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方芯港”在路上!上海臨港千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羣呼之欲出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上海臨港報道 半導體國產化進展牽動人心。9月15日,第二屆中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半導體產業發展高峯論壇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舉行。會議透露,上海臨港正在打造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千億級產業集羣呼之欲出。

推動建立“東方芯港”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自2019年8月20日掛牌成立,在集成電路產業上,正在逐步打造與張江並舉的“雙核驅動”。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裁翁愷寧表示,揭牌以來,集成電路呈爆發增長的態勢,目前區內已經聚集了超過100家規模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覆蓋芯片設計、設備製造、關鍵材料、封裝測試等各個領域。

翁愷寧介紹,當前臨港集團正圍繞着新片區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高端引領,全面發展,創新卓越,跨界融合”這十六字方針,推動建立“東方芯港”,以響應自貿區發展戰略和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戰略的重大承載基地。

據介紹,目前臨港已有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產業,又有高端裝備製造、智能新能源網聯汽車等兩大臨港傳統優勢產業,未來還將佈局綠色製造、氫能兩大新興產業。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處長張彤表示,到2025年,八大前沿產業規模將突破6千億元,佔全市新增產值的三分之一。

目前,集成電路全產業鏈正在臨港打造“朋友圈”。張彤介紹,短短兩年內,新片區聚集各類集成電路企業超過120家,涉及投資規模超過1500億元,初步形成了覆蓋芯片設計、芯片製造、裝備材料、封裝測試等環節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體系。芯片設計領域集聚了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地平線等60家企業;核心裝備製造和材料方面集聚企業超過40家。預計到“十四五”末,臨港新片區12英寸晶圓產能規模將超過50萬片/月,成爲國內集成電路芯片製造規模最大的集聚區之一。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數個投資超百億的集成電路項目獲得了重大突破。其中,總投資過百億元的積塔半導體已經投產,並且即將籌備二期;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格科半導體已經實現了結構封頂;今年1月,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聞泰安世半導體廠房已經開建,即將於年底結構封頂;新昇半導體二期也在籌備當中。

而就在新片區揭牌兩週年之際,臨港新片區再次迎來多項重大產業項目落地,例如韋爾半導體總部和研發中心項目、漢芯科技碳化硅產業基地項目、中芯國際每月10萬片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等。上述重大產業項目建成後,臨港即將具備月產50萬片晶圓的生產規模,成爲中國半導體又一個重要的生產基地。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羣

8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集成電路產業將發展成爲臨港新片區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羣之一。

翁愷寧指,臨港集團將加快構建“10+X”的產業佈局,亦即在前沿產業區1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範圍內,重點佈局集成電路製造、核心裝備、關鍵材料、第三代半導體和高端封測等產業基地,重點建設一批總規模超過50萬平方米集成電路專用標準廠房。而“X”則包括在國際創新協同區重點佈局公司總部、研發辦公、高端芯片設計和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在綜合保稅區重點佈局保稅研發、保稅制造、集成電路貿易流通服務。翁愷寧稱,將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持續強化政策策源能力,聚焦汽車電子、國產EDA、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等重點領域,積極佈局科技創新型的平臺和專業型的孵化器,協同攻關和科技成果的轉化。

張彤指出,臨港新片區將積極發揮全鏈謀劃、政策服務、創新體系三大優勢。將臨港新片區打造成爲上海集成電路雙核驅動的新引擎、中國集成電路自主創新突破口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集羣承載地,力爭到“十四五”末,臨港新片區集成電路產業規模突破一千億元,佔到全市總產值的五分之一,相當於臨港地區的六分之一。

根據規劃,臨港將重點聚焦EDA、大硅片、拋光片等國產規模化;聚焦光刻膠、光刻機、先進製程特殊工藝、第三大化合物等卡脖子環節,實現國產突破,與張江一起成爲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雙核驅動格局,形成全產業鏈集聚的“東方芯港”基本框架。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臨港並不僅僅是上海的臨港,更是中國的臨港、走向世界的臨港。臨港的使命就是爲創新者搭建好改革創新,走向世界的舞臺,讓他們在臨港舞臺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