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药板块年内二轮大跌 外资抄底公募加仓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实习记者 顾梦轩 记者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Wind数据显示,中秋节前后几天(9月20日~9月23日),香港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03%,成交量为17.26亿股。

回顾今年以来,医药板块经历了如“过山车”一般的行情。根据A股申万医药生物指数2021年以来走势,医药板块已经经历两轮大跌,年初至今(2021/1/1~2021/9/17)指数收益-5.5%;从7月初的阶段性高点到9月初的阶段性低点,最近这次大跌,指数回调高达20%。

受医药板块波动影响,医药主题基金表现出了同样的不稳定。在全市场104只显示有今年以来业绩的主动权益类医药基金中,有22只取得负收益,占比约为21.15%。

下跌即是机会,一向先知先觉的外资已经悄悄入场抄底了。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相关数据,近一个月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08.9亿元到医药生物板块,占北上资金总净流入金额约43%;近一个季度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184.11亿元到医药生物板块,占北上资金总净流入金额约24%。

与此同时,国内公募基金也在调整中小幅加仓。

持续估值下行压力

2021年初,医药板块延续去年的行情,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一路涨到13550.45点,到3月份,跌至10714.53点,跌幅超过20%。随后,一路震荡上升,于7月1日站上了次新高13539.31点,涨幅超过26%。紧接着又迎来了震荡下跌,一度跌到9月初的10600.69点,跌幅超过21%。

究其原因,与宏观经济和市场大环境密不可分。“医药板块去年太过火热,估值过高,年初时又过于抱团,导致估值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回调。”格上财富旗下金樟研究员燕仲豪分析。

其后,随着一季度医药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5.79%和88.71%,医药板块又被机构追逐,一路高歌猛进。到了7月份,医药行业估值又遭受新一轮回调。

受医药板块波动影响,在全市场104只显示有今年以来业绩的基金中,有22只取得负收益,占比约为21.15%。

就基金类型看,这104只基金中有30只灵活配置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为10.27%,高于全市场灵活配置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8.5%;偏股混合型基金33只,年内平均收益为4.93%,低于全市场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7.11%;普通股票型基金44只,年内平均收益为6.78%,低于全市场普通股票型平均收益9.7%。

中融基金基金经理杜伟表示,今年医药基金的投资难度比以往要大很多,而且医药基金之间的净值表现并没有过去两年差距明显,这主要与医药板块的整体表现和风格有关。

“医药板块过去两年买赛道的投资思路在今年并不奏效,今年中小市值的医药股表现相对好于大市值公司。”杜伟认为,经过前两年整体估值的提升,今年医药头部公司的估值压力是非常大的,在面临医药政策预期的影响以及行业轮动等风格切换的影响,整个板块都面临着持续的估值下行。

从具体基金表现来看,民生加银医药健康、安信消费医药主题基金以及嘉合医疗健康基金排名较为靠后。从基金主题看,这些基金有单纯的医药主题基金,也有同时投资医药和消费的基金,由于消费板块2021年表现也很动荡,因此个别基金受到了医药板块和消费板块的双重打击。

企稳反弹外资抄底

在A股市场,医药板块快速下跌的情形并不少见。近十年来,医药板块曾遭遇多次较大幅度的下跌调整:2015年6月15日到2016年1月28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下跌了47.44%,2018年5月29日到2019年1月3日,该指数下跌了40.74%。

“虽然下跌幅度骇人听闻,但是历史数据显示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在这两次下挫之后最终都会迎来反弹,经历了这段时间的调整,目前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的PE(TTM)已经回归历史估值低分位水平,具备估值优势。”嘉合基金有关人士判断。

嘉合基金认为,医药股前期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主要是市场担忧集采降价等因素的影响。考虑到市场已经经历多轮医保谈判和集采降价,目前行业PE已经降至30倍左右,处于历史估值相对较低的位置,相关标的估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连续跌了两个月之后,医药股显示出企稳反弹的迹象。而部分外资机构早已提前入场抄底。

据媒体报道,8月27日,科技股捕手爱尔兰资管巨头“柏基”加仓了50.18万股港股泰格医药,平均交易价格142.2816港元,斥资约7139.69万港元;而同一天,另一家资管机构Ninety One也加仓了泰格医药,平均每股交易价格141港元。

