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尋找千萬丙肝感染者:九部委聯合阻擊“沉默的殺手”

據統計,目前我國丙肝診斷率不足二成,已確診患者僅 7%~8%接受正規治療,很多患者不知已被感染丙肝,便進展爲晚期肝病導致死亡。因此,丙肝常被稱爲“沉默的殺手”。

這兩年來,新冠逐漸成爲傳染病防控工作的主角,但其他傳染病也不能因此被忽視。在國內,丙肝近年來保持着年增20萬左右病例的速度,不少感染者被推向肝硬化和肝癌的命運之路。爲阻斷丙肝的傳播,一場由九部委聯手製定的“消除丙肝”行動正在展開。

9月15日,國家衛健委等9部委聯合發佈《消除丙型肝炎公共衛生危害行動工作方案(2021-2030年)》(下稱《工作方案》),要求全面落實國家丙肝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最大限度遏制新發感染,有效發現和治癒患者,顯著降低丙肝導致的肝癌和肝硬化死亡,並提出了到2021年、2025年和2030年的具體行動目標。

丙肝之危害

丙肝,即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導致的慢性疾病,病情持續進展,可發展爲肝硬化、肝癌。丙肝屬於經血傳播的疾病,其傳播路徑播途徑包括經輸血和血液製品傳播,經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傳播,經性接觸傳播以及母嬰傳播。

根據2018年《全國丙型肝炎感染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一般人羣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流行率爲0.6%,全國大約有1000萬HCV感染者,但這些感染者被發現的人極少,很多在被發現的時候已經走到了肝硬化和肝癌的階段。

丙肝一直被稱作爲沉默的殺手。

中聯肝健康促進中心書記沈瀛生對第一財經記者解釋稱,人在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後,平常沒有明顯症狀體徵,早期不會感到有任何不舒服,一旦有症狀的時候,疾病就發展到了晚期肝硬化和肝癌階段。

據2014年的調研數據,有70%的丙肝患者是在出現明顯的症狀後才就診,才接受抗-HCV檢測。“雖然國家在2014年就發佈了HCV感染篩查和管理標準,但中國丙肝的主動篩查和就診率仍然很低,延誤了治療,很多患者在首次篩查和診斷時已經發展爲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蔣榮猛認爲。

丙肝感染者能夠得到治療的更是少數。根據推測,慢性丙肝患者目前接受治療者在總感染人羣中的佔比不到1.3%。多數HCV感染者並未意識到自身病情而且沒有接受相應的治療,甚至於有效藥物在一些地方還不可及,由此可見,可見HCV防控任務之艱鉅。

那些沒有被發現和治療的丙肝患者,體內的感染因素持續存在,導致新發感染繼續發生,使得中國丙肝報告發病持續上升。

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歷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數據顯示,丙肝發病人數從2003年的2.1萬逐年上升到2012年20.16萬,此後丙肝的每年發病人數都在20萬以上。

尋找感染者

“丙肝是可以治癒的傳染病,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主動發現不足,治療不足。經過把感染者都找出來,並進行規範的治療和管理,丙肝可以消除。”沈瀛生認爲。

作爲一種擁有可以達到95%以上治癒率藥物的丙肝,相比其他傳染病,丙肝的防控具有得天獨厚的消除優勢,其消除行動中最爲關鍵的一環便是找到這些感染者。

蔣榮猛認爲,在丙肝的防治過程中,主動發現比較薄弱。首先是HCV感染者並未意識到自身病情,而且沒有接受相應的治療。

其次是醫療機構中非感染科的醫務人員對丙肝的認知也有所匱乏,導致沒能對丙型肝炎患者做到早期診斷,而且,由於對丙型肝炎護理和治療缺乏專業培訓,即便對患者做出了診斷,也不能開展規範治療。

沈瀛生說,目前醫療機構非感染科的醫生會在手術、內窺鏡等的檢查中篩查HCV,理論上發現了HCV抗體陽性的患者,應該建議患者去感染科進一步做丙肝病毒核酸檢測,用以確定是否需要治療。但由於有些醫務人員對丙肝的認知不足,漏掉了一些丙肝病毒的感染者。再者,很多丙肝感染者居住在鄉鎮或者村子,有些鄉鎮衛生院的檢測能力有限,加上丙肝感染者存在沒有症狀不就醫的習慣,導致很多丙肝患者的肝臟已經有了較大損失,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爲了尋找丙肝病毒的感染者,《工作方案》制定了相關的篩查行動計劃,加大檢測力度,提高檢測發現率。

《工作方案》要求,實施醫療機構“應檢盡檢”策略,對準備接受手術、輸血、內鏡檢查、血液透析等特殊或侵入性醫療操作人羣,肝臟生化檢測不明原因異常者,有靜脈藥癮史者、既往有償供漿者、多性伴或男性同性性行爲者等丙肝病毒感染高風險人羣,及時開展丙肝抗體檢測。

