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色保險突進:三年保額高達45萬億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陳晶晶北京報道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碳中和、碳達峯的起步期。爲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加快綠色金融發展,而綠色保險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從廣義上看,綠色保險既指環境污染、巨災或天氣風險保障等綠色保險產品,還包括爲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技術等領域提供風險保障的產品。與傳統保險不同,綠色保險更注重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保險產品與服務之中,達到助推經濟效益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雙贏的目的。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保險公司聚焦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聚焦製造、建築、交通等重點行業降碳行動,創新推出了差異化保險產品和服務,通過發揮綠色保險、綠色投資等承保端產品與投資端資金優勢,全力支持國家綠色經濟轉型和產業鏈升級,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保險業服務路徑拓寬

從綠色金融的提出到綠色保險的實踐,保險業還在持續拓寬服務路徑。

近日,中國太保(601601.SH)旗下產險北京分公司與北京的一家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簽發了北京市首單高標準住宅綠色建築性能責任保險。通過引入風險防控機制,爲北京市朝陽區豆各莊鄉孫家坡村住宅混合公建用地項目(綠城·沁園)達到預期綠色建築三星級評價標準提供保險保障。

不僅如此,保險業的風險保障功能是支持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其中,環境責任保險是保險業服務綠色發展的重要產品,而且已經覆蓋重金屬、石化、醫藥廢棄物等20餘個高環境風險行業。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多家險企通過環境責任保險合計爲數萬家企業提供超百億元風險保障,且保障規模逐年遞增。

中國太保方面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太保旗下產險公司已爲全國3000多家企業提供環境污染風險保障,總保額超過30億元。與此同時,不斷升級服務保障,推行“安環保”模式,將傳統保險轉換成“安責+環責”保障,助力企業實現綠色環保、安全生產、節能降耗。

據悉,除了環境責任保險,平安產險還陸續開發了生態損害責任險、漸進污染責任險、草原生態險等險種。截至2020年,平安產險爲近4000家企業提供超200億元的環境污染責任風險保障。

此外,中國人保集團(601319.SH)環境污染責任險已爲7716家企業提供147億元風險保障,助力化解環境損害風險。

事實上,從綠色金融的提出到綠色保險的實踐,保險業還在持續拓寬服務路徑,創新保險產品,爲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綠色技術、氣候治理和森林碳匯等領域提供風險保障,服務實體經濟和綠色轉型,助推“雙碳”目標達成。

例如,在綠色能源方面,太平財險承保了國電投山東半島南海上風電工程險項目,承保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水電集團厄瓜多爾-科卡科多水電站財產險項目,續保印尼開山地熱電站財產一切險、公衆責任險等項目,累計提供22.4億元風險保障。

平安產險方面對記者表示,自2000年首次承保國內最大清潔能源集團三峽集團的三峽永久船閘以來,平安產險先後承保了其多個海上風電、陸上風電、光伏等項目保障產品,參與了三峽集團多元化清潔能源的轉型。截至目前,承保三峽集團綠色能源項目已累計超過350個,保障金額超4000億元。

監管力促探索綠色保險

險企積極參與綠色保險,政策引導和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

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一個重大考驗是如何管理由氣候變化引發的巨災風險,大力發展巨災風險管理已成爲保險業支持碳中和所達成的共識。爲此,險企積極參與氣候治理,研發巨災保險、巨災相關指數保險緩解因巨災造成的重大損失,爲應對極端氣候災害造成的巨災損失提供保險支持。

據瞭解,中國太保從2014年起開始涉足巨災保險領域,在城市和農村分別探索各類因地制宜的保障模式,包括民生救助型、創新型、指數型等不同巨災保險方案,比如在上海黃浦區落地民生救助型巨災保險產品、在廣東和湖北以共保體方式參與承保指數型巨災保險。截至2021年6月末,中國太保產險累計向社會提供巨災風險保障超210億元。

平安產險方面也已在廣東、湖北、福建等多省份和地區開展巨災保險。今年5月,韶關市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觸發了“韶關市巨災指數保險”賠付,平安產險在接到報案的兩個工作日後即向韶關市財政局支付巨災指數賠款。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統計,2018~2020年,保險業累計爲全社會提供了45.03萬億元保額的綠色保險保障,支付賠款533.77億元,有力發揮了綠色保險的風險保障功效。2020年綠色保險保額達到18.33萬億元,較2018年增加6.30萬億元,年均增長23.43%。同時,2020年綠色保險賠付金額213.57億元,較2018年增加84.78億元,年均增長28.77%,高於保費年均增長6.81個百分點。

