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門檻50萬 創新層降爲100萬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門檻確定。昨日,北京證券交易所發佈《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後,個人投資者准入門檻爲開通交易權限前20個交易日日均證券資產50萬元,同時具備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自規則發佈之日起,投資者即可預約開通北京證券交易所交易權限。

北京證券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將保障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融資交易功能有效發揮,促進科技與資本融合,營造良性市場生態,培育市場理性、長期的投資文化。

在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前已開通精選層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將自動平移至北京證券交易所。同時,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堅持與新三板創新層、基礎層一體發展和制度聯動,具有新三板創新層和基礎層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範圍將包含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

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規則發佈後至北京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前,投資者參與精選層股票交易仍需滿足100萬元證券資產標準。與此同時,爲更好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着力構建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市場生態,全國股轉公司同步修改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將創新層投資者准入資金門檻由150萬元調整爲100萬元。

上述負責人表示,精選層變更設立爲北京證券交易所後,施行50萬元的證券資產門檻,同時上市企業均來源於創新層。因此,統籌好北交所和新三板市場的整體協同發展,做活做強創新層和基礎層,是完善服務中小企業全鏈條制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是促進形成層層遞進的中小企業成長路徑和良好的多層次市場生態的基本要求。在發揮好北交所帶動作用的同時,也要着力增強創新層自身的培育功能。從新三板8年多的實踐看,投資者規模對中小企業的價值發現和長期資金的入市都具有直接影響,適當調降創新層投資者准入門檻,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各方合力。

與規則發佈同步,北京證券交易所、全國股轉公司已着手指導各證券公司制定完善適當性管理的制度流程,有序推進投資者預約開戶,做好投資者的風險揭示工作,紮實細緻做好新三板創新層投資者交易權限調整工作,爲深化新三板改革、北京證券交易所平穩開市創造良好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