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專訪全國政協常委、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前海發展應不忘初心 深港合作助力香港解決深層制約

《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9月6日正式公佈。隨後,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分別在10日和13日召開發佈會,介紹各自層面的貫徹落實舉措。

“前海方案爲很多行業帶來了新機遇,包括金融、科技、傳統的經貿以及現代服務業等。前海擴容之後,不僅在地域擴容,寬度跟深度都有很大的變化,希望香港能夠把握機遇重新聚焦經濟發展,”全國政協常委、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

爲深度對接香港所需,前海提出面向香港企業出讓不少於三分之一的土地。截至目前,前海已累計面向港企出讓土地19宗,面積39.55公頃,佔新供應經營性土地出讓面積的約40%。前海目前累計註冊港資企業1.15萬家,實際利用港資達226億美元。

同時,前海已經聚集了大量的香港專業服務人才。目前,香港的稅務師、註冊建築師等20多類人才可在前海便利化執業。前海企業共吸引了3652名香港籍人才,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524家,其中香港團隊245家。前海已經成爲內地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緊密的區域之一。

蔡冠深表示,前海擴容後可以幫助緩解土地供應短缺對香港帶來的各項制約,發展經濟,解決民生問題。同時,結合香港在高端服務業的優勢,相關行業可以進入前海、輻射大灣區,獲得更大發展舞臺。此外,前海將爲香港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環境。

香港聚焦經濟民生髮展

21世紀:國務院最新公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你怎麼看方案的主要亮點?

蔡冠深:這次的方案公佈大家感覺非常的高興。前海原來是一個比較小的區域,現在擴大了七倍,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機遇。首先,土地的空間對香港來講是非常稀缺的資源,前海擴大了七倍,功能擴大了很多。深港合作一直以來都是希望支持香港落實好“一國兩制”,把香港的民生經濟都搞好,在這個方案之後,希望香港能夠把握機遇重新聚焦經濟發展。方案對很多行業帶來了新機遇,包括金融、科技、傳統的經貿以及現代服務業。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我們非常希望中央繼續支持香港打造離岸人民幣的中心。大家都知道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的經貿中心,怎麼能夠加強香港的國際貿易平臺跟前海的對接?專業服務涉及到規則銜接的問題,香港的專業人士最關注的就是資格的認可。這些很多以前不能做的事,現在都已經放寬了,這個方案給香港專業人士很大的商機。前海擴容之後,不僅在地域,寬度跟深度都有很大的變化,所以對香港來講,無論是金融業,還是經貿、專業服務業、科技行業,以及青年都有很多的機遇。

21世紀:前海的面積擴大7倍,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這對於解決香港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有何幫助?

蔡冠深:這個幫助很大,以前前海太小,發展空間有限,擴容之後,對香港經濟的發展,以及民生社會都會有更大的幫助。從香港過去前海半個小時就到了,所以我覺得前海可以考慮多爲我們香港年輕人考慮一些,把房屋、就業、生活的問題等等都考慮在內。如果全方位考慮的話,可以解決一部分香港深層次的問題,對很多香港年輕人、對香港中小企業都很有幫助。我們很希望前海不能盯着500強企業,希望給我們年輕人、中小企業更多機會,幫助香港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21世紀: 前海合作區成立11週年以來成績斐然,目前已有超過1.15萬家港企落戶前海。擴區後的前海合作區是改革創新實驗平臺,是開放樞紐,作爲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目前聯盟旗下的企業在前海有哪些佈局?

蔡冠深:其實我們也孵化了不少的成功的企業,人工智能的、教育的等等都有。我們還要推動更多的香港初創企業過去,要把他們孵化成獨角獸,希望他們能到香港來上市,這些成功的案例,告訴內地的青年企業家,告訴香港的青年人,如果你奮鬥,以後你的企業可以變成獨角獸。前海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去做這個事。

我們在整個大灣區很多城市都有投資,最近我們集中在三個地方投資:南沙、橫琴、前海,特別在廣州南沙我們有很多投資。我是聯盟的主席,跟着我們投資的企業家也很多。前海由於擴容了我們的投資機會會更多,這個前景非常好。

21世紀:前海方案提出,“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你怎麼看未來前海的制度創新空間?

