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20 - 艦載直升機

作者:雕鴞 / 編輯:冷小軍

自越南戰爭以來,直升機在戰爭中的作用就越來越重要。隨着現代工業發展,似乎什麼國家都敢說自己能造出直升機來,不論是印度、比利時還是伊朗。但是,有一種直升機卻不是什麼國家都能造的,它,就是艦載直升機。

起源

世界上第一架艦載直升機的誕生比許多人想象的要早,它就是誕生於1940年的德國弗萊特納FL 282A-1直升機。


FL 282A-1直升機

這架「鋼管和木板拼湊起來」 的直升機雖 然貌不驚人,但早在1942年,德國人就已經在波羅的海、地中海和愛琴海等地進行了該直升機的上艦服役測試。 在通過測試後,德國人生產了少量的該型直升機用於艦載偵察,雖然實際作用沒多大,但它仍然是歷史上第一架真正意義上的艦載直升機。

發展

不過,受制於早期直升機發動機孱弱的馬力,這時的直升機體型較小,面對巨大的海上風浪時極易失控,輕則摔得七葷八素,重則掉進大海屍骨無存。再加上這一時期的直升機定位較爲模糊且並沒有剛需,因此艦載直升機在二戰後很長一段時間裏並沒有得到大的發展。

到了渦軸發動機取得巨大技術進步的60年代,第二代艦載直升機橫空出世,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國西科斯基公司的SH-3 「海王」 直升機。在這一時期,體型變大、功率增加的艦載直升機開始搭載大型的反潛設備用於執行反潛作戰,同時也開始實施搜救、運輸甚至空中預警等任務,現代意義上的艦載直升機初露雛形。


SH-3海王直升機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海軍在美國陸軍 「實用戰術運輸飛機系統競標」 項目的基礎上,以犧牲通用性爲代價開始尋求新一代體型更大、更現代化的艦載直升機。 而最終的成品大家也非常熟悉,那就是以UH-60「黑鷹」 爲基礎的SH-60「海鷹」 艦載直升機。 時至今日,海鷹系列仍然是世界範圍內最先進和可靠的艦載直升機。

然而,艦載直升機已經從二戰時期的 「好像誰都能造」 的水平,進化爲「只有極少數國家能造」 。時至今日,能夠自主研發並生產艦載直升機的國家,也只有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少數幾個國家。


SH-60海鷹直升機

爲什麼難造

看上去,艦載直升機和陸地起飛直升機沒什麼差別,但爲什麼艦載直升機的研發製造要更加困難?其中最首要的原因就是艦載直升機的設計指標更高。

衆所周知,艦載直升機的任務非常多,它不僅需要承擔運輸人員和物資等任務,還得承擔空中預警、戰區偵察、反潛作戰、特種部隊投送、戰鬥搜救、垂直補給乃至醫療運輸等任務,甚至在特殊情況下還得承擔火力打擊的任務。因此,艦載直升機需要足夠的設計冗餘來容納那些在不同的任務中需要用到的設備或武器。

還沒完!休息5秒鐘,插播一則廣告


更多中航官方模型。盡在I航空!

問題就出在這裏。航母或兩棲攻擊艦還算好,驅逐艦和護衛艦的直升機機庫空間有限,因此艦載直升機還不能隨便增大體型,因爲更大的體型就意味着它需要更大的發動機和旋翼來提供更加強大的升力,這不僅向製造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水平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同樣也迫使艦載直升機設計師不得不想方設法在最小的空間內完成預期設計指標。

因此,這種對機身冗餘平衡性的極端追求,使得航空實力不足的國家難以研發出一款先進艦載直升機,比如印度。


艦載直升機的起降空間非常有限

艦載直升機需要面臨的第二大難題,就是它所面臨的工作環境。任何生活在海邊的人都很清楚,海風帶來的溼潤且苦澀的含鹽空氣,對於任何工業產物來說都是致命的,即使是造價數億的軍艦,稍不注意打理外表就會被腐蝕得一塌糊塗。對軍艦來說都是如此,對於更加精密的艦載直升機來說,威脅自然不用多說。

因此,相比起陸基直升機,艦載直升機不得不大量使用抗腐蝕性更好的材料,這涉及到了一架直升機的幾乎每一方面。從發動機到起落架,從雷達罩到旋翼輪轂,抗腐蝕材料或抗腐蝕塗層被大規模應用。因爲對於工作在極度危險的大海上的艦載直升機來說,一個看似不起眼的螺絲釘被腐蝕,帶來的後果可能就是一架直升機在工作中掉到海里,從此徹底消失。


黑鷹

艦載直升機對抗腐蝕航空材料的需求,使得艦載直升機的生產和製造門檻被進一步地拔高。要知道,並不是能設計出來就能把它完美地批量生產出來,即使材料能造得出來,量產時的良品率和平均工時消耗同樣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一架艦載直升機的生產成本,而生產成本則直接關係到它能否正常服役。

如果一架艦載直升機需要一億美金和一整年的製造期限,那它可能是一架世界第一的超級直升機,但絕不是一款合格的軍事裝備——畢竟那是直升機,不是高達。

中國的過去

中國在艦載直升機領域的發展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遠遠晚於西方國家。在同一時期,美國的艦載直升機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的水平。

在這一時期,中國採購並獲得了法國SA 321 「超黃蜂」 直升機和AS 365/AS 565「海豚」 /「豹」 直升機的生產許可,一併引入的還有大量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幾乎「聞所未聞」 的技術資料。 這兩款直升機的國產版,就是奠定了中國艦載直升機發展基礎的直-8和直-9系列艦載直升機。


直-9艦載直升機

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仿製並改進的直-8、直-9系列直升機與進口的俄製卡-28等直升機扛起了中國艦載直升機的大旗,而沒有一款真正屬於中國自己的國產艦載直升機,也是那一代人心中的遺憾。

完全依賴外國直升機並非中國本願,但是當時中國的航空工業實力和西方差距太大,想要一口吃成胖子幾乎不可能。尤其是在至關重要的渦軸發動機領域,當時的中國最先進的渦軸發動機是仿製自法國TM-3C渦軸發動機的渦軸-6發動機,最大出力還比法國原版的低43千瓦,壽命也相對更短。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國產渦軸發動機乃至國產艦載直升機整體水平一直屈於人下,這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艦載版直-20

不過,時過境遷,隨着中國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真正屬於中國自己的艦載版直-20已經開始服役,而該機搭載的也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渦軸發動機,雖然不能斷言直-20已經是世界第一,但這確實證明了中國不僅能夠自主研發生產艦載直升機,而且水平也能躋身世界第一梯隊

本文轉載自公衆號:冷熱防務

注: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此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或刪除內容!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