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深度丨加密貨幣的信任與謊言:沃爾瑪支付烏龍事件引發萊特幣巨震行情背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天姣 北京報道   基於信任的加密貨幣,如今欺詐和謊言纏身。名人一句話就能引領漲跌已不是新鮮事,甚至一件未經覈實的事情也能推動行情巨幅震盪。萊特幣近期(LTC)就歷經了這一遭。

美東時間9月13日,Apollo Global Management下Intrado旗下新聞稿分銷商GlobeNewsire一條“沃爾瑪宣佈支持用萊特幣進行線上付款”的新聞經彭博、路透、CNBC等媒體轉發後引爆加密貨幣市場,萊特幣漲超37%至236美元,受其影響,比特幣一度跌破44000美元。

然有反轉。短暫數分鐘後,轉發此新聞的萊特幣基金會(Litecoin Foundation)官方社交媒體賬號迅速刪除該條推文,GlobeNewsire發佈聲明表示記者與其他讀者不要理會這篇新聞稿,沃爾瑪一方也出面澄清其與萊特幣沒有任何關係。“闢謠”後30分鐘內,萊特幣回吐漲幅超30%,轉跌至180美元下方。

這不單是專屬於萊特幣的烏龍時刻,假新聞及欺詐一直在擾亂加密貨幣市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調查數據顯示,其國內2020年間共計報告了近26500個加密詐騙案件,總計損失4.19億美元,而今年的損失將超此數值。如此生態環境下,全面的監管或只是時間問題。當地時間9月1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根勒斯(Gary Gensle)在聽證會中表示,其正與美聯儲等其他機構合作,理清加密領域監管,以保護投資者。

萊特幣時刻

萊特幣這一波烏龍,新聞分銷平臺GlobeNewswire是導火索。當地時間9月13日,GlobeNewswire發佈一條新聞消息稿稱,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已與萊特幣達成合作關係,將從10月始將萊特幣納入其支付方式。

雖沃爾瑪官網並無相關正式聲明,其官方社交賬號也並無轉發此消息,在萊特幣官方社交媒體發佈該消息後,未經證實情況下,“利好”效應還是經主流媒體轉發後一再被放大,萊特幣一度上漲32.8%,至235.88美元/枚。

沃爾瑪緊急闢謠,稱其與萊特幣合作純屬假消息,並在調查虛假新聞的發佈過程。“沃爾瑪對GlobeNewswire發佈的新聞稿一無所知,沃爾瑪和萊特幣沒有關係,如有任何問題,請向GlobeNewswire諮詢。” 萊特基金會也刪除了此前轉發的相關內容,創始人Charlie Lee在接受彭博採訪時將其描述爲一場工作人員“因過度興奮而造成的失誤。”

漲勢維持尚不到半小時。“闢謠”後30分鐘內,萊特幣大幅回吐漲幅並轉跌至180美元/枚下方。比特幣家園數據顯示,24小時內,比特幣爆倉2.16億美元,萊特幣爆倉2165.27萬美元。24小時內,加密貨幣市場爆倉人數超10萬。

“我們將與有關當局合作以進行全面調查”,GlobeNewswire表示,“請注意,記者和其他讀者不要理會這篇新聞稿。” 與此同時,Charlie Lee也聲稱假新聞與萊特基金會沒有任何關係,萊特基金會將盡最大努力阻止假新聞的傳播。對於外界的炒作質疑,他解釋稱自己只有約20枚萊特幣,沒有動機參與此種提升加密貨幣價值的計劃。

CoinMarketCap數據顯示,萊特幣在全球最有價值的加密貨幣中排名第19。而根據Charlie Lee的言辭,儘管不如比特幣那般受歡迎,萊特幣正被大量用於支付。“預計每天約有價值30億美元的萊特幣被髮送出去,其中大部分用於交易。在過去10年的生命週期中,萊特幣通過網絡發送的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

在泛濫着假消息的金融市場裏,疊加機構們的頻頻動作,沃爾瑪允許萊特幣支付這一消息享有如此可信度不足爲奇。

沃爾瑪官方8月掛出招聘的信息稱,其正在招聘數字貨幣和加密貨幣產品負責人,負責制定數字貨幣戰略和產品路線圖,並致力於產品路線圖及推動項目執行。該崗位要求應聘者具有加密貨幣生態系統和相關技術的經驗,10年以上產品或項目管理、技術商業化經驗等。

而在當地時間7月22日,亞馬遜發佈數字貨幣和區塊鏈專家職位招聘訊息,根據內容,此人將加入其西雅圖支付團隊,負責開發“亞馬遜的數字貨幣、區塊鏈戰略和產品路線圖”。此番表述下,市場開始猜測亞馬遜或將允許客戶使用加密貨幣。部分受此種可能性舉措的猜測影響,比特幣價格於7月26日躍升至40501.70美元,達6月中旬以來最高水平,日內上漲約14.5%。

