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得物平臺上,AJ1閃電倒鉤三方聯名款被炒到69999元,溢價超40倍。截至發稿時,該款球鞋已下架,顯示有超過1100人付款。今日,得物App發聲明回應稱,經覈查,此次網傳倒鉤價格69999元爲某賣家個人所設置出價,且該價格下並無買家成交。鑑於目前此商品價格仍存在波動,因此平臺已做下架處理。

公開信息顯示,該款球鞋爲“AJ1閃電倒鉤三方聯名款”,高幫款於七月末發售,發售價爲1599元,因售量較小,一上市便溢價迅猛;低幫款於八月下旬發售,發售價爲1399元。得物表示,該款鞋上市後受到一定關注和追捧。該款商品由賣家供給出價,因其特定的三方聯名稀缺屬性存在一定價格波動,少量的實際成交價格受買賣雙方供需關係影響。公司關注到在國外多個電商平臺的公開數據中,該款商品也存在相同的溢價。因此,得物已於8月在該商品頁面發佈“理性消費提醒”的宣傳圖。

鳳凰網《風暴眼》調查發現,目前在得物平臺上,仍有被炒作至溢價十餘倍的球鞋,一款“周杰倫同款DIOR×AJ 1 High OG 白灰”的球鞋標價仍爲53389元起,最高價達99999元。據瞭解這雙球鞋的發售價在1.4萬元人民幣左右,此外發售價在190美元(摺合人民幣1229元)的“Off-White×AJ 1 Retro High White 白色”在得物平臺售價高達24999元。

屢現“天價”球鞋

均是第三方賣家的鍋?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熊超認爲,球鞋品牌方、“炒鞋客”以及各種二級市場交易APP平臺,將所謂的潮鞋價格抬到了一個本不該有的天價。有些“炒鞋”行爲可能涉嫌違法,要小心風險。根據價格違法行爲行政處罰規定,經營者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造成商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

這也並非得物第一次因“天價鞋”問題站在聚光燈下。今年4月6日,因參考價1499元、1699元的國產品牌鞋在平臺上價格短時間暴漲,分別標價48889元、29999元,得物被媒體直指打着“真假鑑定”等旗號,在“炒鞋”問題上藉機推波助瀾。報道更指出,“有一些平臺爲“炒鞋”“囤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信貸支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如果因爲“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隨後,如此次事件的處理方式一樣,得物平臺表示已封禁3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的賣家,並下架了涉事球鞋。

調包、售假投訴超10萬條

“霸道”平臺規則疑阻礙消費者退換?

不止炒鞋質疑,得物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目前收到100643條投訴,有消費者反映得物平臺存在售假、質量參差不齊、貨品不退不換、鑑定調包等問題。

名爲鑑定實則調包?

8月30日,有網友在黑貓平臺投訴指得物平臺通過內部調貨調包貨物以次充好,該網友表示,其在平臺賣出某品牌包,發貨前都有拍照和檢查證明是完好的,貨物未掛防調包扣,寄回的包莫名其妙出現了破損,疑被調包;

也有用戶投訴稱,其於8月15日在得物平臺出售了一雙球鞋,鑑定時間嚴重超時,且寄到的倉和退回的倉不同,客服無法給出合理解釋,該用戶質疑平臺可能進行了調包;

此外,還有用戶表示,其在得物購買了一雙聯名限量款運動鞋,收貨後發現存在氧化污漬等質量問題,但客服的售後處理方式是發放代金券讓消費者在平臺上直接甩賣這雙有質量問題的商品,將不合格貨品給消費者接盤。

做工粗糙疑似售假

8月15有網友投訴,收到的鞋上膠水溢出,做工不細,並且鞋盒上鞋編碼被人爲破壞,懷疑得物官方發的是假貨。

也有用戶投訴稱,收到的貨物與在專櫃購買的有明顯出入;以及買入時鑑定爲正品轉賣時卻鑑定爲假、鞋子一隻真一隻假等相關投訴。

貨品不退不換現象

8月27日有網友投訴其在得物平臺上購買某品牌風衣,商品頁面標註7天無理由退貨,但買了衣服後因尺寸不合適退貨,平臺顯示需要買家付鑑別費及打包物流服務費共計99元;

也有網友于9月5日投訴表示,買家買錯商品想退貨,平臺收到退貨之後,賣家一直不拒絕退款,平臺也沒有處理。

事實上,消費者的網購“後悔權”在法律和部門規章層面早已獲得支持。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規定除特殊商品外,網絡商品銷售者應當依法履行七日無理由退貨義務,自2017年3月15日起,開始施行;2017年11月7日,北京市工商局、市食藥監局等8家單位,對京東、天貓、亞馬遜等13家網絡交易平臺進行了行政指導,強調不得采用格式條款設置訂金不退、預售商品不適用七日無理由退貨等不合理規定。

得物爲何屢現“炒鞋”現象?又爲何無視消費者網購“後悔權”?作爲C2C、B2C模式的電商平臺,得物理應通過有利措施規範用戶,但同時更需先規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