其次,實施重點人羣“應檢盡檢”策略。根據知情自願原則,醫療衛生機構做好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人員、艾滋病自願諮詢檢測門診求詢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配偶或性伴、丙肝患者配偶或性伴的丙肝抗體檢測。

對於大衆人羣,實施“願檢盡檢”策略。建議醫療衛生機構探索動員40歲以上人羣進行檢測,鼓勵將丙肝抗體檢測納入健康體檢、婚前醫學檢查。實施抗體陽性者“核酸檢測全覆蓋”策略。醫療衛生機構對檢測發現的抗體陽性者要及時進行核酸檢測,不具備核酸檢測條件的,要及時將抗體陽性者轉介至定點醫療機構。

蔣榮猛認爲,主動篩查是發現丙肝患者的主要路徑,除了重點人羣的應檢盡檢外,其他人羣的主動篩查如何落實將成爲關鍵。

《工作方案》中,將對“重點人羣”的實施應檢盡檢,不過,相比重點人羣,丙肝的風險人羣更廣一些。

7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流行病學專家莊輝在解讀《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時指出了十大高風險人羣:第一是有輸血、應用血液製品的人羣,特別是1993年前有過輸血或應用過血製品的;第二是有償獻血史的;第三,有靜脈內注入毒品史的;第四是其他原因,如紋身、穿耳環孔、鍼灸等導致針刺歷史的;第五是醫源性暴露史,包括手術、血液透析,不忌口腔診療操作,器官或組織移植;第六是有高危性行爲史的,如多個性伴侶、男男性行爲;第七是丙肝病毒感染者的性伴侶及家庭成員;第八是感染丙肝病毒的母親所生的子女;第九是破損皮膚或面膜接觸過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液的;第十是不明原因血清轉氨酶升高的人。

根據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肝膽胰中心主任魏來等編寫的《中國丙型肝炎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吸毒人羣抗-HCV陽性率爲48.67%,靜脈注射毒品亞組人羣的抗-HCV陽性率爲80.00%。 血液透析人羣的抗-HCV陽性率爲6.59%。 男男同性戀的抗-HCV陽性率爲0.84%。

主動發現潛在的丙肝病毒感染者,將成爲消除丙肝的第一步重點工作。

可治癒性藥物

如果丙肝得不到及時適當的治療和控制,部分患者可發展爲肝硬化、肝癌等終末期肝病,與未感染人羣相比,相應的醫療衛生支出會顯著增加。

《中國丙型肝炎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如果丙肝患者未接受合適的治療措施,按照慢性丙肝感染者發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預測模型測算,預計在今後15年間,中國肝硬化和肝癌病例數將分別達42萬例和25.4萬例,治療肝硬化和肝癌的直接住院醫療成本將高達5.89億美元和6.11億美元。

是沒有可以治療的藥物嗎?事實並非如此。用於治療丙肝的藥物已經上市並進入醫保範圍,其治癒率可達95%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緣何會出現這樣威脅生命健康以及造成沉重經濟負擔的狀態?

蔣榮猛說,據統計目前我國丙肝診斷率不足二成,已確診患者僅 7%~8%接受正規治療,很多患者不知已被感染丙肝,便進展爲晚期肝病導致死亡。因此,丙肝常被稱爲“沉默的殺手”。

沉默的殺手背後卻是認知的缺乏。根據吳階平基金會主辦的2012年肝炎公衆認知在線調查顯示,僅14%的受訪者對丙肝有正確的認識;大部分受訪者“乙肝”和“丙肝”不分;認爲丙肝可以通過疫苗預防;認爲日常接觸能夠傳播;認爲丙肝是不可治癒的。

事實上,丙肝無論是從檢測、診斷乃至治療,都不存在可及性問題。

泛基因型丙通沙類藥物具有全員治療,檢測簡單,治療簡單,持續病毒學應答率高的特點。在不同特徵丙型肝炎的患者中,方案統一,藥物互相作用少,可以有效減少治療前的檢測和治療中的檢測,適用於各級醫院對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實施和管理。

“雖然丙通沙已經進入了醫保目錄,但有些地方的醫院沒有進貨。其次,由於門診控費問題,對於3個療程費用在1萬左右的丙通沙來講,門診也會有一定限制。”沈瀛生表示。

不過,在此次《工作方案》中,要求“不得以醫保總額控制、醫療機構用藥目錄數量限制、藥佔比等爲由影響丙肝抗病毒治療藥品的配備與使用,不得以此作爲醫療機構績效考覈指標。”

據瞭解,當前進入醫保目錄或者醫保談判的丙肝藥物很多,不過,只有丙通沙可以針對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型。“丙通沙的治療費用比較高,不過醫保報銷後,個人也是負擔得起,一個療程幾千元就可以治癒。不過也可以使用其他藥品,不過要做基因檢測,然後才能用藥。”一位感染科臨牀醫生表示。

爲了讓丙肝得到規範治療,提高治療覆蓋率和治癒率,《工作方案》中提出,建立定點醫療服務模式,動員患者“應治盡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