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海域完成對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支援任務後,美國航母“里根”號時隔三個月後終於重回太平洋。美國《星條旗報》24日稱,“里根”號當天已經進入中國南海,並將在南海進行艦載機起降、海上打擊、反潛等戰術訓練。



美國“福布斯”網站曾總結稱,每當美國航母戰鬥羣進出南海時,解放軍總是會大規模出動艦機在臺灣西南方向海空域“迎接”。因爲這裏緊鄰連接南海與菲律賓海的巴士海峽,也是進出第一島鏈的海上要道。

果然,美國航母進入南海之際,解放軍艦機已經在這裏“準備好了”。

臺灣中時電子報24日稱,臺軍方人士透露,1艘解放軍導彈護衛艦23日凌晨出現在臺灣花蓮東部海域往南航行,隨即進入巴士海峽。24日同一時間,又有1艘解放軍導彈護衛艦出現綠島東方海域,往南航行進入巴士海峽。報道稱,解放軍護衛艦連續兩天出現在臺灣東南海域“引起關注”。

老司機認爲,雖然臺軍信誓旦旦地宣稱已出動艦機和雷達密切跟蹤進入巴士海峽的解放軍護衛艦,但顯然後者針對的目標並非是臺灣。

臺灣“風傳媒”網站24日提供了另一條線索。報道稱,臺灣空軍23日晚間宣稱,當天下午有5架解放軍“侵擾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加上當天上午出動的19架,總計24架,創造了臺灣“國防部”公佈統計以來第三高的記錄。


但與此前的情況有所不同的,雖然所有解放軍軍機均自大陸東南沿海一帶進入臺“西南防空識別區”範圍,但其中殲-16、殲-11戰鬥機僅短暫停留便折返脫離,較無特殊之處,而餘下的運-8反潛機、運-8遠幹機、轟-6轟炸機的飛行路徑持續自南面的巴士海峽,而後轉抵臺灣“東南防空識別區”,然後再循類似航線飛返。

報道稱,過去僅單一機型“脫隊”至臺灣附近空域的慣例相比,如今三型機種“同時入侵”的態勢明顯更爲複雜,針對性亦更強。臺媒認爲,此前解放軍出動戰鬥機、轟炸機和各種輔助機型大規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多與模擬對美艦實施炸射攻擊有關”,其中戰鬥機負責爲轟炸機提供護航。而此次解放軍戰鬥機提前與轟炸機分離,改由反潛機及電子戰飛機協同,“不排除當時鄰接巴士海峽和西太平洋處有美艦活動,解放軍帶着練兵思維應處”。

綜合臺灣方面的各種信息判斷,23日在巴士海峽附近很可能有美軍艦艇活動,因此解放軍相繼出動護衛艦和轟-6轟炸機進行跟蹤監視甚至“模擬攻擊”。

到底通過巴士海峽的是會誰呢?


臺灣《自由時報》24日稱,大陸將從25日開始在南海軍演,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共7艘軍艦分別從4個方向朝南海移動。

報道稱,三亞海事局當天發佈航行警告,9月25日中午12時至26日中午12時,將在南海指定海域進行軍事訓練;廣東海事局發佈的航行警告稱,25日起至28日每日清晨8點至晚間8點,在南海其他指定海域實施射擊訓練。

除了美國“里根”號航母外,“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羣也朝南海前進。

很可能,在巴士海峽受到解放軍“歡迎”的就是“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羣。

報道稱,澳大利亞的“堪培拉”號兩棲攻擊艦等數艘艦艇從越南金蘭港駛入南海,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也預計從關島出發前往南海,參加“2021五國金禧”軍演。

如果再進一步分析,巴士海峽是“里根”號航母返回駐日美海軍基地橫須賀港的主要通道,解放軍艦機最近接連在這裏亮相,未必不是提前預演對美國航母的“歡迎儀式”。

美國“福布斯”網站就總結稱,“每當美國航母進入南海,中國轟炸機羣就起飛”。例如6月15日, “里根”號航母打擊羣駛入南海,隨後解放軍包括兩架運-8巡邏機、兩架空警-500預警機、四架轟-6轟炸機、20架殲-11和殲-16戰鬥機,飛過臺灣以南空域。9月5日。“卡爾·文森”號進入南海。同一天,中國出動一架運-8巡邏機、四架轟-6轟炸機、14架殲-16和蘇-30戰鬥機,在臺灣南部展開巡邏。

對於有意在南海“搞事”的“里根”號航母而言,解放軍的這種預先警告顯然很有必要。《星條旗報》稱,美國海軍在新聞稿中清晰地表示,“里根”號航母將在南海進行艦載機起降、海上打擊、反潛等戰術訓練。該航母打擊羣指揮官威爾·彭寧頓少將宣稱,“當我們返回南海時,我們期待着利用最近獲得的經驗,致力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盟友關係”。“里根”號航母發言人也直言,“當我們繼續在南海執行任務的同時,我們將保持警惕,隨時準備響應號召。”

這裏提到是“號召”是指什麼?報道稱,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不久前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在涉及印太地區和臺灣的問題上,美國已經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包括武裝衝突。”

《自由時報》稱,在未來幾天內,很可能在南海看到兩艘美國航母共同巡邏,甚至不排除與英國航母組成更罕見的三航母戰鬥羣。“上次在南海海域看到三艘航母軍演,還是在2017年”。

