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高峯論壇在首鋼園舉行。論壇發佈了石景山區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經過多年修繕的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將於近期開街。 

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作爲北京市公佈的第二批歷史文化保護區,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重要節點,是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重點項目,更是冬奧會展示石景山區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窗口。

2020年以來,石景山區確定了“文物保護是核心,環境整治是前提,有機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點,業態提升是關鍵”的核心理念,成立由邱躍等專家組成的規劃專家委員會,全面提升規劃設計水平,同時提前開展策劃招商,結合業態修繕改造。模式口大街已經完成了架空線入地整治、沿街房屋外立面修繕,開放了模式口公園,首批3處民俗院落完成改造亮相,街區風貌得到顯著提升;加上法海寺、承恩寺以及法海寺森林公園的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來此打卡體驗,古街正在恢復昔日的興盛繁華。

模式口修繕改造於2016年啓動,先後完成了南小街試點、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路兩廊、菜市場路、法海寺東街等市政工程,模式口文保區市政條件和區域環境顯著提升。

《石景山區城市更新行動計劃(2021-2025年)》近日發佈。未來5年,石景山將對老舊小區、老舊廠房、棚戶區、傳統商圈、低效產業園區等進行更新改造。 

爲做好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全面復興工作,在石景山相關部門的統籌推動下,已形成《模式口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成果,規劃對保護區整體保護、有機更新、功能構建、民生提升等內容制訂了全方位策略。爲進一步強化保護區更新發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充分發揮好專家諮詢的作用,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專家委員會成立。

位於模式口大街中段的模式口歷史文化民俗陳列館已率先完成改造。這處院落始建於明代,清代進行了大修後還曾用於經營藥店。院子有正房、東房、南房、山門等院落結構,是石景山區普查登記文物院落,見證了模式口興衰,擁有厚重的歷史,這裏改造成爲模式口民俗陳列館,取名“古道斯存”。

古道斯存所在的位置原來是模式口大街的老爺廟,後來曾被用於藥店,如今這裏成了模式口歷史文化民俗陳列館,正殿以及東西耳房佈置了法海寺、田義墓等模式口歷史文化的微縮展覽、視聽室,倒座房裏佈局了一家小巧的咖啡廳,這裏已經成爲模式口大街的網紅打卡地。今年內,模式口大街將有11個院落“重生”。

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是服務保障冬奧的重點項目。今年石景山區將重點圍繞“提升區域環境,打造重點院落”,加快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確保年內開街運營。今年年底前,位於模式口北街的茶棚將變身法海寺數字藝術博物館+模式口有機更新成果展+休閒交流場所,38號院將變身自如Z-SPACE,34號院將變身乘之堂茶室。其中法海寺數字博物館將通過多媒體展示的方式讓法海寺的內容更加豐富地表現出來,打造好模式口最大的IP流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