然而在發出招聘信息的一週後,亞馬遜方纔表示,儘管公司對這一領域感興趣,但對亞馬遜加密貨幣具體計劃的猜測並不真實。

不單是萊特幣時刻

因加密貨幣媒體垂直性及相對小衆性,新聞稿的分發往往聚集在Coindesk、NewsBTC等網站,信息由此在有限空間內反覆循環並自我確認與發酵。

對於此次事件,管理GlobeNewswire的Intrado表態稱,此情況從未發生過,目前已採取加強認證步驟,以防止未來再次發生類似烏龍事件。

“我對這種虛假新聞的態度有些矛盾”,一位加密貨幣投資者告訴記者,一方面利好新聞得以助推價格上漲,拋出可獲利不少。“可另一方面,很多投資者因此而陷入其中,損失慘重。”

“隨着各大主流機構湧入,以及人們對加密貨幣終將被視爲交易媒介的憧憬,預計加密貨幣領域將會有更多的騙局或虛假新聞”,一位加密貨幣個體交易員說,“尤其是,在股市部分受壓的情況下,對加密貨幣關注暴增,投機活動也激增,我們已經習慣了後者的價格因一句話或一次猜測而驟高驟低。”

她同時補充稱,於個體投資者而言,因其缺乏信息辨別力與規避措施,極爲容易捲入欺詐案件裏,又極爲容易損失慘重。“與股票不同,該領域內中的大多交易活動無法追蹤,加密貨幣參與者均匿名,很多交易是轉入個人賬戶,不一定就會進入市場。”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海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於近期加密市場走勢相對疲軟,交易員和機構大多在等待市場給出明確的方向,而昨晚的消息被海外多家頭部媒體發佈,疊加萊特基金會在社交媒體上的動作,刺激了市場情緒,引發連鎖反應,導致加密市場短時巨震。

“事實上,不僅僅是加密資產行業,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也經常出現各種烏龍和真假消息”,他說,隨着加密資產的體量不斷擴大,媒體對於比特幣等加密資產的曝光和關注也越來越多,但市場在諸多方面依舊未脫離“狂野西部”的特點。因爲此我們也需要對接受到的信息有更清醒的認知和判斷,保持理性。

即便在股市等受高度監管的領域中同樣不乏詐騙與虛假情形,但因加密市場資產顯著的價格波動性,各國當局對其更多全面的監管或許僅是時間問題。

據報道,加密專家、前風險投資家、Ava Labs總裁John Wu通過電子郵件指出,假公告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騙子如此高調的行爲表明,舊的方式已經不起作用了,加密行業需要以更嚴肅的態度要求自己。”

“不幸的是,本次事件將嚇退那些對加密貨幣持懷疑態度的人,並助長圍繞波動和不穩定的敘事”,John Wu寫道,但謝天謝地,這隻會讓我們倒退幾周或幾個月,而不是幾年。

更全面的監管或只是時間問題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數據,繼2020年加密貨幣詐騙損失造成4.19億美元的損失後,2021年將是投資欺詐創紀錄的一年。 2021年第一季度,FTC就已收到14079起欺詐報告,同期損失數值達2.15億美元。

2007-2021年第一季度美國投資詐騙情況/數據來源: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

數據媒體機構Motley Fool調查顯示,加密貨幣現在是投資詐騙和欺詐的首選方式。“以前,電匯是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但使用加密貨幣轉移資金的方便性以及加密貨幣作爲投資工具的日益普及性,使其成爲詐騙的主要手段。”

意料之中的是,此次事件將進一步催化對加密貨幣的監管舉措。在當地時間9月14日舉行的參議院聽證會中,根勒斯表示,已要求SEC與美國國內其他監管機構一道,以及在國會的幫助下,在加密貨幣的提供和銷售、加密交易和借貸平臺、穩定幣,以及加密資產託管等多個方面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

“目前,大部分加密領域都不在保護投資者、防範非法活動及確保金融穩定的監管框架內”,根勒斯解釋道,而這類資產類別在某些應用程序中充斥着欺詐和濫用。SEC正在與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合作,同時也與美聯儲(Fed)、財政部(Department of Treasury)及貨幣監理署(OCC)等機構聯手,理清管轄權,以保護投資者。當地時間8月5日,根勒斯曾尋求參議員沃倫(Elizabeth Warren)的支持,稱立法者應賦予監管機構明確的權力,爲交易所制定規則,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交易場所。

王海峯指出,相比於傳統市場,加密資產的歷史和體量依舊處於早期,缺乏監管和透明度也一直是行業的痛點,掣肘行業的發展。“今年以來,全球對於加密資產行業的監管均已提上日程甚至加速推進。包括近期印度政府表示要對加密資產交易徵稅,日本金融監管機構FSA將對NFT代幣進行監管。這些監管雖然可能造成行業短期陣痛,但也會進一步提升行業的合規性,從而爲行業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