蔡冠深:我覺得前海這個方案裏面最重要一點,就是規則銜接和機制的創新。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搞得很好,市場非常龐大,大家都感興趣,“一國兩制”是我們的優點。但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很多時候不能暢通,我們怎麼能夠做到無縫對接?

第一,比較重要的是資格互認。以前我們香港人過去內地投資,是加工業粗放型的投資,現在已經提升到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是香港的強項。第二,政府數據互通,公共的數據如果可以公開的,都可以互通,這個一定要積極創新纔行。第三,科研成果產業化,爲老百姓爲企業所用。所以,要推動產學研合作,希望產業來參與,科研成果能夠很快的產業化等。

破解“玻璃門”、“彈簧門”問題

21世紀:爲什麼還沒有到達到無縫線銜接或者是理想的狀態?主要的瓶頸或障礙是在什麼地方?

蔡冠深:我們已經講了很多年了,就是“大門開,小門未開”,或者還有一些“玻璃門”、“彈簧門”。很多就是政策問題,全國要平衡,所以肯定要照顧,要一步一步來。

另外,一些個別行業的管理部門,在執行過程裏面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方法去管理,所以,變成卡在那裏了,就出現了一個“小門”或者是“彈簧門”,或者是看得到過不去就是“玻璃門”了。我們希望各地的政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把那些該管的就要管,不該管的就放出去。

21世紀:此次出臺的前海方案,對於進一步拓展深港合作空間,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內大循環”和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橋樑作用,有哪些重要意義?

蔡冠深:一直以來,香港是國際的金融貿易中心,在“雙循環”這個八字型的中間節點。香港最重要抓的就是科技。我覺得,創新科技不光是香港的未來,也是國家以及全球的未來。我們要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創新科技的科研平臺,跟深圳全面的對接。香港畢竟是一個多元的開放型的國際城市,全球的精英都很樂意住在香港,所以香港凝聚了全球的精英搞研發,如何能夠跟深圳無縫對接,讓我們的科技人員能夠無縫的每天來來往往,這是需要不斷研究提升的。

第二就是金融,香港最重要就是國際金融中心,除了現有的融資平臺之外,一定要抓人民幣國際化,抓準離岸人民幣的樞紐的機遇,這是我們的未來。大家知道人民國際化是一個大的趨勢,要研究如何做好資產管理中心。

整個大灣區的發展,特別是前海,應該很多領域要抓,包括科技、金融、現代服務業、貿易中心,香港有很強的醫療、教育,都是國際水平,這些都是高端服務業,怎麼能抓住這些發展融入大灣區的發展,特別是前海的發展,這是我們的一個機遇。

強強合作、互利共贏

21世紀: 青年人的發展關乎香港的未來,未來的前海發展藍圖對於香港青年投身大灣區建設,提供了哪些新機遇?

蔡冠深:前海擴容後在土地的利用定位上能夠多給青年人一些空間,還有門檻要降低一點,比如專業人士、高端人士,這個門檻能否再降低一些。第一個,給他平臺空間發展,良好的生活條件;第二,給他們優惠政策,是比香港更好的政策,因爲香港人也很實在。很多香港年輕人不太瞭解我們國家實際的發展。《國安法》幫助香港止暴制亂,現在香港的社會環境已經恢復,需要做好教育,一定要有正能量的思想觀念灌輸給青年人。要讓年輕人親自去看一看深圳、廣州,因爲人才是流動的,香港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所以,我覺得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夠把那些年輕人吸引過來。

21世紀:“十四五”規劃下香港八大中心的新定位,結合此次前海方案,你如何看未來香港發展的前景?

蔡冠深:我覺得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給香港的定位謀劃得很清楚,香港可以做的事情是在整個“雙循環”裏面引進來、走出去,發揮不可替代的一個平臺作用。我覺得,前海的發展一定不忘初心,深港合作最重要,這是支持香港“一國兩制”繁榮穩定的大前提。

幾大方面的一些發展都是共同發展,是強強合作,希望一定要互利共贏,香港有香港的優點,前海也有他們的優點,我們一定要強強聯合,全心全意的把它打造成爲一個世界級的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