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物

一到這個季節,我們在微博上總是看到關於這種植物的問題,年復一年。大部分人都見過它,甚至可以說很常見,但沒幾個人能準確的叫出它的名字。

不信先看張圖,見過沒?

它叫欒樹。是現在全國都很常見的一類行道樹。

在我小時候,北京的欒樹還沒這麼多。一說行道樹,都是桑柳榆槐大葉楊。隨着時代發展,這幾種樹都開始逐漸被“嫌棄”了:楊樹愛飄毛,柳樹不遮陰,槐樹不錯,就是招蟲子——尺蛾的幼蟲用一根長長的絲把自己吊在樹上,北京叫“吊死鬼兒”,是好多人的噩夢。

滋兒哇~

欒樹和它們都不一樣,作爲行道樹,它可是個道德模範。

大樹乘涼還能喫

欒樹屬於無患子科的欒屬,在我國種類很少,北方多見欒樹Koelreuteria paniculata,南方多見覆羽葉欒樹K。 bipinnata以及它的變種全緣葉欒樹 K。 bipinnata var。 integrifoliola(也叫黃山欒樹,有的學者主張不單成一變種)

這就有個麻煩,欒樹到底指狹義的北方欒樹還是幾種的統稱呢?爲了不讓大家頭禿,我們就不狹義廣義了,你們結合語境理解就對了(更禿了喂!)

作爲行道樹,欒樹有幾個大優點:好活,陰涼大,蟲子少,外形好看

它的葉子是羽狀複葉,復羽葉欒樹更名副其實是二回羽狀複葉,雖然小葉片不大,但勝在多,密密麻麻裏出外進,能把陽光擋個嚴嚴實實,避雨都不錯。

復羽葉欒樹的葉和果實

欒樹的降溫、保水、重金屬富集能力雖然樣樣不是冠軍,但都名列前茅,是行道樹綜合實力的一線選手。

更重要的,它的樹高不算高,可冠幅不小,簡單說就是矮胖型,不用擔心過多影響路邊建築,卻能提供很好的遮蔽度,非常合適城市新建街道。

欒樹花開

還有你們最關心的——欒樹可以喫。

當然了,這不是讓你去薅家門口的欒樹,那指不定多髒呢。事實上,也極少有人喫。我所知道的,只有北京的京西門頭溝區人民愛喫欒樹的嫩芽,他們叫“木蘭芽”,方言念出來是“木了雅”。我從小在門頭溝野外認植物,早就喫過木蘭芽,當然都是燙熟拌好的,長的非常像蕨菜。長大才知道居然是欒樹。

味道嘛……毫無味道,全靠佐料。要不是門頭溝山裏物資少,想必也沒人想到喫大樹。

涼拌木蘭芽

花果都是美美的

行道樹嘛,顏值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方面,欒樹非常能打。雖然樹形不算突出,但是花、果都好看,而且花期極長,在北京通常夏秋開兩次,從五月到十月都在它的花期內。

這就形成了另外一個美景——因爲花期很長,相鄰的欒樹經常一棵花剛開,一棵果已成熟,一條街上有花有果,真是雙倍的好看。

欒樹的花屬於可遠觀也可褻玩的那種。它花量極大,能把整棵樹罩上一層金色的殼,遠看去金黃一片,連外國都把他移植做綠化樹種。英語裏俗稱“golden rain tree”,真是恰當不過。

難得的是,近處端詳,甚至拿放大鏡看一朵花,竟也秀氣可愛。欒樹的花分雌雄,功能性雄花雌蕊不發達,反之亦然。它的花葯和花瓣基部都是橙紅色的,和黃色花瓣相映成趣,非常精緻。

欒樹的雄花穗

等結了果子,樹上又掛起了一串串燈籠。

尤其是南方的兩種欒樹,結出的“燈籠”是通紅通紅的,北方欒樹就差多了,由黃綠色直接就乾枯了。

復羽葉欒樹的果枝

果子裏還有玄機,是一顆顆黑色的種子。這些種子渾圓,還硬邦邦的,我們小時候都把它收集起來,當做彈弓的子彈。

雖然打玻璃差一點,打人還是挺疼的(bushi)。

欒樹的種子

地道國貨大夫樹

如果你總看我們植物相關的科普,你可能能看出欒屬的拉丁文名Koelreuteria,長相很奇怪,大概不是個地道拉丁文。沒錯,這是爲紀念俄羅斯植物學家克拉舍寧尼科夫(Stepan P。 Krasheninnikov)而取的。

這位克老師不是欒樹的命名人,欒樹也不原產於俄國——是乾隆時的法國著名傳教士湯執中從北京把欒樹種子寄出去,由俄國的克老師培育成功,最終由芬蘭植物學家克拉斯曼首先描述命名的

過程還真複雜。

其實,欒樹是地道國貨,而且是我國最早記錄的樹種之一,早在《周禮》裏就有記載。“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這是周朝喪葬制度的記載。可見欒樹地位不低,不是一般家庭埋的了的,所以古代也成它爲“大夫樹”。

河北石家莊的趙州,古代就稱欒邑,唐朝改稱欒州。河北的大水系灤河應該也以此而名(灤和欒都沒有別的意思)。今天的河北灤州、灤平也顯然由灤河得名。甚至百家姓裏的“欒”的最主要一支也是來自西周時晉靖侯的子孫,封至欒邑而得。

所以姓欒的朋友別猶豫,你們大概率就是因爲這種樹才姓了欒。

欒樹葉含鞣質,可提製拷膠;與白布一起煮就成了古代的黑染料,所以古代也稱“烏葉子樹”。欒樹木材是作高檔傢俱的上乘木材;欒樹花入藥,還是良好的蜜源植物;種子富含油脂,而且營養價值很高,可以作爲食品級的油料來源。

這麼看,光把它當行道樹還真是委屈它了,將來,欒樹還會爲我們做出更大的貢獻!

欒樹:謝邀,不必

撰文、攝影 | 信浮沉

部分圖片來自 | 123rf、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高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