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背景下北京市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十一中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办,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旨在推进北京市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建设,介绍北京市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典型经验。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凯、课程室主任朱传世,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郭鸿、副院长夏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林永和以及市区研究员代表出席会议,各区和实验学校代表30余人现场参会,3000余人线上直播参会。

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郭鸿书记进行大会致辞。她表示助力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在“双减”工作背景下,召开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意义非凡。

北京市课程中心学生发展指导项目组负责人王红丽主持会议,并对北京市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的实践探索过程与成果进行整体介绍。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书记、校长崔楚民、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心理备课组长林翔宇、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主管副校长王欢分别介绍了具有校本化特色的学生发展指导整体方案设计。

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主任陈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师陆丽萍分享了学校生涯指导课程的创新实践经验。

北京市回龙观育新学校教学主管主任王海霞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书记刘强分别站在研究性学习视域和全员导师育人角度介绍了学校开展学生发展指导的形式创新与实践成果。

林永和教授运用大量的生动案例论证北京市学生发展指导工作适应改革大潮,深化立德树人的显著成效,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价值,对进行大会交流的实验学校进行特色挖掘和专业点评。结合“双减“背景,他指出要抓住教育改革的关键性问题。最后提出三点期望:愿发展指导,师生成长;愿教育改革,让人民满意;愿山河无恙,人间平安。

裴娣娜教授将本次研讨会定位于一个高端的特殊会议,并从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三个方面围绕研讨会的主题进行专业阐释。她强调,要把生涯规划指导放在大的社会转型下来思考学生将要走一种怎样的发展之路;要从目标和领域的整体设计以及构建学生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建构学校生涯规划的体系框架,孕育形成不同学校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要以指导层次的结构系统构建、生涯规划的专门课程构建、实践活动设计、资源整合以及学校导师制度的完善为课题进行持续深化研究,“深耕”和“读懂”变革性实践,创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北京模式”。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课程室朱传世主任进行总结讲话。他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北京市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并以《桃花源记》中发现世外桃源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类比。同时也指出了两个有待进一步思考研究的问题,即“双减”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和育人方式改革的匹配,以及成长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协同问题。

本次研讨会既是对北京学生发展指导体系建设的方向引领,也是学校间开展典型经验交流的专业平台。十一中以此为机会,跟随专家拓宽视野,借鉴同伴延展思路,为打造高质量的学生发展指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化发展持续努力。

文字:郭姗姗

图片:张勋

编辑:赵熙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