。現在不少網絡黑灰產集團,就是利用了平臺之間的互相屏蔽,從一個平臺引流到另一個平臺,再實施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各個互聯網平臺如果能夠真正的互聯互通,共享、共治黑灰產信息,甚至從產品設計上有更多協調聯動,這必然將極大提升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安全保障。工信部的治理工作是民心所向,也是對各個互聯網公司提出的要求。我們期待各家互聯網公司積極、快速地落實互聯互通,共同維護網絡清朗環境,保護消費者安全上網的各項權益。(作者:周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