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朱永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是在日益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下深化改革、促進發展的必然要求。公共安全涵蓋內容廣泛,與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直接影響羣衆對社會治理的切身感受。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需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支撐,善於運用科技力量保障公共安全。

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要實現“中國創造”。當前公共安全領域高精尖技術裝備在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尤其是關鍵核心部件和針對複雜環境的智能成套裝備等仍受制於人。實踐證明,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唯有堅持自主創新,自身“腰板硬”,才能避免“卡脖子”。這就需要充分調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新企業的積極性,系統規劃、集中攻關,儘快實現公共安全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給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賦予“中國智慧”。目前,各行各業和全國各地都在推進智慧管理,智慧法院、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治理創新層出不窮。打造智慧型公共安全保障體系,一方面要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全面提升國家安全信息集成、綜合研判和危機應對能力,提升突發事件處置救援等各個環節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要防範新技術應用可能帶來的數據泄露、病毒傳播、算法歧視等潛在風險,克服當前檢驗檢測標準不成熟和風險防控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科技保障公共安全要體現“中國擔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數字化防疫取得巨大成功,爲世界各國提供了中國經驗、展現了中國擔當。全球視野下的公共安全科技創新,既要在自主研發基礎上推動廣泛協作,也要在技術過硬前提下提供中國方案。既要技術共享,也要引領標準,這是大國擔當的應有之義。以互利共贏爲導向,與各國共同推進公共安全科技發展,共同加強公共安全全球治理,朝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不斷邁進。

新時代國家安全體系要展現制度優勢。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安全、社會治安、網絡安全等重要性日益凸顯,最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是重視事前預防。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創新活動形式,推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更好走近羣衆。二是加強應急管理。應急管理工作具有高負荷、高壓力、高風險特點,每天24小時都要應急值守,隨時準備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需要推動應急管理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三是共建共治共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公共安全保障模式要充分體現制度優勢,推進公共安全綜合保障一體化平臺建設,真正做到全國上下一盤棋。

安全是發展的保障,沒有安全和穩定,一切都無從談起。善於運用科技力量保障公共安全,才能更好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