9月7日,一家万亿美元资管巨头资本集团出手。资本集团加仓了18.53万股药明康德港股,平均成交价格164.98港元/股。资本集团“抄底”之后,药明康德股价上涨16%。

8月24日,富达投资FIL也加仓了54.69万股港股药明康德,平均交易价格149.57港元/股。富达比资本集团加仓更早,加仓到现在,富达已经录得了23.64%的涨幅;8月24日,富达集团(登记为FMR)买入146.25万股国药控股,平均交易价格19.87港元/股。

在外资抄底的同时,国内公募基金也在积极行动。

根据好买财富提供的公募基金仓位数据,8月28日,全市场公募基金对医药行业的仓位大约为1.53%,而这个数字在9月19日上升到3.9%。

9月17日,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医药股全线反攻。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涨4.59%。汇添富中证医药卫生ETF涨3.57%。恒生港股通中国内地医疗保健指数上涨5.38%。

安信基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2020年,在质量优秀和估值便宜两个重要因子之间,我们对估值便宜的权重可能设置的偏高。但2018~2020年迅速上行,对估值的要求让我们错过了认知度很高的标的。

“不过,今年医药、食品饮料、家电等行业分别下跌10%、20%、20%左右,客观上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我们相信优势会慢慢体现出来。”安信基金强调。

不过市场也有不同观点。“目前医疗行业算是在低位,但是还不能说是最底部。”莱茵国际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周代运分析,近期医药板块虽然下调,但是并没有回到今年的起涨点,所以还不能说是在底部。另一方面,参照历史经验,医药股每年都在年初才有行情,而现在时间点还没有到。

高景气赛道机会多

对于生物医药板块未来的行情,多位业内人士亦表示乐观。

9月14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涉及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共有48家企业参与,44家中选,中选率为92%。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幅度达82%,较冠脉支架集采降幅(93%)有所缓和。中选产品的采购预计于2022年3月落地。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扬指出,最终降价情况好于预期,医药板块有望迎来情绪上的修复。前期医药板块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龙头公司估值过高,直接催化剂来自教育双减后对于相关政策的担忧,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集采。经过骨科集采落地之后,医疗器械开始集采纠偏,不再一味地降价,而是保质保量。“中长期看,情绪带来的恐慌性杀跌使得估值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政策频率的降低及预期的修复有望迎来一个较优的交易窗口,二类疫苗及CXO(医药外包)行业景气度在持续上行,可通过长期投资把握医药高成长赛道机会。在CRO(医药研发外包合同服务机构)、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板块,从员工数量来看,行业内公司员工数保持25%以上增长,从在建工程来看,保持30%以上增长,显示未来订单较为充裕。”孙扬说。

燕仲豪指出,集采对于今年医药产品和服务价格压制显著,但从医药生物行业长远发展来看,持续产业扩张已经形成趋势。大型MNC(多国公司)主导的获批新药的占比出现了显著提升,未来制药领域将出现更多掌握核心创新药的高成长性企业。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铁牛同样认为,医药板块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其最大的特点是兼具科技和消费属性,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特点,核心企业一般具有比较强的技术壁垒。“今年以来医药板块波动,是由于集采等政策影响,以及市场对医药估值较高的担忧,不过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医药板块具有长期的配置价值并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王铁牛说。

“医药行业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像生物创新药、CXO行业、医疗器械等,目前只处于行业发展的初期,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燕仲豪分析。

错过了高景气度细分赛道的CXO也直接影响医药基金业绩表现。民生加银医药健康基金经理高松在二季报中总结:二季度,医药行业强势反弹,春节前领涨的CXO、连锁医疗服务、医美等高景气细分赛道仍然一骑绝尘,股价屡创新高、涨幅惊人。但回头看,我们显然对流动性收紧的节奏判断过于早了。因此在二季度组合的配置上过多地选择了防御性的低估值品种,从而错过了可能是今年医药板块收益最快的窗口期。

根据天天基金网,民生加银医药健康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长春高新、药明康德、智飞生物、康泰生物、乐普医疗、迈瑞医疗、一心堂、维亚生物药明巨诺-B以及信邦制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