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筆,兩袖微塵

三尺講臺,四季耕耘

……

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

老師都是一盞指引我們前行的明燈

我們取得的每一份成績

都飽含着他們的諄諄教誨與無私啓迪

凝結着他們的心血與汗水

今天

讓我們一起

聆聽五位房山教師的故事

陳大勇

耕耘在房山教育園地的“老牛”

陳大勇1989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今年7月底退休,曾任房山區閻村學區黨委書記,閻村鎮教育助理,閻村鎮社區成人職業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在房山教育園地耕耘了整整40年。

2006年2月,陳大勇被調到閻村鎮任教育助理。爲了既沒有中心幼兒園,也沒有成人學校的閻村鎮,他深入調研並撰寫了相關報告,呈交給鎮黨委審閱。報告數據詳實,鎮裏最終投入300萬元資金,利用暑期將開古莊小學改造成中心幼兒園,實現了當地百姓子女上公辦園的夢想。

2008年10月,閻村成校成立後,陳大勇引導百姓飲水思源,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五年來,他走進閻村鎮機關、村莊、社區、企業,進行宣講。在他的帶動下,閻村成校的黨員教師們做到了“人人有課題,個個上講臺”,成爲了基層黨建課堂的主角、黨的聲音的傳播者。

經過十餘年的努力,閻村成校實現了“房山成教品牌、北京成教旗幟、全國成教標杆”的既定目標,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陳大勇也獲評全國社區教育帶頭人、北京市先進工作者。

張亞輝

想大問題 做小事情

張亞輝是一名有着23年黨齡的人民教師,現任首都師範大學附屬房山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良鄉第三幼兒園園長。

作爲一名小學黨支部書記,張亞輝給自己的定位是“做好學校思政工作的設計者、引領者與推動者”,她把老師們定義爲實施思政教育的具體實踐者。爲做好思政工作,她所在學校的教師帶領孩子們畫繪本、讀繪本、演繪本,形成了紅色精神系列、家鄉上鏡系列等,讓思政教育浸潤在每一本原創繪本中。

學校幼兒園裏講思政,就是要讓愛黨愛國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萌芽、紮根、生長。張亞輝說:“這就是在學校幼兒園開展思政工作的真正意義,我要和廣大教師同仁一起努力,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做好學生思想的引領者。”

李頌

守正創新 點燃思政課學習熱情

李頌是房山區閻村中心校優秀思政課教師。她將少先隊活動與品社教學緊密結合,使教育特色和效果凸顯,將社會大課堂活動與品社學科實踐課整合,帶領孩子們走進田間地頭瞭解農業知識,走進農村瞭解新農村的變化,走進房山名勝古蹟瞭解房山悠久的歷史文化……讓孩子們對思政課學習熱情越來越濃。

作爲一名思政課教師,獲得過北京市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殊榮的李頌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她說,她要立足農村,守正創新,不斷鑽研,把“有意義”的思政課講得更“有意思”,使思政課堂充滿活力,引導孩子們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傳承紅色基因,不辱使命,砥礪前行。

馬金玉

讓愛在鄉村沃土上綻放

馬金玉是石樓中學優秀鄉村班主任,2000年參加工作,在擔任班主任18年裏,總有家長會對馬金玉說:“我們什麼都不會,孩子就靠您了。”每每聽到這樣的話,馬金玉都深感肩上的分量,“只有愛孩子,才能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才能對得起家長對我的那份信任。”

開學有一段時間了,小熙同學一上課就異常活躍,馬金玉批評教育他,他還辯解起來,情急之下,馬金玉說了句:“把你媽叫來”。話音剛落,小熙就說:“我沒媽!”馬金玉愣住了。後經調查,馬金玉發現小熙來自離異家庭,缺少母愛的他,性格孤僻,瞭解情況的馬金玉內心五味雜陳,開始特別關注起小熙。她跟小熙聊天,幫他剪頭髮,給他整理書包,告訴他好習慣可以受益終生;小熙身體單薄,馬金玉把自己的雞腿給他……一天,班裏同學告訴馬金玉:“老師,小熙說,您就像他的媽媽一樣”。後來,小熙變得開朗懂事了,課堂紀律有了很大改進。通過這件事,馬金玉也認識到,只要用心關愛孩子,就能贏得孩子的愛戴,家長的認可。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馬金玉曾連續獲得房山區第二屆、第三屆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獲得北京市首屆主題班會評比二等獎,房山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班會”一等獎,“同題異構主題班會”特等獎。“喚醒學生 陪伴成長”是她始終堅持的帶班育人原則,更是她一直追求的工作目標。

梁翀

師者若光 且行且思

十年前,當梁翀第一次走上講臺,腦海中浮現的是她師長們的面龐,“他們精心培育我成長,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前進的方向。那時我就下定決心,要把師長們的這份精神傳遞下去。”

在梁翀教的第一屆學生中,有個叫小旭的孩子,她學習成績優異,但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在梁翀的引導下,小旭逐漸變得溫暖而友善,還主動承擔板報設計,在梁翀和小旭暢談未來、理想、人生的選擇時……梁翀越發覺得小旭真的變了。高三畢業前夕,小旭給梁翀寫了一封信,記述了高中三年她們之間、與同學之間的點點滴滴,信的最後寫道:“老師,是您讓我知道了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讓我結識了友善、負責、有溫度的另一個我。與您相見,萬分感謝,我一定會盡力成爲一位像您一樣閃着光芒的人。”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

長期以來

房山區廣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師們

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

堅守教育初心使命

用智慧匯聚能量

用摯愛揮灑激情

爲推進房山區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作出了積極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