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2021-09-24 13:40·軍武次面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2018年珠海航展上,殲-20打開主彈倉,展示了其掛載的四枚霹靂-15中距空空導彈,在當時引起了輿論的熱烈討論。但受制於種種原因,霹靂-15這款當時國內最先進的中距空空導彈,在2018年珠海航展並沒有進行實物展示,留下了許多遺憾。而在三年之後的今天,霹靂-15身上籠罩的光環依然沒有褪去,作爲目前殲-20隱身戰鬥機的核心武器,霹靂-15的性能究竟如何,無疑對殲-20的實際戰鬥力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2018年珠海航展上掛載霹靂-15的殲-20

目前國際上公認性能達到頂尖水平,並且應用範圍較廣的中距空空導彈,主要有歐洲“流星”、美國AIM-120C/D、中國霹靂-15以及俄羅斯R-77這四款,雖然存在中距空空導彈和遠程空空導彈等不同的稱呼,但實際上,這四者的射程大體在同一區間。而關於這四者性能,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排序是:歐洲“流星”最爲優秀,然後是美國最新的AIM-120D與中國霹靂-15,俄羅斯R-77則居於末尾。之所以說歐洲“流星”的性能最爲優秀,一方面是因爲其出現的時間最晚,應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尤其是其採用的衝壓發動機技術,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空空導彈主流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其生產公司——拜爾公司本身就在相應領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最終“流星”大獲成功並不是什麼匪夷所思的事情。


▲滿掛制導炸彈和“流星”的德國空軍“颱風”戰鬥機

相比之下,美國AIM-120D與中國霹靂-15,都是從此前已有的型號上衍生而來,其中,美國AIM-120先後發展了A、B、C、D這四個主要型號,每一個型號又用數字進一步區分,比如AIM-120 C5 、C7等等,雖然這些導彈都有着相同的“AIM-120”前綴,但性能相差很大。一般認爲,在AIM-120 C5之後以及AIM-120D,代表着美國空軍在中距空空導彈領域的較高水準。與之類似的是,中國空軍在霹靂-12的基礎上,應用雙脈衝技術,衍生了霹靂-15這款性能優秀的型號。


▲F-35以外掛方式發射AIM-120

首先要說明的是,雙脈衝技術並不是中國獨有,甚至也不是第一次或者第二次應用到對空導彈上、早在2001年,美國海軍發展的標準-3海基中段反導導彈,其第三級火箭就採用了固體雙脈衝火箭發動機作爲動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MK-136固體雙脈衝發動機。其中Ⅰ脈衝爲第三級提供變軌機動,而Ⅱ脈衝用於修正相對位置誤差,兩次脈衝能獨立地按照指令點火,以獲得最大的靈活性。截至目前,標準-3已經衍生出了IA,IIA等多個型號,也是全球第一款實際應用雙脈衝技術的導彈。在這之後,以色列與印度聯合研製的巴拉克-8艦空導彈,同樣採用了雙脈衝技術以增強機動能力。因此,準確的說,霹靂15應該是全球第一款應用雙脈衝技術的中距空空導彈。


▲伯克驅逐艦發射“標準-3”

而所謂的雙脈衝技術,實際上就是將空空導彈的燃料艙室分隔成兩個部分。其中燃料較多的部分照常點火,在接近目標一定距離時,將剩餘燃料進行第二次點火,使得原本只產生一次推力的發動機,可以實現兩次推力控制。一般認爲,雙脈衝技術可以將導彈的射程延伸約20%-30%,末端飛行速度提高約20%。事實上,這也是霹靂-15的射程被公認達到150千米,而“流星”、AIM-120C/D以及R-77射程普遍只有110到130千米的根本原因。這種雙脈衝技術上帶來的射程和速度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其帶來的劣勢也比較明顯。


▲俄羅斯R-77近年的發展有些緩慢

由於在燃燒室中增加了隔離裝置和第二套點火裝置,使得霹靂-15的長度、直徑和質量,相比於霹靂-12都有一定增長,原本這些增長對於外掛空空導彈的殲-10C以及殲-16等戰鬥機而言,並沒有太大影響。但對於殲-20隱身戰鬥機而言,影響就非常明顯。由於霹靂-15的翼展長度已經達到0.68米的水準,比美國AIM-120C/D的0.48米,高出近0.2米,使得殲-20坐擁比F-22更大的隱身彈倉,卻只能搭載四枚霹靂-15,相比之下,F-22卻能夠搭載六枚AIM-120C/D,這種火力上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因此,如何對目前的霹靂-15進行一定改進,使其搭載數量能夠達到F-22的水準,以充分利用殲-20的彈倉空間,就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方向。


▲殲-20的載彈量是個問題

而霹靂-15另外一個重要的改進方向,就是提高電子設備性能。事實上,中距空空導彈的射程雖然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但就目前的科技水準而言,霹靂-15的150千米射程已經是極限了,倘若將射程再度往上延伸,實際上只能針對轟炸機或攻擊機等比較笨拙的型號,對於機動性很強的戰鬥機,已經沒有什麼威脅,這也是歐洲“流星”,美國AIM-120C,不約而同地將改進方向放在電子設備領域的根本原因。而目前F-22搭載的AIM-120C7,是公認在導彈導引頭,雙向數據鏈,彈道軟件優化等領域達到巔峯的型號,俄羅斯R-77也恰恰是在這個領域有明顯不足,才被認爲性能最爲落後。相比之下,國產霹靂-15在這方面雖然有一定水準,但與美國確實有較爲明顯的差距,如何在這一領域進一步追趕,還需要國內的進一步努力。


▲掛滿AIM-120的美國F-15EX模擬圖

近年來,國內在航空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這些發展往往集中在主要裝備領域。對於像電子吊艙、空空導彈導引頭等較爲精細的領域,國內目前還沒有顧及。這也是中國空軍此前“抓大放小”、“先解決主要矛盾”等策略導致的結果。因此,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在這些技術不足的領域完成相應突破,纔是中國航空工業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而在中距空空導彈領域,國內已經在2013年完成了衝壓發動機的首次飛行測試,性能比霹靂-15更優秀的型號,預計在不久之後就會出現,屆時,殲-20隱身戰鬥機的戰鬥力,勢必也會再上一個臺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