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著名錶演導演藝術家、濮存昕的父親蘇民

  北京人藝著名錶演導演藝術家、濮存昕的父親蘇民,28日凌晨於家中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89歲。蘇民原名濮思洵,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柘塘地溪村人,自幼隨父遷居北京。作爲人藝建院之初的學者型藝術家的代表,蘇民從上世紀40年代便致力於進步話劇運動。此後在人藝舞臺上先後扮演過《雷雨》中的周萍,《蔡文姬》中的周進,《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中的格洛莫夫,《膽劍篇》中的范蠡等角色。他與濮存昕的父子檔更是話劇界的一段佳話。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鄭文靜 王凡 白雁 綜合

  父子搭檔

  1991年《李白》父子首次合作

  《人藝往事》曾有一篇寫濮存昕與父親的文章,其標題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文中寫道:“濮存昕紅了這麼多年也沒有鬧出什麼緋聞來,真難得!我媽(著名錶演藝術家金雅琴)老愛說:‘那是因爲小濮像他爸爸蘇民。解放前,舊社會那種糜爛的氣氛裏,男演員有幾個不花哨的?可是人家蘇民長得一表人才,卻一本正經。’”

  濮存昕是在北京人藝的院牆裏長大的。受父親的影響,濮存昕從小就和舞臺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說:“只要父親晚上有戲,家裏一下午誰也不能大聲說話。父親演戲之前不喫飯,我經常拿着飯盒去劇院給父親送飯。” 1976年,濮存昕23歲,被空政話劇團錄取,後調往北京人藝。1991年北京人藝首演經典話劇《李白》,濮存昕飾演李白,而導演正是蘇民。這是父子倆首次合作。

  父親教給濮存昕“傳統的力量”

  很多人曾問過蘇民老先生,有濮存昕這樣一個功成名就的兒子是否感到驕傲?蘇民淡淡地說,“我無所謂驕傲。成績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榮譽是他自己的。”

  雖然濮存昕的表演和父親那一代已大大不同,但他顯然十分尊重那個傳統。甚至在實驗話劇的熱鬧與喧囂中,自己也成了更年輕一代眼裏的傳統。這“傳統的力量”或許正是濮存昕成功的祕密所在。

  就像他所說,“我的氣質、形象,是我40多年的經歷、讀的書、喫的虧表達出來的,這和我一生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朱軍在《藝術人生》上採訪蘇民,讓他總結一下自己的藝術人生,蘇民說了八個字“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蘇民的爲人處世,影響着晚輩。濮存昕記得,他下鄉到黑龍江時,一個月寫三封家信,父親都會幫他改好錯別字,用紅筆標出來指出錯誤,再回寄給他。也正是父親的言傳身教和督促,讓濮存昕成了一個咬文嚼字、不念錯別字的好演員。

  南京尋根

  尋回七卷家譜

  捐存溧水檔案館

  濮存昕的父親蘇民,原名濮思洵,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柘塘地溪村人,解放前參加革命,因工作需要而改名,後來就這麼叫了下來。多年來,蘇民一直記着自己的家鄉,而濮存昕也被公認爲是南京籍優秀演員中的代表。

  《現代快報》曾專門跟蹤報道過濮存昕和父親尋根的故事。當年,溧水區柘塘地溪村因爲濮姓人聚居頗有名氣。村裏有400多戶人家,40%的人都姓濮。62歲的村民濮方勤一心想要續修家譜。正好這時,他收到一封來自北京的尋根信,寫信的人叫濮思源,信中他問及溧水老家的情況。濮思源正是濮存昕父親蘇民的三哥。

  之後的十多年,濮方勤尋遍族中前輩,還去北京拜訪了蘇民,得到了蘇民的大力支持,最終尋回七卷家譜。考慮到家譜可能是濮氏家族最後一套孤本,蘇民提議將家譜捐存於溧水檔案館收藏。 2002年1月,蘇民和濮存昕一起來到溧水,將濮氏家譜捐贈給檔案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