老司機覺得,解放軍的確有必要展示力量,在這些橫傲的美軍腦袋上澆一盆冷水,讓他們清醒一下。

延伸閱讀

美航母進入南海,解放軍南海島礁奪控演練,蔡當局拿韓國自我安慰

時隔近兩個月,美國海軍又開始蠢蠢欲動。

據悉,美國海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已經進入南海,並於9月5日、9月6日連續兩天進行了艦載機放飛演練。

根據美國海軍發佈的照片,在近期的訓練中,美海軍第78直升機海上打擊中隊的MH-60R“海鷹”直升機從“卡爾·文森”號航母上起飛,美國海軍還出動F/A-18E/F艦載機也在南海地區進行了起降訓練。



“卡爾·文森”號航母

不過,美國這一次和過去的航母部署不同的是,“卡爾·文森”號航母搭載了一箇中隊(12架)的F-35C戰機和CMV-22B“魚鷹”旋翼機,這是美國航母首次攜帶5代機在亞太地區部署。

另外,參與本次印太部署的打擊大隊護航艦艇“陣容”頗有看點,有輿論甚至稱這是美軍航母打擊大隊近10年來護航力量最強的一次。

對此種種,美國太平洋艦隊依舊是老調重彈稱,三句話不離印太。對於“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這個話題,美國一直樂在其中。

據悉,美日印澳首次線下首腦會談計劃於9月下旬在美國舉行,屆時四國首腦會圍繞所謂“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構想進行磋商。

有意思的是,美日印澳四國的疫情情況都不是太好,而菅義偉也明確自己不會參加自民黨總裁換屆選舉,而其任期將於9月30日就要到期,看來這“背鍋俠”還是挺敬業的,不到最後一刻都不停歇。

不過,要說這美日印澳已經搞過不少幺蛾子了,但有哪次是真的攪動局勢的?說到底都是各懷鬼胎,誰都不願意去當那個“出頭鳥”。



美日印澳四國國旗(圖片來源:外媒)

但是呢,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們使勁的蹦躂,我也有辦法“回敬”。

9月8日凌晨時分,在南海某海域,南部戰區海軍某登陸艦支隊展開島礁奪控演練。綜合登陸艦五指山艦的陸戰隊員登上氣墊登陸艇,趁夜色隱蔽出艙,艦載直升機攜特戰隊員同步打擊,立體奪控全程超霸氣!

這樣的演練最好多來點,讓這些想搞“小圈子”的國家瞅瞅啥叫實力。

而除開南海,臺海也一樣“熱鬧”。

有多家臺媒宣稱,根據臺軍發佈的信息,近日解放軍、臺軍和美軍機在臺海附近空域展開較量,6日還出現解放軍與臺軍機各自“驅離美軍機”的罕見情況。

那麼,這到底是啥情況呢?

實際上解放軍日常演練飛行十分正常,如同按時“打卡”一樣尋常,而不尋常的地方在於美軍軍機也來臺防空識別區湊熱鬧。



的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RC-135偵察機6日還同時現蹤東海和黃海附近,對大陸進行長達6小時的偵察監視活動。“南海戰略態勢感知”9月6日發佈消息稱,美國RC-135偵察機已是連續3天進入黃海對中國大陸進行抵近偵察。

不過,臺媒這吹噓的臺軍“驅離美軍機”的說法也太往自己的臉上“貼金”了。臺軍F-16戰機演練時“喫土”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島內是啥情況、啥實力自己心裏沒數麼!

或許,這大概就是越虛弱越逞強,拿着雞毛就可以當令箭,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能給自己一次“展示強大”的機會。

這不,韓國最新“島山安昌浩”號常規潛艇近日成功試射1枚潛射彈道導彈。而這一舉動則引得島內激動又興奮。

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表示,韓國成功研製潛射彈道導彈,對臺灣沒有直接影響,反過來會影響解放軍北部戰區與北海艦隊的戰力部署,“間接平衡解放軍對臺軍力”。而島內網友更是臆想,臺灣也可以考慮部署類似的潛射彈道導彈。



資料圖

那麼,這樣的邏輯到底能得幾分?臺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立即送上一盆冷水。

他表示,臺灣整體資源有限,就算成功研製出潛射彈道導彈和配套的潛艇,生產數量也不可能太多。再者,韓國研製這種未配備核彈頭、射程約500公里的近程潛射彈道導彈,主要是利用潛艇的隱蔽特性,打擊特定的朝鮮地下掩體和坑道。

簡而言之,想來個“借刀殺人”的招數可能在大陸這裏行不通。而臺灣自身的實力也跟不上。

不過,臺灣防務部門近日提交了所謂2021年“中共軍力報告書”,首度承認解放軍現階段已具備針對第一島鏈以西區域的“軟硬殺傷電子攻擊、通信阻絕與遮沒能力”,具備癱瘓臺軍防空、制海以及反制作戰體系的能力,在臺海地區作戰優勢正持續擴大。

其實,美國想用“第一島鏈”形成對中國大陸的圍堵態勢的夢想早就隨着大陸精確制導武器遠端武器不斷提升而破滅。而解放軍戰力又遠超臺軍,也難怪馬英九會指出“解放軍若攻臺,首戰即終戰”。



不過,蔡英文當局依然是冥頑不靈,一股腦兒奔着死衚衕去了,近幾年更是在對美軍購上狠狠砸錢。

僅特朗普政府任內4年,民進黨蔡英文當局就11次向美軍購,總額達183億美元,今年還向拜登政府採購總價約7.5億美元的軍備。

然而,蔡英文當局買再多、再貴的美國武器,製造再多的導彈,也無法使臺灣安全。無論哪一種統一方式,毫無疑問的一點是,祖國統一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張令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