險企積極參與綠色保險,政策引導和支持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在工作會議上將“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信託,爲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列入2021年度重點工作。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發展綠色保險,發揮保險費率調節機制作用。4月28日,銀保監會在研究部署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完善產品服務體系和組織體系,精準支持綠色發展……全力服務碳達峯、碳中和目標達成,創新產品服務,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9月8日,在“中國-東盟保險合作與發展論壇”上,中國銀保監會政研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公開表示,針對中國保險業綠色轉型和發展的探索方向包括加快建立健全與氣候相關的巨災保險制度;繼續完善農業保險,促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進一步完善企業財產險、車險業務,創新基於氣候變化的保險產品。積極支持綠色產業發展,開發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等綠色產業項目的企財險產品,研發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保險產品等。

綠色投資或爲未來的主賽道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6月末,保險資金通過債券、股票、資管產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達峯和綠色發展相關產業賬面餘額超過9000億元。

實際上,保險資金正在積極參與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創新,發揮保險資金獨特優勢,爲中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提供融資支持。通過深度融合綠色投資理念,高度參與綠色投資實踐,重點投向清潔能源和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比如股權投資、債權投資、產業基金等方式,來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據悉,太平人壽就採用了“綠色”投資的方式。今年4月,太平人壽通過委託太平資產戰略入股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601985.SH),投資規模22.5億元,用於中國核電股本支持及福建漳州核電廠1、2號機組項目建設。

太平人壽對本報記者表示,太平人壽積極響應中央號召,通過資金運用發揮險資融通功能,支持低碳、循環、生態等綠色領域融資需求,將綠色投資理念積極融入公司發展戰略。通過入股“中核電”,投資“華能水電”,“三峽債”等綠色債券等各類投資形式,與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內各投資平臺共同挖掘“碳達峯、碳中和”及綠色發展相關投資機遇,支持國家綠色能源發展。截至2020年末,公司助力綠色產業投資餘額達85.34億元,以實際行動爲推動“碳達峯、碳中和”國家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近日,中國太保旗下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發行首隻ESG保險資管產品——金色增盈6號。該產品爲固定收益型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重點關注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內容,優先選擇在ESG方面表現優異的債券主體進行投資。同時,該產品面向陸家嘴金融城區域的金融機構定向發行,部分管理費收入將由長江養老定向捐贈給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基金會,用於支持陸家嘴金融城“碳中和”綠色低碳事業及服務長三角產業發展。

新華保險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近年,新華保險不斷探索綠色投資新路徑,在服務綠色發展及綠色金融投資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在投資規模方面,新華保險整體綠色投資餘額從2018年的約60億元,發展到2020年的167億元,近兩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7%。在嚴守行業風險底線的前提下,新華保險將持續關注國家西部大開發動向,把握髮展機遇,加大綠色投資力度,創新綠色保險開發,助力綠色產業長遠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報記者從銀保監會獲悉,保險資金通過私募股權基金、產業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直接參與了一批能源、環保、水務、防污防治等領域的綠色項目投資建設,並通過綠色債券投資、資管產品投資等方式進一步支持了綠色金融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6月末,保險資金通過債券、股票、資管產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達峯和綠色發展相關產業賬面餘額超過9000億元。

在綠色投資方面,截至2021年8月底,保險資金實體投資項目中涉及綠色產業的債權投資計劃登記(註冊)規模達10601.76億元。其中,直接投向的重點領域包括交通3306.22億元、能源3211.05億元、水利695.04億元、市政564.61億元等。保險資金以股權投資計劃形式進行綠色投資的登記(註冊)規模爲114億元,其中直接投向環保企業股權14億元、投向清潔能源企業100億元。

據悉,目前,銀保監會正在抓緊研究制定保險資金ESG投資指引,擬在產品設計、投資流程、風險識別等方面明確相關原則,細化有關要求,爲保險資金樹立ESG投資理念、更好推進ESG投資等提供指導。

近日,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副總裁盛和泰公開表示,中國人壽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投資,引入國際通行的ESG投資理念,建立具有國壽特色的投資體系,圍繞國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調整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金融服務,成立清潔能源投資基金,出資設立清潔能源基金,兩隻基金規模超過120億元,旗下廣發銀行2020年末綠色信貸餘額超過300億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年到2060年,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單靠政府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需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在“雙碳”目標下,未來40年中國減碳壓力將催生與之相對應的巨大的綠色投資需求,每年在碳中和方面的投資將是萬億級以上。而這在業內人士看來,爲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結構調整、綠色交通發展、建築行業綠色轉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等重點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保險資金投資在上述方面均大有可爲。

相關文章